摘要 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是符合社会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党和国家必需长期坚持的正确指导思想,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党全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决胜全面小康、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中国梦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改革开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述这三个方面变化的内容和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 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梦;全面小康;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从“小康之家”到“决胜全面小康”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谈到,“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小康”概念首次在中国提出,邓小平所指的“小康”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基础上分析提炼出来的,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正反两方面总结得出的结论。从“小康”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接近四十年,在这四十年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法治、民生、党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和治理能力不断现代化,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逐步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小康之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领导人民勇于奋进、乘风破浪全面建设小康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的推进,赋予小康更深层次的含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完成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二、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现代化经济体系”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谈到“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将使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斗志,增强信心,加强团结。3”本次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的準备,党的工作重心四个现代化即为经济建设。邓小平在1980年《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中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反对霸权和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件事,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建设。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4”
“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多的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总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需求的本质反应,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是构决定社会形态的根本要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改革开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义,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继承和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和本质与“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致,都是坚持了经济的决定作用,都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符合。但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更为综合,更为全面的经济体系,是立足于我国经济新常态基础上提出的,是新时代更加全面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脉相承。
三、从“共同富裕”到“中国梦”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谈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揭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共同富裕”理论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具体的;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效果的检验;是对我国经济基础的直接反应;是中国人民的普遍诉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们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全局性变化。立足于新的时代,中国人民的需求不仅是“共同富裕”,还有更伟大的精神梦想。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需求不仅是物质经济和精神的需求,还是更深层次的需求,是对社会更多的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精神呼唤。
四、新时代三个重要理论的辩证统一
“决胜全面小康”、“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梦”三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性表现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构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属于经济范畴;“决胜全年小康”是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属于物质范畴;“中国梦”是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期盼,是属于精神范畴。但是三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和统一关系,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根本的决定作用。“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是实现“中国梦”坚实的保障;“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基本要求,“中国梦”包含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容。“全面小康”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环节,是中华民族拥有伟大梦想的开端;“中国梦”又对“全面小康”起着指引作用,两者有机统一。总之,三者之间相互独立、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238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1-74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0-153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39- 241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0- 371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5-36
作者简介:唐亚军,女,助教,硕士,伦理学专业,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思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