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功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化学作为高中理科年级一门重要学科,教学方法也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不断变化,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本文笔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以促使课堂高效构建。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创新实施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使得传统教学手段不再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相应变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化学课堂实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不同角度探究高中化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此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促使教学改革更加深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化学新知识。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还要能在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发现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授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气体摩尔体积》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技能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决定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因素,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在教学导课上,我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复习1molH2分子的个数由此引出1molH2质量和体积的多少,让学生进入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给出的图表数据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在问题启发中引导学生建立化学模型,分析物质体积的决定因素,同时,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从1mol固体、液体和气体三方面进行类比推理,在追问与互答中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知识。
二、贴近生活教学,优化化学课程资源
教育来源于生活,教学成果又作用于生活。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实用性的提高,促进生活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教学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实現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学习中,我就通过糖醋鱼怎么做,需要添加哪些调味剂?调味剂中又有哪种物质具有酸性来引出乙酸;在学习“皂化反应”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就肥皂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回想,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肥皂是怎样制成的?它在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对肥皂的应用原理进行分析。这时,基于学生对肥皂的了解,再对皂化反应进行学习,就会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三、改进教学实验内容,确保实验更加科学合理
很多教师过于相信课本的专业性,认为教材记录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起码在高中阶段算是教学中的真理。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这些教师不会尝试对书中的实验提出质疑或改进,而往往会按照教材中给出的试验方法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也不断革新,相应的很多化学实验的方法已经显得落伍了。大家都知道真理也是有适用范围的,所以教师应该做到不迷信教材的权威,努力对化学实验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改良更新。在教研活动上要多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化学教师沟通,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的力量,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多动脑,开拓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改良方法,像这样让学生加入到化学实验的改良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材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吸热反应的试验中,教材中提到的做法是将锥形瓶放置在打湿的小木块上,将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依次加入锥形瓶中,待混合均匀后,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取走锥形瓶,观测实验现象。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在学校实验室实际操作时会发现现象不明显,实验的结论没有说服力。在这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的反应现象更加明显。比如可以用一只细试管中加入少量墨水,然后向小烧杯中依次加入[Ba(OH)2·8H2O]晶体和 NH4Cl晶体,比例控制在2:1,然后使用小试管对实验药剂进行搅拌,然后取出小试管,将试管外层残留药剂用布擦干,然后将试管口倒过来,可以发现墨水凝固。通过对实验的改动可以使实验的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实验的结果。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有重要推动作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贴近生活教学,优化化学课程资源;改进教学实验内容,确保实验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 冯亚东.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云南化工,2017,44(09):111-112+115.
[2] 吕萃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