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龙
摘要 如今,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青岛市高校众多,为了解驻青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驻青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师资力量、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词 驻青高校;创业教育;问题
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具有系统性、连贯性、针对性、层次性。在驻青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调研中发现,各高校存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的问题。
参与调研的六所高校的课程体系包含必修课、选修课、创业教育讲座、创新创业比赛、个性化辅导。虽然各高校都已将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教学体系当中,但是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创业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创业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在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材选用上,各高校都是由创新创业主管部门选择教材,教材缺乏特色和针对性,缺乏和专业的结合,且教师在授课时,按照教材提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这样的选修课和必修课效果必将达不到创业教育的要求。在问卷调研中,对“您喜欢哪种模式的创业教育?”这一问题,有61.14%的学生选择创业教育讲座,可见创业教育讲座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讲座都带有自愿性,许多同学一次创业教育讲座都没有参加过,还有许多同学参加过多次创业教育讲座,创业教育讲座作为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方式,应该和课堂教学衔接起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创新创业比赛方面,创新创业比赛即是对创业教育成果的检验,也是很好的创业教育形式,在调研中发现,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比赛都是由创新创业主管部门下发通知,具体的赛前指导和培训基本是由各学院分团委负责,这样的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脱离。个性化辅导是针对有创业意向或正在创业的学生,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但实际创业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十分丰富,这样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仔细梳理,驻青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上的不合理,包括教材选用、授课模式、课程设置、和专业的结合等方面的问题。二是,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不合理,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选修课、创业讲座、创新创业比赛、个性化辅导相互独立,各个环节不能衔接,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接受的创业教育比较碎片化。
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在创业教育中,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虽然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但仍然难以满足我国千所高校的需求。[1]从驻青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很薄弱。
驻青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师资数量方面,各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往往是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学院甚至一个校区的创业教育任务,这些教师在授课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第二,在师资质量方面,各高校創业教育教师的组成情况基本一致,一部分是经过培训的专业课老师或者行政管理人员,这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只是根据培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授课。一部分是对创业教育有研究的学者,这些学者同样缺乏实践经验,只是根据自己研究成果进行授课,课程缺乏系统化。还有一部分是聘请的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他们有实践经验,但是理论基础薄弱,且他们精力有限,难以长期在学校授课,授课缺乏连续性。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课程教育,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有理论基础,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驻青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缺乏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尚未形成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第三,在师资培训方面,驻青高校都没有建立创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由教育部主导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是驻青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每年举行一次,且各高校只有一个或两个参加名额,这样单一的培训途径不能满足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已有20多年的时间,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控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嘲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系统的、可操作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创业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创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在访谈调研中发现驻青各高校同样存在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考核体系中包含:研究部署创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次数、创业教育经费投入、新媒体宣传、科研成果数量、发明专利数量、获得创新创业奖学金的人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创业讲座开展次数、创新创业比赛获奖名次或立项数、创办企业数量、聘请创业成功者或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的数量等内容。一方面,这样的考核内容不成体系且具有表面化、功利化的倾向,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开拓创新精神等深层次教育目标关联度不够,[3]不仅难以真正考核创业教育的质量,还掩盖了很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和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有很强的关联度,而当前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只有高校,缺乏政府、学生和社会层面的参与,评价主体的不全面使得创业教育质量很难得到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熊丙奇:《大学生创业存在观念障碍》,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第23期。
[2]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年第6期。
[3]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