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摘 要: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在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出现的各种流行疾病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针对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诊断,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治方法
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淡水养殖的投资较少,养殖品种比较灵活、生产比较稳定,在鱼类的养殖中占的规模也比较大。近几年,淡水养殖鱼类开始增多,养殖鱼市场不断扩大,特别是淡水养殖鱼类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养殖带来较大方便,但也导致各项疾病的产生,从而影响了我国居民的经济效益。所以,对产生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淡水养殖鱼
淡水养殖就是用海水之外的淡水资源进行养殖,具体的做法就是选定一个固定的水域,将鱼苗投放到固定区域中进行养殖,让鱼苗满足可以食用的标准。主要包括的鱼类为虾类、蟹类等水生生物。目前,在我国淡水养殖鱼过程中,主要的发展现状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淡水养殖鱼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但生产的面积比较小。其二,淡水养殖鱼形成的集约化程度高,能够促进人工的管理与控制。其三,淡水养殖鱼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主要的淡水养殖鱼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等,都具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
二、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诊断
淡水养殖鱼产生的疾病受外界各个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鱼类自身产生疾病,在对其诊断过程中发现,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
1.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淡水养殖鱼都为室内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受淡水水温的影响,因为自然界中的淡水水温会随着气候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给一些寄生虫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并造成淡水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第二,受氧气的影响,因为淡水中的氧气含量对淡水养殖鱼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淡水氧气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淡水养殖鱼的正常生存。第三,受水资源酸碱度的影响,一般淡水养殖鱼适合生活在酸碱度为7―8.5之间,如果低于或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加速鱼类死亡现象。
2.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淡水养殖鱼过程中,最为主要的饲养者为人类,所以,人的行为和活动与鱼的生存和生长也存在较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水资源产生的污染问题,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开始大面积的建设工厂。但在另一种程度上,这些工厂的加工与生产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并污染着水资源,从而也影响了淡水养殖鱼的正常发展。第二,人们的非正常捕捞现象,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如果人们的捕捞方式不对,将会给淡水养殖鱼造成较大伤害,也会增大一些有害微生物的扩展与滋生,从而增加了更多疾病。第三,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一些疾病,如:变质、饲料过期以及不及时捕捞等现象都会引起淡水养殖鱼疾病。
基于以上对淡水养殖鱼疾病的产生和受到的污染现象,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制约这些行为基础上,还需要针对不同疾病的产生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还是寄生虫疾病,都需要淡水养殖人员在工作中针对实际状况严格分析,并利用相关方法对其有效防治,以保证养殖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三、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受各種病毒入侵影响淡水养殖鱼,并产生危害疾病。比如:出血病,该病一般会危害到草鱼的鳃部、头顶或下颚等位置,传染后表现为暗黑色,甚至会造成死亡现象。为了有效对该病治疗,相关养殖人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改善。一方面,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对淡水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另一方面,水养殖区域内存在的淤泥、杂物等有效清理,以保持内部的清洁性,这样不仅能为淡水养殖鱼提供干净的生存空间,还能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4]。
2.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受细菌影响淡水养殖鱼,并导致其死亡现象。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细菌性出血病,该病一般会发生在草鱼群体中,受细菌感染后,形成严重的出血现象。为了对其有效治疗,淡水养殖人员需要利用增氧机将氯立得、菌毒克投入到淡水中,以发挥其治疗效果。期间,如果鱼类疾病更严重,需要利用耕降鱼血康宁来对其治疗。其二,烂鳃病,该病一般会产生于草鱼、鲤鱼身上,当病产生后,鱼体、鱼鳍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并且逐渐肿胀,难以呼吸。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利用石灰石、其他物质对淡水养殖区域进行消毒,也可以在鱼饲料中添加鱼虾康、易福康等药物,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还能促进其健康成长[5]。
3.寄生虫性疾病
寄生虫疾病是受寄生虫的影响,导致淡水养殖鱼产生疾病。一般表现为:其一,粘袍子病,该病主要产生在鲤鱼群中。当鲤鱼受到感染会,胸部、腹部以及尾部会呈现灰白色胞囊。更为严重的是,鱼群的肠道、大脑等部位也会产生,从而影响了鱼的正常成长。为了有效防治该现象,淡水养殖人员在工作中,可以利用生石灰、漂白剂对鱼群生活环境进行清洁,以保证其全方位实施。对于已经感染的鱼群,需要利用菌毒克,渔丰碘等药物对其治疗。其二,小瓜虫病,当鱼患该病后,会离开鱼群,并表现为食欲不振、动作缓慢等现象。为了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淡水养殖人员需要将辣椒、生姜等投入到鱼群生活区域,并维持3-7个疗程,以促进治疗的有效性。
四、结语
在淡水养殖鱼类产生的疾病中,为了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鱼病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保护好水环境是预防鱼病的关键。同时做好鱼种放养前的消毒工作,以及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饵料的消毒,投喂要做到“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平时加强日常巡逻,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某些养殖场发病时既有由寄生虫引起的,又有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用药原则是先杀虫,后消毒,对症下药才有好的疗效。在工作中,养殖人员需要针对饲养鱼群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异常情况,并结合不同的疾病选择出不同的实施对策,以促进淡水养殖鱼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如梅.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防治方法[J].养殖与饲料,2015(4).
[2]于健.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J].科学种养,2015(9).
(作者单位:曹县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