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中
摘要: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家庭早期阅读对孩子日后的发展影响最大。家庭早期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家长通过自身阅读示范,营造好的家居阅读环境,并且多方指导孩子,便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以及今后发展。
关键词:家长方面 环境建设 指导孩子
目前,国际上普遍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并证实家庭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最有效的渠道,那么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一、家长个人方面:
1、家长自身要多阅读、多朗读。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家里生活的时间比学校多得多,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孩子能看见家长的阅读,倾听家长的朗读,必定会耳濡目染,模仿其行为。美国教育家吉姆·特米里斯认为:0—3 岁是孩子形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孩子最初的阅读,主要是看着父母在阅读,初听父母在朗读,然后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跟着“阅读”。父母在阅读时以身作则、持之以恒、树立榜样,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愿意形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那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在父母日复一日的阅读朗读中,耳濡目染地渐渐产生。
2、约定时段,亲子共读。
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确定一个相对零碎的阅读时间,来尝试亲子共读。例如晨起、餐后、睡前等,时间不必太长,也可灵活调整,15—30分钟即可。这一做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和监督孩子的读书自觉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亲子共读是一件温馨又愉快的事,情绪上是一种享受。父母不应多考问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情绪上的紧张。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发展过程。父母可以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自己发表意见和观点,以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对于绝大部分孩子,特别是幼儿和中低年级的孩子,亲子共同大聲朗读,更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而对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讲,则以采用亲子共同默读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阅读。
3、给孩子讲故事。
对于幼儿或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听父母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阅读方式之一。因此,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并在讲故事时留个悬念。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迫切想知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从而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4、送礼物。
将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而不只是送孩子玩具和电子产品。作为家长,可以在生日或者其他节日,选一本好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这样一来,这本普通的书,就具有了“节日礼物”这一附加价值,其意义也更加特殊,也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5、开发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启发思考,假设想象。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开放式提问,可以启发孩子跳出常态下的故事进展,让孩子根据图画故事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的故事进展顺序,让孩子们为没有尾巴的故事,添加新的尾巴。这样能使故事更加精彩,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二、环境建设方面:
1、家居布置。
居室的布置要突出书香氛围,方便孩子阅读。一个到处都能看到书的家庭,才有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其他事,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进行好的家居布置,让家里有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空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图书选择。
书籍的选择要尊重孩子兴趣,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有的孩子对文学书籍有兴趣,有的孩子对画报有兴趣,也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书籍有兴趣。而我们提倡的是快乐阅读,要将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因此,父母应该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符合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图书,。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探究欲望,又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幼儿年龄尚小,父母也要适当帮助孩子。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不同体裁的好书,以便拓宽他们的阅读范围。童话、民间故事、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都是孩子阅读的好材料。
三、指导孩子方面:
1、孩子要自我感受。
父母应逐渐多的创设孩子自己的阅读机会,让孩子自己观察和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相关信息。比如让孩子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父母可先讲故事,然后给孩子提供5—6册图书,让孩子自己找出家长所讲故事的那本书,最后请孩子,根据故事内容,一页一页地翻看图书。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寻找对应关系。
观察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父母在指导孩子阅读图书时,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并让孩子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孩子在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再认真地读图看故事,进而明白图画符号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很多小孩图书都配有图画,父母可运用这些图画,训练小孩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小孩一起翻开图书时,一边指着图片,一边向小孩讲解:“这是狮子追赶羚羊,羚羊在跑”,最后试着将这些画面连接起来,让孩子讲给父母听。还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上的文字和它相对应的图片、顺序、以及页码位置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3、体验表现,迁移经验。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父母可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并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我们为孩子创设图画故事情景,让孩子在故事情景中,动态体验故事内容,并让孩子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孩子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表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父母还可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
4、采用多种阅读方法:
首先,游戏法,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把阅读渗透到游戏中,可以更好地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向孩子“抛”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谜语,激发孩子想看完、想看懂图书的愿望,增强阅读的目的性。
其次,表演法,在阅读中出现有趣的角色和动作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尝试模仿表演,或父母与孩子共同扮演书中的角色,学说角色的对话,以得到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
最后,谈话法,在家庭阅读活动中,父母与孩子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时,要给孩子留下提问质疑的空间,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提高其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来逐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