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兆生 赵新富 苏有梅
摘要:现代畜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先进的养殖技术成功推广应用,逐步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在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背景下,纯农业发展逐渐向养殖业发展转变。在退耕还林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逐渐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发展山区土鸡养殖产业在实现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目的的同时,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鸡养殖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该文分析了山区养殖土鸡的潜在优势和发展对策,以进一步推广该养殖模式。
关键词:山区;土鸡养殖;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34
0引言
近年,山区养殖土鸡的规模呈现逐渐扩大的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养殖模式,具有经济效益大、市场需求大、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在山地放养土鸡可使鸡群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鸡群在山地当中自由采食,生产出来的鸡肉无公害,绿色脂肪少,味道鲜美,符合目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绿色环保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山区养殖土鸡产业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各种适应山区的土雞养殖模式出现。为保证更好地推广应用该种养殖模式,需要引导广大养殖户充分认识山区养殖土鸡的潜在优势,并制定针对性的推广措施,引导社会大众全面参与其中,逐步转变传统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
1养殖优势
1.1环境优势
山区气候分明,光照充足,资源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水质清洁,空气优良,具有符合发展优质土鸡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优势。土鸡在山区放养养殖,能采食山地的各种果实,消灭山地的各种杂草和病虫害,一方面生产的土鸡肉质鲜美,另一方面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一举多得。
1.2鸡群优势
土鸡养殖是基层地区农民群众的一个传统养殖项目,过去很多富裕户养鸡是为吃到新鲜的鸡蛋和鸡肉,提高生活水平。贫困入口养殖土鸡主要是为换取经济收入,弥补经济不足的问题。山区地区信息较为闭塞,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很多群众有养殖土鸡的习惯。通过进行进一步整合,发展壮大土鸡养殖规模,能进一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具有良好的优势。
1.3饲料成本低
在山区养殖土鸡,可充分利用各种杂草昆虫作为鸡的补充饲料,该放养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养殖户的饲料购买成本,而且还能利用天然光照资源,保障鸡有充足活动,充分运动,提高鸡体蛋白质品质,适应社会大众对高品质肉蛋制品的需求。
1.4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随着畜禽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养殖户在发展禽类养殖产业中,注重品种优良化,饲料全面化,效益最大化,但是忽视了对地方品种和地方资源的有效保护,导致本地土鸡品种的数量逐步下降,生产性能逐渐下降。另外,在家禽养殖产业发展中传统大规模的养殖模式,注重生产的标准化,忽视了鸡肉品质、鸡蛋的口味及含脂率的比较。目前不管是笼养的肉鸡还是蛋鸡,生产中需要的饲料主要为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添加剂和药物,肉鸡和蛋鸡在生长和生产中极易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药物残留等,在这一背景下生产出来的肉蛋产品,口感较差,难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导致肉蛋销售较为缓慢。因此,需要及时做出转变,保证生产出来的肉蛋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肉蛋需求量不断增加,土鸡养殖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且养殖土鸡是一种见效快、投资少的致富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5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首先,社会效益突出。土鸡生态化养殖在解决山区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上有具大的作用,农民可在从事种植业、林果业的同时从事土鸡养殖。土鸡养殖的发展,还带动加工业、运输业、商业等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较大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其次,生态效益明显。舍弃工厂化笼养,进行山场放养,鸡在原生态下生活生产,鸡吃草吃虫,鸡粪合理利用,既利于山场持续发展,增强生态链接力,又利于山区生态稳定平衡;最后,经济效益显著。土鸡养殖以草、虫、鸡农副产品代替粮食,是节约型养禽业,且土鸡肉蛋产品市场销路广阔,价格较高,农民养殖增效明显,能持久增加农民收入。大量无公害土鸡肉、土鸡蛋产品满足了广大国内外消费者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发展对策
2.1强化政策扶持
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地区土鸡养殖优势和市场定位,依据山区土鸡养殖现状和现有养殖规模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逐步引导养殖户转变生产模式,由传统鸡养殖向山区生态土鸡养殖转变。一方面,应对养殖户的养殖用材占地情况进行简化,保证随建、随报、随批,在养殖场建造中,一定要结合山区的生态特征和承载能力,保证养殖场圈舍的合理性、科学性,并做好环境评价工作,满足生态环保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养殖规模达到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应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重点做好养殖场鸡群设施圈舍和防疫卫生工作[1]。对于规模化养殖户,可引导其与当地龙头养殖企业签订销售协议,通过统一供给鸡苗、统一养殖、统一免疫、统一上市销售,有效解决规模化养殖户在发展山区土鸡养殖中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解决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广大养殖户的参与积极性。
2.2强化生产管理
基层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区土鸡养殖现状构建村级养鸡协会,通过将村集体小规模养殖户手中的土鸡集中,发展规模化养殖社,养殖户以自己的土鸡数量作为人社资本,进一步实现土鸡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还应委派专业的畜牧兽医人员定期做好技术指导,尤其是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个体养殖户或者规模化合作社,要保证每个规模化养殖户都有1名专业的畜牧兽医专家,对养殖户的养殖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养殖规范化,管理合理化,疫病防治一体化[2]。
2.3构建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高品质肉蛋的需求,需要加快建设绿色无公害土鸡生产基地,加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认证,这对提升养殖效益,促进山区土鸡养殖产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2.4强化技术服务
要实现山区土鸡养殖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技术是保障。因此将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合作,制定全面配套的服务措施。一方面,切实发挥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的职能作用,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宣传,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科学用药,确保疫苗免疫接种合理,解除农民养殖受到疫病威胁的后顾之忧[3]。另一方面,应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在土鸡养殖集中的地方构建孵化场,确保雏鸡在生产中的卫生清洁,并做好整个运输阶段的免疫和饲料供给工作,做好咨询服务和技术培训。另外,还应注重研发绿色土鸡新产品,结合山区的自然优势,生产出高碘蛋、高铁蛋、高锌蛋、高维生素蛋,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结束语
发展山地养殖土鸡具有巨大经济效益,但在广大基层地区和更好地推广这一养殖模式,成为目前养殖户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由于基层地区的各项设施条件限制,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个系统而艰难的工程,但是要保有信心,坚持总结分析这种模式的利弊,坚持为广大养殖户牟取利益,不断提升养殖户的参与程度,在这种模式下,基层地区的家禽养殖产业势必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同仁.如何解决林地放养土鸡生长不均匀问题[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8(4):21.
[2]李昱.土杂鸡养殖亏本的原因及对策[J].福建畜牧兽医,2008,30(5):20-21.
[3]王松.生态养殖土鸡技术要领[J].科学种养,200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