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2019-10-21 20:52周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周霞

摘要:在新的语文课堂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保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多种方法,笼统地分为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大类,教师们往往更加重视言语交流研究,却忽略了非言语交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运用非言语交流手段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直观,起到强化、支持、补充言语信息的作用,不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利于调控教学氛围,增进师生感情。

关键词:非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的作用;非言语交流的运用

引 言: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的,这种交流不仅仅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它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语文课堂教学正是通过这种广泛多样的信息交流而实现的师生间的相互交往和共同发展,但一直以来,老师们都偏向于对课堂言语交流方面的探究,忽视了对非言语交流的研究探讨,其实非言语交流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非言语交流的概念

非言语交流,又可称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交往”、“非言语通讯”。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使用语言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

二、非言语交流的特点和形式

同言语交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交流过程的连续性。言语交流的信息是分离的,其过程是由各个可以独立的部分(如句子、短语、单词)组成的,话说完了,过程也就结束了。而非言语交流的信息是不间断的,只要两人在一起,一举一动,面部表情的变化,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2)多通道性。言语信息的传递只经过一个通道,读文章,只能逐字逐句的读;听话,也只逐字逐句地听。而非言语交流的信息,可在同一时间内刺激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亲人见面,笑容、泪水、拥抱同时都“发射”出各种信息。(3)可靠性。非言语信息常比言语信息可信。人对言语信息的操纵总是自觉的,这就带来了掩饰的可能。而非言语信息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传递给对方了,一般不易掩饰。

非言语交流有三种基本形式:(1)肢体动作。即以身体动作等特征表达出来的意义信息系统。如手势、姿势、抚摸等身体接触的方式。它们可替代自然语言,辅佐深层次意义的表达,流露真实的感情。(2)面部表情。它可以强化、修正口头语言,是人的第二语言。面部语言可以在一定时候起到超出口头语言的作用。面部语言主要包括眼神和面部表情。(3)类语言。一般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音。前者如音量、音调、节奏等辅助性语言,后者则指无固定词义的发音,如笑、叹息、呻吟等。

三、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流的作用

非言语交流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配合言语交流表达。

使用非言语交流方式来配合言语交流表达的意思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语言表达的更准确、有力、生动、具体。如在讲解某一个故事情景时配合一定的肢体语言,并附带有相应的表情符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替代言语交流功能。

有时候老师课堂上即使没有说话,也可以从其非言语符号上看出他的意思,这时候,非言语交流起到代替言语交流表达意思的作用。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你给一个认真听课的学生赞许眼神会让他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备受鼓舞。给走神的同学一个警告的眼神会让他能够及时得到提醒并将精力集中到听课上来等,打断教学进程采用言语交流方式反而没有非言语交流方式效果好。

3.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等方面,课堂教学中,这些非语言交流方式都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4.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增进师生感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各方面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情绪、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和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非言语交流模式的引入可以使课堂氛围得到有效的改善。老师的眼神、表情、语调等非言语交流行为都能够起到调动学生激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老师如果用非言语交流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抓住学生心理,就能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非言语交流的运用

非言语交流具有这么多的功能,那么,如何才能將这些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呢?我认为,教师在运用非语言交流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本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课堂上,教师的举止风度、衣着服饰、坐立姿态、行走姿势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本人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和修养,使手势、身姿、眼神、面部表情等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都要准确适度地运用。具体应做到:站要直,坐要稳,姿态、手势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要自然、大方、得体、适度,显示出内在气质。

2.要重视眼神和微笑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眼神,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努力注视全部学生,目光应在教室中扫视,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关注;要使目光具有针对性,比如,对听讲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对开小差的学生及时投以制止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目光等等;要保持目光有神,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与学生交流,要透过眼神显示出自身充沛的精力、敏睿的智慧。微笑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非语言符号沟通方式,教师自然亲切的微笑,往往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课堂上,教师应熟练地运用微笑,学生喜爱教师的微笑,并能从教师的微笑中得到安慰与理解,从而受到一种美育和德育的感染。

3.与学生之间距离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之间距离,虽然三尺讲堂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但要和学生有良好的互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效应,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重视的程度,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教师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灵活运用距离语言,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实施不同的距离策略。如教师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应当保持在一米左右的距离,避免因距离过远使学生听不清教师的话语,或因距离过近使学生产生不适感;教师不能长时间站在某个学生身边,这样会使该名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同时也会使其他学生产生冷落感;在课堂讨论或听取小组意见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或是在距离学生较近的位置处坐下,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站在距离学生较远的位置,或坐在学生对面。鉴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非言语交流是语文课堂上言语交流外的一种辅佐交流形式,语言交流依然是教师进行知识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恰到好处的非言语交流能弥补言语交流的不足,强化言语交流的信息,甚至有超出言语交流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从语文课堂实践中总结经验,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并积极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让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激情四溢、魅力十足,与学生水乳交融,达成默契,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时、处处流淌着非言语交流的“声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非言语交际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第10期。

[2] 丁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作者单位:安庆市望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