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清艳 刘英
摘要:探讨早期间断夹管联合持续冰敷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量、疼痛、肿胀程度的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早期间断夹管联合持续冰敷方法,能减少患者切口引流量,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更快康复。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间断夹管 冰敷 引流量 疼痛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rly intermittent clip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ice on wound drainage,pain and swelling after artificial knee joint replacement. Earl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ombined with early intermittent tube and continuous ice applic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sion drainage of the patient,reduce joint pain and swelling,promote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faster recovery.
Key words:total knee arthroplasty,early intermittent tube,ice application,drainage,pain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膝关节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将越来越多。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可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全膝关节置换后通常会引起数天至数周不同程度肿胀,导致中度甚至重度疼痛,是困扰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1],影响早期功能锻炼,从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發症,对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冷疗被认为有缓解疼痛、减轻水肿、减少出血等作用[2]。有文献报道使用冷加压自动循坏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进行冷疗[3],但其价格昂贵,成本高,不易在临床上推广。目前临床研究术后引流的方法,冷疗的方式,持续时间及其效果仍没有确切的定论。因此我科对4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早期间断夹管联合持续冰敷的方法进行处理,减少伤口引流量,消肿镇痛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节置换手术指针,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理解表达能力正常且均对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雷诺综合症或其他血管痉挛性疾病患者;低温过敏,局部循环不良的患者;④下肢感觉减退或障碍患者;⑤行双膝关节置换患者。符合条件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74.2±8.4(62-85)岁,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72.9±6.8(62-85)岁,实验组72.4±6.1(64-84)岁。手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由科室同一关节组医生完成。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冰袋制作 取10%氯化钠溶液250ml,放入-18℃冰箱中冷冻12h,取出后呈霜状,松软可塑。冰袋套用可吸收一次性医用护理垫纵行对折,中间部分分割缝制成宽约14cm的3个口袋。
1.2.2 干预方法 患者均于术后使用相同的抗凝药物(利伐沙班10mg,每天1次),术后引流48小时常规拔管。对照组术后常规自然开放引流,48h后拔管。实验组术后立即冰敷并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再开放10分钟,交替进行48小时后拔管,冰袋放置膝关节前及左右两侧围成一圈,并采用弹力加压包裹冰袋一圈,松紧以能放入1手指为宜,起到固定冰袋和加压的作用,冰袋每天持续冰敷4小时,持续2天。当皮肤温度>15℃(WMY-01电子皮温测量仪)和冰袋温度>0℃时(激光温度测量仪)即更换冰袋。同时,两组患者均采行常规治疗护理,采用本科室相同康复锻炼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持续冰敷期间,严密观察患肢皮温,感觉运动情况和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当患肢出现麻木,疼痛和肿胀加重时,及时撤销冰袋,打开敷料查看皮肤及伤口和引流情况。
1.2.3 观察指标 切口引流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48h切口引流量;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评分两组术前、术后24h、48h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最严重剧烈疼痛。肿胀程度:肿胀值测量和计算方法[5]:将膝关节置于伸直位,经髌骨中点测量患侧和健侧膝周长,测量和计算术前、术后24、48h的肿胀值。肿胀值(l/cm)=患侧周长-健侧周长。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ɑ=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h、48h切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24,48小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实验组24,48h肿胀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对照组出现3例伤口渗血,均为纱布内层少量渗血。实验组无一例出现伤口渗血。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关节腔积血、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2 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关节腔积血,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实验组皮肤温度平均控制在11.3℃,无一例患者发生冻伤。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终末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手术中膝关节截骨面积较多,关节囊的松解,软组织剥离和切除,再加上膝关节本身滑膜面积大,血管网丰富和止血带使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必然导致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和术后容易出血。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的作用就是预防切口血肿,防止切口并发症。因此,如何在减少引流量、减轻疼痛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有文献报道术后早期,短期夹闭引流管对于减少切口引流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且早期夹闭4小时比6小时更有意义。汤俊峰等对不同引流方法比较后也认为早期暂时夹闭引流管能减少切口引流量,夹闭时间以4小时为宜,且对伤口愈合無不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高峰主要集中在前12小时,尤其在术后4小时内最为明显,因此,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的最好时机在于术后早期夹管。术后早期短时夹闭引流管,使切口内的渗血积留在切口内,增加了关节腔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由此可见,术后早期间断夹管是是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可靠方法。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术后立即冰敷并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再开放10分钟,交替进行48小时后拔管,结果显示两组术后24h、48h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此外,手术造成的血管损伤、充血扩张、微小血栓导致循环不畅,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物质在局部浸润,损伤部位及其周围组织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增多,使得组织间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组织发生水肿,疼痛加剧。冷疗是经局部交感性反应引起血管收缩,从而改变外周血流量而改变血管通透性,从而达到减少渗出的作用。冰敷不仅可减少血流速度,降低局部组织温度和细胞代谢,减少有害信号的传导及炎症反应,而且还可减慢神经传递速度,降低末梢神经敏感性,从而达到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的效果。许晓华等对全膝关节置换后30例患者给予持续加压冷疗30例给予高渗盐水间断冰敷,结果表明局部持续加压冷疗在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等效果优于间断冰敷。本研究也证实了以上观点,术后立即冰敷,将冰袋放置膝关节前及左右两侧围成一圈,并采用弹力加压包裹冰袋一圈,松紧以能放入1手指为宜,起到固定冰袋和加压的作用,冰袋每天持续冰敷4小时,持续2天,结果显示两组术后24h,48h疼痛和肿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盐水冰袋在-18℃冰箱内置12h呈冰霜状,放在室温18-24℃持续3h仍为-4℃,低温持续时间长,在消融过程中为霜水混合物,与皮肤贴合好,根据患者体表温度和冰袋温度及时调整和更换冰袋,避免组织冻伤、肢体远端缺血,同时采用弹力绷带联合加压,保证了持续加压冰敷冷疗的效果,还有起到压迫的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促进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对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研究证实早期间断夹管联合持续加压冰敷不仅能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减轻肿胀和缓解疼痛,从而加速患者康复,而且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未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早期和后期随访观察,缺乏数据收集,需行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McHugh G A,Luker K A,Campbell M,et al. Pain,physical functio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of individuals awaiting total joint replacement: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08,14(1):19-26..
[2]Su E P,Perna M,Boettner F,et al. A prospective,multi-center,randomised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 cryopneumatic device 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covery[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2012,94(11_Supple_A):153-156.
[3]李玲利,宁宁,候晓玲,等.冷加压自动循坏系统控制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的肿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康复,2010,14(39):7386-7389
[4]曾勇,何睿,李庆,等.脊柱楔形截骨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并髋关节重度屈曲挛缩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8):942-946
[5]金小鹿,朱月英等.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11(2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