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要: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中华民族长久的发展,而土地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土地监督机构调查发现,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当中,但最近几年来,很多生态功能的土地开始逐渐被大量占用。在生态建设的过程当中,一些地区只是盲目地追求绿色工程,在进行工程建造的过程当中大量占用耕地和一些优质耕地,如何有效的协调生态建设和耕地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当前的形势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设;耕地;统筹协调
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自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这一举措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切实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首先需要落实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的议程,从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的变化。
在最近几年来,不管是从城市到乡村还是从南方到北方,各个地区有关政府单位都积极落实生态文明的理念,保证生态建设持续性发展。
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对生态用地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用地从首次出现就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纲要当中,明确“在城镇发展的过程当中,要首先注意保护好各种生态用地”,也就是说任何生态用地不能因为工程的建造而受到毁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生态用地的重要性,生态用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当前发展理念的转变,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用地的重要性。以江苏省为例,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江苏省首先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条文,提出多项以生态保护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六大工程,最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在全国当中都取得重大的进步。
二、当前生态用地和耕地出现“争地”现象
(一)破坏耕地进行湿地建设
当前很多地区为了发展所谓生态旅游,大肆破坏耕地,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一边填补鱼塘,一边造地的现象,这其中还存在着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名义毁坏农田,建造池塘的现象。虽然这些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毁坏了农田的用地。在2017年这一年当中,我国的土地调查机构在江苏、贵州等很多省县都发现了挖田造湖的现象,其中还有一些地区存在着占用农民的耕地扩建水景项目等其他一些违规占用农田破坏耕地的现象。
(二)占用农民耕地建设城市公园
在当前我国的发展阶段当中,城镇化发展趋势逐渐加快。很多地方为了提高自己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不断增加人口密集地区的数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化绿地的需求持续性增强。城市景观绿化、生态用地以及观光农业等生态项目的建设占用地现象最为突出。
(三)造林绿化占用耕地
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还有一些地方对农民用地进行征用,按照一定的价格给农民每年发放固定的财政补贴。在当前每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调查当中发现,很多地区不按照林地或是绿化用地的变更标准进行变更,还有一些缺乏对农田的管理。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当中,很多被占用的耕地已经不再具有生产粮食的功能和性质,而且很多政府也没有落实相关的耕地占用平衡政策,最终导致耕地隐形流失。
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有很多生態用地空间中具有的耕地保护的面积不断被缩减,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耕地“非粮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还发现,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绿化,但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很多规划方案都出现了衔接不合理的现象,在一些平原地区建造林地或是建设生态湿地的项目当中,地方政府以及一些有关单位一方面不断的申请减少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而另一方面又不断占用大面积的耕地,农民的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生产量受到严重的威胁。
三、“争地”导致地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产生误解
(一)地区对绿色发展内涵把握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有些地区对绿色发展的内涵把握以及认识不够全面,很多相关单位认为绿色发展就只是单纯地进行“绿化”发展,对一些项目工程也只局限于人工植树造林,开垦荒地等,只要人们视觉上能感受到绿色就相当于达到生态建设的目标,也缺少对生态空间要素的综合认识,而且正是此种片面的认识导致很多地区只进行了“绿化发展”。地区在进行平原造林等绿化建设的过程一般都要征用几百亩以上的土地,虽然当前阶段大面积的进行植树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但是很多市县都反映由于指标的限制,很多地方在落实相关的绿化标准的时候,层层加码,一味地追求“大干快上”,在植树造林的过程当中占用大量的耕地。
还有一些地区在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出现偏差,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生态建设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很多都为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虽然这些工程符合当前阶段的发展要求,但是很多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此类用地的地上建筑数量一般较少,很容易恢复耕种,有些地方就存在着“因没有地上建筑,卫星拍摄不到的”侥幸心理就不进行拆除,最终导致大量耕地被浪费。
(二)对耕地保护的属性认识不足
有一些地区对耕地保护的生态功能和属性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的把保护耕地的理念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范围内。一些地区对生态国土的建设认识比较狭隘,没有对相关的生态功能和属性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保护粮食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目标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
(三)生态地区的监管政策不完善
在监管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较为合适的执行政策和监督管理体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地执法监管的工作效率。我国在最近几年的监督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地区打着建设生态农业的幌子,对农民的耕地违法占用,还变相建设一些“生态农业房”,诸如此类的新型违法用地不断地出现,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四、显化耕地生态服务,探索结构生态用地市场
(一)加强宣传力度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当中,要想更好地将相关的建设和耕地进行统筹协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宣传的力度,让一些地方政府和人民认识到耕地生态服务的功能具有的实际意义以及农业是当前阶段当中不可取代的文明,田园风光更是一种不可代替的美景。保护现有的耕地,并进行建设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二)进行土地整治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当中进行土地整治可以提高耕地的质量,并增强耕地抵抗灾害的能力。土地整治的本质就是将人和土地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在此过程当中通过对田、水等进行综合整治,可以将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耕地的产能,稳定现有的生态环境。在现有阶段,土地整治的方向应该有所调整,将发展的方向主要放在质量和生态上来,从生产能力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进行综合的评估,不断地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性,为土地整治提供科学保证。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要将生态景观的各个因素引入到各级土地整治的规划当中来,将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的关键环节把握好,不断地找寻乡村景观的文化价值。
总结: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注意耕地的合理使用,不能因为建造绿化景观而不从实际角度考虑,盲目的开采耕地资源。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为了环境更好的发展,耕地也是环境资源当中的一部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的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光强,罗晓琳.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如何统筹协调[J].资源导刊,2018(07):16-18.
[2]胡蓉. 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吴泽斌. 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