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娟
在耕地资源即将开发殆尽的情况下,生态用地保护和新增耕地开发两者发生冲突,将面对这一重大问题:耕地占补平衡。只有提升耕地质量,将耕地占补平衡转化成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才是耕地保护制度创新的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评价方法体系,并对提升耕地的质量提出了建议。
在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为了追求片面的数量平衡,使大多数人过分的倚重后备资源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造成了耕地粮食减产,而且引发土壤中生物物质资源的损失导致生态安全隐患。现在耕地资源即将开发殆尽,个别地区将无法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造成很大影响。如果想要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和发展,现在有两条途径:一是引入耕地质量因素,按照耕地质量折算,以量抵质,使降低质量的耕地用增加耕地面积来折抵;二是不再一味的追求耕地数量的平衡,将耕地数量占补平衡转型、升级成耕地产能占补平衡。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业改造、耕地地力提升为主要的措施,使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耕地产能平衡。以上两条都可以保障粮食的生产力,第一条为保证耕地数量占补平衡,会导致开垦等量或更多的耕地,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退化,耕地后备资源会得到限制,但是第二条提升耕地质量,将土地开发转成整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建设占用损失耕地产能
现在我国并未全面开展耕地产能占补平衡的探究,由于对技术储备和政策的考虑,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此次研究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更新、农用地分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数据成果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来构思一套关于质量提升的方法体系,并对其应用与检验。粮食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耕地资源,影响耕地产能损失的是建设占用耕地。但是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用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耕地的产能就是耕地的单产乘以它面积,耕地产能分成三个层次当前理论产能、实际产能、远景理论产能,此次研究耕地产能是指当前理论产能。在规划期间占用损失耕地产能有两个方面,建设占用耕地的质量和建设占用耕地面积。
2、耕地的质量提升来补充耕地产能
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地力提升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是提升耕地质量主要的途径。在耕地质量提升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零星地块整理,地块归并,田坎、农村道路、沟渠综合规划设计扩展有效耕地面积,来增加耕地的产能:另一方面通过表土质地等自然條件及生产资料投入、田块平整度、田间管理水平等改善和提高,使耕地质量上有着大大的提升从而增加耕地的产能。
(1)耕地质量的提升
在现阶段耕地质量提升是需要根据县域的农业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情况、耕地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地貌等各种因素,分区域的推进。现在在利益的诱惑下,城市建设不断地使用农业用地,导致周边耕地不断在开发,并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所以想要对耕地质量提升应当在城镇发展边界之外。耕地作为半自然生态系统和周围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相互影响和制约,耕地质量的提升对周边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避开生态退耕和生态管控区域。对于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耕地质量提升中应带着林地、园地、池塘等其他的农业用地,来实现耕地的集中。
(2)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想要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补充耕地产能的大小,来源于对耕地质量等级提高的幅度,耕地质量提升由现状质量等级和目标质量等级决定。根据县域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耕地生态环境、农业发展特点等各种因素来划分不同的片区,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3)扩大有效的耕地面积
在扩大耕地面积过程中,新增耕地来源:一是土地平整,小田合并成大田,对沟渠的整治,减少田间的道路等来增加耕地面积;二是对耕地内部的闲散荒地、废弃池塘、田间农舍等整治来新增耕地;三是对利用率低的林地、园地、池塘等治理,把它们转换成耕地。
3、耕地产能占补平衡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地力提升、中低产田改造等耕地质量提升的各种措施来弥补耕地产能和规划建设占用的耕地产能中的关系,此次研究希望能提升的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指数值越大,这说明质量提升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越大。在现在经济水平下,可以通过耕地质量来提升或补充耕地产能来补救规划建设占用的耕地产能,实现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一根据规划建设占用的耕地数量来算出损失的耕地产能;二耕地质量区域的划分提升,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作为目标,测算各区域质量提升过程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扩大有效的耕地面积来补充耕地产能。三在规划期内县域耕地质量提升增加耕地产能,基于质量提升的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
(作者单位:043300山西省河津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