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叶
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其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技能,而且也是形成伙伴关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将自已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独白演说的过程,虽然在说课时感情充沛,却往往唱的是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听、去看、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生气更无乐趣,其效果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总体路线就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注重學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而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即倡导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也称“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习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难以实施有效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自主和谐发展的目的。
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未能考虑到合作的自身特点,对合作学习还缺乏理性认识,所以在实施过程还不够完善。我针对小学语文小组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片面追求形式,效果欠佳。
由于我们许多教师不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只注重表面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强求学生合作,在不需要合作的地方合作,有些是为了迎合某些领导的要求及听课者的喜好,致使课堂教学出现图形式,合而不作的尴尬局面。教师应该明白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赋子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全的、全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教师不应该把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游戏,面是在每次开展中都要进行思考与探究,要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这样合作学习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二、分组不合理,缺少沟通与交流
分组相当于战前的任务分配,若无任何组织,这场战可想而知不打自败。所以分组是合作学习小组的一个最最关键的步骤,要精心去组建它。我们平时看似简单的换座位其实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讲是一个让人十分费神的搭配。我们作为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到学生身高的差异来安排座位,更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如学习能力的强弱、思维的差异、领导能力的不同、个性的差异等,还要确保每组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使优差生的搭配处在合理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可进行固定合作、分组合作(分叉合作、同等合作)、自主合作、跨组合作等等,在小组合作中要发挥优等生的作用。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样,在交流时难免有困难,有些学生会自卑,不敢发言,而有些却仗着自己的思维较为敏捷的优势,让讨论成为自己的演讲,这会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不到进展,所以我们有时也可采用“绝对组合”,也就是说优生与优生,中下生与中下生,这样的分组虽然有时不适合某些分组讨论需要,但它的功效也不能忽视。
三、教师没有做好评价
有些教师觉得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微不足道,所以不重视,认为小组合作学习重点就放在和的过程当中,以至于忽视了对学习的评价,有时评价也不全面。教师在学生心中就像一个航标,有时老师的一句话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观,所以做好评价是每个老师不容忽视的环节。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着力点应该放在争取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与自我完善上,学生只要跟自己过去相比,能力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评价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也要评价他们的学习过程,因为过程有时比结果更值得欣赏。教师把新旧问题租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实在主要体现在评价的过程当中,但教师也不要过分推崇赏识评价,这也正如一味的惩罚一样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都应该以鼓励为主,但对于学生而言,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失去判断能力,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下去还可能导致学生价值观的畸变,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的指出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这样才能达到鼓励的效果。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完善与提高,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去探索,争取为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做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