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19-10-21 17:46王雪甲
大东方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论语翻译

王雪甲

摘 要:《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中含有许多能够反映儒家思想与哲理的文化负载词,只有正确地理解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含义,才能正确地翻译《论语》,从而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论语》;文化负载词;翻译

一、引言

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体现,对中国的传统思想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对《论语》的翻译,不仅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因为《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对其翻译至关重要,所以对《论语》中文化负载词进行探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二、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语言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及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能够真切地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进而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承载了深厚的民族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一类词汇,它能给原语读者带来一种超越概念意义、约定俗成的联想。在语言系统中,文化负载词最能体现出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及反映出人类的社会生活。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原语中的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等的表达,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时,译者只有在准确、恰当地理解异国文化中的信仰、习俗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同时,忠实地传达本国文化的精髓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

文化负载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要想将这些内涵意义准确有效地体现出来,就需要掌握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对其进行翻译,是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以及增加儒学思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世界的和谐发展。正是由于翻译《论语》的这一目的以及其所具有的哲学文本性质,在对《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应当遵循“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统一的原则。

因为《论语》所具有的哲学文本性质,所以对其进行翻译时应遵循“学术性”原则。遵循“学术性”原则,可以减少译者主体性的干预程度,从而体现出译作所具有的严肃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翻译的准确性。由于中西方文化所存在的差异性,所以在翻译《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时,如果只是一味地遵循“学术性”原则,就可能会导致译作不容易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样翻译《论语》的目的性就很難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一来会减缓多元文化融合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在翻译《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时,除了要遵循“学术性”原则以外,还必须保证译作能够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即译作具有可读性。这就涉及到翻译《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时所应遵循的“通俗性”原则。同样,如果一味地遵循“通俗性”原则,原作就很容易被通俗化,以致于丧失其所具有的哲学文本性质,进而成为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伦理说教。

因此,在翻译《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时,既要遵循“学术性”原则,又要遵循“通俗性”原则。只有使这两者得到有机的统一,才既能保存原作所具有的哲学文本性质,又能使译作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世界。

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方法

通常来说,翻译策略包括“归化”和“异化”两种,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来的。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异化”都是不存在的。所谓“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所谓“异化”,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异化翻译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及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在对《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不同的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下面来列举两个译者对《论语》中所出现的同一个文化负载词采取的翻译策略。例如对“君子”一词的翻译,庞德对此词的翻译以“归化”为主,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笼统地译成了“high breed”,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论语》所具有的哲学文本性质,即“学术性”,而较多地体现其“通俗性”,这难免会让读者产生一定的误解。而理雅各对此词的翻译却以“异化”为主,对于出现在不同章节而意义不同的同一个文化负载词,他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词汇——“the superior man”、“the accomplished scholar”、“a man of complete virtue”等等来进行翻译。笔者比较赞同这种处理方法,因为“君子”一词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含义并非是单一的。

根据上述例子,笔者认为对于《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采取“直译+适当注释或增词”的方法。如果译入语中有对应的词,就直接翻译出来,并加上适当的注释或词语,进一步说明该文化负载词在不同章节的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不同。这样读者对译作的理解会更加准确及容易,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性。

五、结语

总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论语》的翻译来说十分重要。为了实现翻译的价值,译者必须对文化负载词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进行透彻的理解,并且在翻译时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再现原作的文化意义。只有这样,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志平.2007.文学翻译中的历史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61-66.

[2]廖七一.2001.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3]刘宓庆.2001.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马祖毅,任荣珍.2003.汉籍外译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5]韦利.2013.论语[M].杨伯峻,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论语翻译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