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钒 冯旭戎 陈思
摘要:自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全国上下都在探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的跨界融合,农村地区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互联网+农业”产业实践,力图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发展现代农业。文章以Y市某村为例,探索在“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转变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该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引导农民思想转变,加之信息时代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广泛普及,农民在光纤到户、4G网络全覆盖的条件下,利用更多平台学习现代信息,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变存在一定优势。但农民自耕思想根深蒂固,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基础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等仍是阻碍该村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巨大阻力。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在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宣传力度、调动农民意愿、加强技能培训、优秀模范带动方面提出农民思想转变途径,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转变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提供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180-02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家和各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实践过程中,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既注重推进农村生产方式变革,又注重推进农民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认识活动的现代化,农民的主体意识被不断激发,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农民的发展需求,他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己迫在眉睫。
1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现状分析
1.1转变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的优势
(1)基层组织积极宣传国家政策,通过教育促进农民思想解放。该村积极响应国家各项脱贫政策,全面实施扶贫攻坚工作,着力于扶持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因此,转变传统型农民思想,使农民思想开放,成为该村工作重点之一。為了改善民生,在脱贫攻坚战中,该村村委干部认真学习惠农政策,大力宣传国家政策以及有关工作报告,积极组织村民参加现场宣讲会,进行深入调研。
(2)信息时代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现代意识增强。对该村500位农民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都拥有智能于机,60岁以下的村民中,智能于机持有率为85.2%。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该村村委干部的带动下,该村已经实现了光纤到户,4G网络全覆盖,且都对互联网有大致了解,这为“互联网+农业”背景下转变农民传统思想提供了契机,但对于网上购物,尤其是购买农资相关产品,大多农民都表示从未有过。
1.2转变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的障碍
(1)农民自耕思想根深蒂固,满足于自给自足。该村农民年龄普遍偏高,进行农田种植年限长,对土地有深厚情感,将自身精力投入农业生产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种土地变成一种情怀而相传。存在小部分农民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经济收入,但农民普遍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种植经济作物,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偶遇灾年作物收成不乐观,极易导致入不敷出甚至亏本,种植经济作物的风险大。加之离城镇过远,市场交易不便,不愿种植经济作物。
(2)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现代农业发展理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就样本数据显示,500名被调查者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凭仅占6.8%;接受过中等教育占比34.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59%。可见,该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难以用相关理论指导农业实践。极少数受教育程度偏高的村民认为农活又脏又累且收入低,对农业生产不感兴趣,不愿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种植,而选择闯荡城市,该村人才外流。
(3)村落文化基础设施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资源闲置或浪费。该村虽设有提高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场所,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多闲置一旁或做它用。例如,该村有农民夜校一所,设置有政策法规宣讲、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灾害防治、劳动技能培训、农业种植养殖等课程,但农民参与的极少。该村在管辖乡镇支持下建设了一所农家书屋,书籍类别较丰富,历史地理类、生活技巧类等通俗易懂的常识书籍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计算机基础、网络营销等实用技术类书籍均有陈列,但借阅者很少。
2传统型农民思想固化的原因
2.1小农思想束缚,现代农业开展困难
该村传统农业发展已近千年,多数农民满足现状,劳动所得大部分用于自家食用,富余农产品用于市场交易。但该村距离场镇20余千米,交通不便且往返时间长。大多自耕农民尽管收益微薄,但满足于现阶段生活水平,对于开展“互联网+农业”,以网络为基点进行采买、种植、生产、销售,表现出对“互联网+农业”不了解、学习困难、操作复杂,缺乏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作支撑而难以接受的心态,加之“小富则安”,缺乏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发展“互联网+农业”意愿不强。
2.2互联网建设良好,但引导力度不强
该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良好,已经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网入户工程正在推进。大多数农民能够较为熟练使用微信、短视频软件等简易社交平台且使用度高、兴趣浓厚。互联网飞速发展,各类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农民也有机会“足不出户闻天下”。但大部分农民只是被动接受于机推送信息,缺乏足够探寻技能,缺乏通过利用互联网提高自己的意识;另一方面,农民更加倾向于利用互联网时空性观看贴合自身喜好的、通俗易懂的内容,而对科学技术、电子营销、现代农业等偏理论信息关注较少,难以将理论联系实践,无法有效的把互联网与自身农业实践相结合。
2.3文化素质水平低,难以发掘发展良机
该村2018年底才脱帽国家级贫困村,经济基础薄弱,人均年收入较低,恩格尔系数高,文化教育投入比例小,积年整体文化素质低下。首先,该村农民耕种所得除满足生活必需外剩余少,难以满足农民额外物质需求,且受田间耕种所缚,缺乏空闲时间发展副业或休闲娱乐,思想长期受限于田地收成,没有更多精力丰富精神生活;其次,大部分农民不了解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的认识停留于表面,互联网意识薄弱,难以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农业发展机遇;再次,存在的少量文化素质较高且对互联网了解程度较高的农民,并非常驻农村,大多外出工作,对家乡农业发展缺乏兴趣,对该村的“互联网+农业”整体影响力度小。
2.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文化氛围不浓厚
该村建有有农家书屋、农民夜校、农民园地等基础设施,但是建设水平比较落后。农家书屋中的书籍常见于历史地理类、文娱杂志类,而农业科技、互联网技术、网络营销等实用性书籍少,农民的农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水平难以提高;农民夜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理论知识多且枯燥乏味,忽视实践技能训练,脱离农民生活实际,农民参与意愿低,夜校流于形式。农家书屋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一方面是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受限,偏理论的书籍内容使他们难以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农民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学习复杂的新事物或与自身娱乐无关的事上。
3促进传统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的途径
3.1强化村支两委力量,带动农民发展意愿
村支两委在农村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农民思想得到解放,就要建设高凝聚力、高威信度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农民思想解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村干部须深入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术,深刻理解国家惠农政策,选择群众爱听、乐意听、能接受的语言传递信息,帮助他们科学利用互联网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认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入户宣传相关知识技能,开设现场宣讲会,设立专门农业咨询平台,及时有效为农民解疑答惑。其次,广泛发挥村组干部带动作用,在村内进行集中学习或入户造访,开展互联网基础知识普及、“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网上农业营销模式等宣传,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提高农民互联网意识,推动农民加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浪潮。
3.2借助自媒体平台,提高农民转型兴趣
互联网时代百花争放,各大自媒体平台凭借其时效性、快捷性等优势,已逐渐取代传统纸质媒介,成为了解世事、获取新闻的首要平台。两委干部可以带动农民积极主动关注互联网、电商、现代农业相关微信公众号、抖音、APP等,为农业生产、销售、盈利等方而改革提供借鉴方式,通过这些平台达到农民自主学习、主动转变其对“互联网+农业”看法的目的;其次,可以以一村或相邻多村为单位制作专门的自媒体平台,如官方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抖音号、APP等,结合村内现状,通过有趣易懂的短视频、文章推送等方式将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相关知识传送给农民,通过网络向农民传递知识、与农民互动、解答农民困惑,提高农民认知水平的广度和深度。
3.3发挥优秀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民行为转向
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往往能激励人心。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了解农业发展新动向,并希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科学利用现代技术致富的农民群众在农业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头作用。这部分人的生产实践足迹能够充分反映农民群众各方面发展意向、农民发展心声。着力挖掘先进代表,加强思想引导,有利于定向引导农民思想,为农民提供精神力量。虽然该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农民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但仍然存在部分想要通过当地扶贫致富政策,运用互联网进行网销的农民。该村可以树立一批以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农民形象,通过专栏形式表扬先进思想引领模范,组织转型农民分享相关经验教训,帮助农民在听取经验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冲击,逐步了解互联网、农业、电商等知识,改变传统的农耕思想。
3.4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民文化教育
农民绝大部分时间主要用于传统农业实践活动,日常能够接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不多,而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场所能够有效把农民生产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素质。有效利用农民夜校、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减少农民夜校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增加实用价值高、农民喜闻乐见的课程,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如:开办互联网基础入门、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使用方法等课程、举行电子银行和网络支付相关知识讲坛、创办“互联网+农业”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沙龙等,吸引农民兴趣,营造普遍良好氛围,帮助农民提高互联网运用、现代农业开展、互联网与农业结合等意识。增大农家书屋关于现代农耕技术、网络销售研究等较通俗易懂的书籍刊物比例,设置专项奖励基金,激励农民自觉主动学习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并加以利用,促使“互联网+农业”内化于心,更新农民认知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明胜,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0(8):73-75.
[2]王义芳,李伦.农民价值观念变迁与新农村社会价值规范建设——以湖北农民和湖北农村为例[J].道德与文明,2008(3):13-16.
[3]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8年四川省省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14389112)
作者简介:杨钒,女,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