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 张志明
一、背景源起
走过深深的小巷,可以看到一串长长的台阶,这是师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从坡底跨过7个小平台、121个台阶,孩子们有序步入雅致如画的校园。此景,曾被教育部均衡办学验收组专家称赞“风景这边独好”,《山西教育》记者称其“是一所有高度、有层次的学校,也是山城阳泉布达拉宫式的学校”。
这里,就是沙台小学。
始建于1949年的老校犹如一棵大树,根深叶茂,果硕花红。传统文化滋养着树下的孩子们,从这里走向远方。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验学校、山西省文明礼仪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这里,就是沙台小学。
有一种办学精神,叫做种子精神;有一则教育理念,叫“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种子的成长需要历经四时轮回、岁月的坚守甚至是慢慢的等待。教育就是为每一颗种子的成长提供土壤、水分和阳光,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
这里,就是沙台小学。
在一百多年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断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时至今日,德育仍存在“无核化、碎片化、低效化”现象。抓德育,是学校自觉的刚需,必须把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教育学生,把德育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整体提升学区内百姓的素质,学校责无旁贷。
二、德育架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儿童就是一棵树,守静、向光、安然。我们倡导学生“像树一样成长”的意蕴就是“扎下深根、朝向阳光、和谐共生”,这与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高度契合。
学校积极探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有机结合的最佳载体。围绕学生自主成长的总基调,厚植学校文化建设和文明礼仪的土壤,扎实开展“三小”自主管理活动,让孩子像树一样成长,在端容、雅行、崇德、善学、博艺、体健、勤劳七个方面结出丰硕的果实,将立德树人落在了实处,这是沙台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构成了种子教育的内涵。
具体描述如下,端容:言行得体妆容整;雅行:礼仪规范重养成;崇德:植根铸魂品行正;善学:自主读思创新恒;博艺:才博艺广情趣生;体健:强健身心意志诚;勤劳:实践担当有技能。总之,六年小学教育开启智慧大门,七大核心素养成就美好人生。
三、实施路径
以“种子精神”为核心,培育优秀学校文化。近年来,沙台小学在改造校园环境的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结合学校特点,锤炼出“居高志远,意诚力行”的校训、“诚者自成,立己达人”的校风和“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教育理念。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种子,按照生长的规律因时而动,让每一颗种子都开出自己的花朵,我们期待花开满园的美丽。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学校三栋楼取名为晨曦楼、润泽楼和墨雅楼,分别为孕育希望、浸润生命、陶冶情趣之意。同时,我们根据学校特殊的地形特点,建造了“沙台八景”,分别是晨仰暮思、德润童心、竹韵涵秋、镜湖观鱼、书影夕辉、诗联长廊、绒花之恋、慕贤春早,凸显出“道随情致,境由心造”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生态。诗联长廊中不仅有小学生必背经典诗词、古今楹联,还增添国学经典、论语名句,增设了“校园八景”剪纸作品,在校园显著位置镂空树立“师魂”二字,字极简,意丰蕴。
人改造了环境,环境也在改造人。师生漫步涵园,观鱼赏竹,吟诗作联,悠扬的乐曲环绕校园,高雅文化俯拾皆是,书法精品、名家对联、经典诗词、戏曲脸譜、格言警句等,恰到好处。学校每一个角落都在育人,每一面墙壁都在说教育的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行教育十大主题的展板备受关注,上下楼梯“轻声、慢步、礼让、右行”温馨提示着孩子们的行为,在楼道走廊空间,每一层有一个文明礼仪主题:“整洁是一种文明”“秩序是一道风景”“安静是一种修养”的宣传画,成了校园别有意义的风景。
《学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化基因的传承主要靠教育。我们倡导“晨诵、午练、暮省”的校园生活方式。清晨,孩子们诵读半小时。每天中午坚持练字20分钟,凝神静气,从书法的动静虚实感悟中国美学,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每天写一篇修身日记,孩子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和道德的长跑,为学生建立日记档案。同时,学校成立了20多个社团,有国画、剪纸、书法、烹饪、锣鼓、民乐、礼仪等,为教师成立了工作室,开发出校本教材《剪纸》《水墨丹青》等10余种。学校举办“经典传承文化,书香滋养成长”诵读大会和“雅集沙台,翰墨育人”书法笔会,让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并发扬光大。
以“三小管理”为抓手,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国学泰斗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对人类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管理的文化”。要实现文化自觉,学校必须培育自主管理的文化。
1.相信学生,增强自主管理意识。进入沙台校园内还有三个平台,面积小台阶多,通道挤出口多,尤其是上下学高峰期和雨雪天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在这样的条件下,仅靠行政值周人员“人盯人”的被动管理是绝对不行的,在现实问题的倒逼之下,必须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每一个学生无需提醒的自觉和规矩意识,人人都是管理者。
2.搭建平台,建立自主管理队伍。为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能力,我们在班级组建“自主管理团队”,将班级管理、学习纪律、值日卫生、文体活动等事项全部建立岗位认领机制,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同时,组建了校级“校园小警官”“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使者”三支队伍,在各自分管领域和区域发挥作用。
(1)三小队伍的产生
队员产生流程:学生申请———班级推荐———民主评议———年级竞选———政教审批———确定人员。
队员任职流程:信息登记———岗前培训———宣誓就职———管理承诺———分工履责———情况反馈。
队员更替流程:任职感言———退职申请———退职赠言———交接仪式———护送一程———完美对接。
(2)三小队伍的职责
制定了《章程》,小警官主要负责学校大坡台阶学生行进、上下台阶秩序,孩子们身着标志服,尽职尽责,既管理了别人,也约束了自己,整个校园文明有序,整洁典雅;小卫士主要负责校园整洁、卫生、花草等;小使者主要负责督查不文明言行。
3.有效评价,提升自主管理效能。在每个教学楼层,设立“点赞台”。三小队员每周根据巡查记录,对文明礼仪行为作出评价,对好人好事贴出点赞卡,对不文明行为贴出提醒卡。点赞卡和提醒卡上都注明点赞的原因和提醒的内容。小小点赞台,从细节上肯定和提醒了孩子们的言行,于无形中促进了孩子们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
在德润童心广场,设置“明星榜”。学校每学期要评选美德少年、师德标兵,进行表彰,事迹在德润童心广场展出,形成了长效激励机制。一个孩子单单学习成绩好称不上优秀,只有学习习惯好、成绩良好、言行得体、品德高尚才能称得上优秀。孩子们在自主管理中,增强了自律意识,规范了道德行为,使文明成为常态,礼仪成为习惯,为成功人生播下了种子。
正如但丁所言:“当你步入人生,知识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道德的空白却无法用知识去填充。”在童年,我们要让孩子精神明亮,散发出生命的芬芳,不能让孩子的道德留下空白。
以“文明礼仪”为重点,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行教育”中,强化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学校每年都要精心设计开学礼、入队礼、毕业礼等大型礼仪活动,更注重做好日常的教育生活礼仪要求,积极探寻求真、求细、求实的切入路径。
在“知”的方面,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分别制定《沙台学生文明礼仪60条》《沙台教师教育细节60条》《沙台小学家长素养60条》,成立父母大学和家长委员会,从孩子进入沙台小学第一天开始,家校合力,要知道“那些事情是必须做的,那些事情是不能做的”,铺好人生的底色,抵御负面的东西。
在“行”的方面,力求学校每做一件事都要成为德育行动,在每一个细节上充分挖掘事件承载的文化元素和德育内涵。
要让教育仪式充满智慧。比如,从学校大坡进入校园要经过七个平台,我们给每个平台分别铺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悬浮地板,寓意七彩人生路,正在脚下始。七个平台上有沙台学生核心素养七项要求,从易到难。每跨上一个高度,景致不同,素養要求不同。第一个平台是“端容”,言行得体妆容正,要求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循序渐进地走完七色之路,然后踏着红地毯进入校门,可谓“六年教育开启智慧大门,七大素养成就美好人生”。让这种仪式感深深刻入到孩子的记忆。再比如,我们要求从孩子入学校第一天起,家长要给孩子买一件小雨衣,孩子们学会礼让和有序地行进,避免了雨伞的相互捅划,同时也成为校园一道风景。
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参与编写剧本《文明礼仪体验剧》(希望出版社结集出版),将“大道理”融于“小故事”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参与到编剧组、导演组、演员组、道具组、服装组、舞蹈组等机构中的岗位或角色中,定期轮换,孩子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和角色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座位之争》《你爱护红领巾了吗》参加阳泉市庆祝建队节67周年文明礼仪体验剧展演获得第一名。学校被团省委、省少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少先队文明礼仪体验教育试点学校”。
贫瘠的土地颗粒无收,肥沃的土壤风物迷人。种子的成长状态,取决于生存土壤的营养。树木如此,树人亦然。我们的团队孜孜以求做好教育,做看得见的德育,做抓得住的德育,做暖人心的德育,做立体化的德育,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成长的力量,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分别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阳泉市矿区沙台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