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悦
摘 要:当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美术课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选择科学有关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本文将对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更好地与生活进行链接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仅供参考。
關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链接分析
美术本身就源于生活,所以美术教师要全面提升美术教学效果与质量,就必须将美术教学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全面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一、构建实际生活情境课堂,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传统的美术课由于老师过度重视美术理论知识与绘画技能,严重忽略了美术自身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创新性,致使小学生对美术的参与主动性及兴趣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美术自身的特点,教师应构建实际生活情境课堂,营造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确保美术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活力与魅力,提高小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最终体现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例如,小学美术老师在教授一年级美术课—《有趣的拓印》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所涉及的各种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老师在导入该新课时,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方式,将部分鞋底花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花纹,如果学生无法判断出这是什么,教师可以将整体鞋底的整体花纹展现给大家,并且将实物鞋展示给学生们。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采取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构建实际生活情境课堂,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样用品与美术是密不可分的,美术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美术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构建实际生活教学情境,不但提升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价值。
二、课程选材应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内容应贴近生活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探索欲较强年龄阶段,且小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选材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材,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把教学内容教授给小学生。比如,美术老师可以选择在运动会或秋游等活动结束之后,且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小学生们交流活动心得,并让他们将自己最深刻难忘的场面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老师也可以将当前小学生比较关注的新闻事件或者趣事作为情感出发点,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情感,让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在情感上认可美术,切实地感受到美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课程选材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也应贴近生活,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培养小学生们的真实情感,并且让真情实感成为促进小学生绘画学习动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活资源,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应与生活相互融合,在美术中有效的融入生活化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现有的知识与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将整合后的内容以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展现给学生。因此,教师如何将生活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是确保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保障。例如老师在教授“有趣的叶子作品”一课时,提前给学生们发布任务,并分派两人一组进行,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即各种各样的叶子,并将叶子制作成漂亮的作品,并在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展示。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各组依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简单的阐明一下作品制作地想地,或者思路的由来,让学生们共同学习。孩子们在相互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真正能体会到不同作品所带来的意义是不同的。接下来,老师可以将自己选择德育课程相关的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给小学生,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眼界,提升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生活中发现美术灵感。通过这样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能提高孩子们科学有效利用身边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想象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能让小学生们真正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切实感受到身边的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和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在积累生活经验,在不断地积累与经历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小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多注重教学与生活的链接,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让生活真正地引入到美术教学中,并与美术有效地融合,与此同时,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