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美 融通德智

2019-10-21 11:00张同明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器材体育运动运动

中小学学科之美,美不胜收,课程建设唯美之路则恐怕是“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课程开发和建设的唯美追求永远是在路上。

健体健美  融通心智

我校作为江苏省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基地,为了找寻什么是理想的学校体育课程的答案。我们不禁要问自己:当下的体育课程,学生如果从没有感受过生命的力量与活力,从没有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过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成功,从没有在体育课程中体验过失败和挫折带来的巨大的心灵冲击和失败后的奋进;从没有在参加体育活动后的神清气爽的快感,从没有对任何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向往,甚至是热衷;从没有在他人面前大胆潇洒地表现过自己的力量之美,速度之快,耐力之久,技巧之娴熟;从没有在集体性的体育竞赛和活动中感受过同伴相互配合的默契;从没有感受体育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带来的感动和触动;从没有与他人谈论过让人津津乐道的体育赛事;从没有过成功完成某一些甚至一个优美动作的陶醉感,精神上的快慰等,基于这此追问,我们的体育课程基地如何建设?怎么建设?

体育课程专家想方设法编制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老师们认真努力教学体育课程,希望学生能真正喜欢体育,学会育体,感受体育收获体育。但结果却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不喜欢体育,不能感受到体育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学会一两项像样的运动技能,离开学校后还是不会体育;即使通过强化对学生刚性的体育要求,纳入中考,希望学生能参与体育,认真育体,但是学生实际主动参与的人数却令人失望的下降。喋喋不休给学生讲体育运动的乐趣和快乐,苦口婆心地说体育对人生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但是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兴趣依然在下降,中小学生体质仍在下降。基于这些直面的问题,我们只有找到了合理的有价值的理由,并依据这些理由,设计与实施体育课程基地建设,才是正确的真正意义的体育课程建设。

体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交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全发展。国家教材和学校体育课程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外在于学生的运动规则、器材、场地等,“似有”还“无”,许多是让学生压根就无法适应的运动,而只是体育老师熟练。美观的体育运动的机械模仿者和失败的体育学习者,更多追求的是运动的完整,动作技术的规范,将体育等同于单个或组合运动技术、技能学习,实际上已经割裂了体育与学生发展的联系,也割裂了动作运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体育课程追求学生生物功能的改变,与运动技能相关“体能”的提高,运动技术固定模式机械掌握。发展目的的功利性——体育考试。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造成了严重的以训练代替教育的现象,带来的仅仅是外在的身体的运动技能数字的提高,而不是学生潜力挖掘与健康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生命的成长与生活中美好的运动带来的美的享受。一味的技能和体能发展的训练过程,把“人”不当“人”了,切断了体育课程与学生生命、生活和完全发展的联系。

每个人都是美的化身和美好呈现,体育课程不能让人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活力与健康,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交往的温馨,合作的默契和投机,也不能充分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光彩和力量的美。只有解决这些尴尬局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场地器材、场馆等,都要基于学生各学段的发展水平。他们的需求、兴趣等等,建构完美的完善的美美与共的体育课程体系和空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喜爱体育运动,擅长运动,参与和积极体验运动的美好与活力的身心健康的人的追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活动与情境,让学生感受其中,体验其中,发展其中。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释放出人格和力量的美,心性、品性,在自由的空间激活。

至臻致美  融通情志

体育运动氛围与情境是要别具匠心的排布,在不同的场地器材条件下进行,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运动环境成为学生体育学习获得内化的对象,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体育场地器材布置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学习的环境,体育场地器材作为体育教学环境,为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与背景:良好、安全、美观、舒服、赏心悦目的体育场地器材设计与布局,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练习的积极性;为体育学习创设的具有一定危险性,艰难性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选择与创设安全的、卫生的体育外部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安全感与体育学习和练习活动的兴奋性,场地和器材的布置与利用形成潜在的、隐形的课程,是一种无声的体育教学内容和资源,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校在教学楼前三个花园的树荫下建设三个主题公园。安装系列的上肢、腰肌练习器和娱乐性的棋类器材。开放、普适、变捷的运动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体育场地、器材和设备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学习与练习以及取得成功提供保障。在操场的东边林荫小道旁,安装系统户外体能训练器材,为学生提供肌肉耐力的训练,彰显力量的美。计划在操场的西边边角,安装组合式多功能训练器械,让学生不自主地动起來,跳起来。添置趣味田径全套器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需求使用,让运动场和器材成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组成部分,成为体育运动环境和精神涵育的有机部分。学生课余动了起来,乐了起来,主题公园和操场及边角林荫下学生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在快乐中习得了技能,锻炼了肢体力量,展示了运动的美和乐趣。

但体育不是简单的肉体运动,也不是可以无视学生情感、兴趣、追求进行简单的强迫的身体训练过程,而是身心合一的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活动,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互动共生的精神生活过程。

理想的学校体育是基于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其中,成功其中和获益其中,“有规律的经常锻炼,不仅可以使身体变得健美,动作协调,而且还可以培养性格,锻炼意志”① 所谓“强心健体”、“强心”是终极目标,但初级梯航却是“健体”。“育体”与“育人”有机的融合是致美的境界。体育作为一门课程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技巧,懂得运动给身体带来的益处,激励年轻人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别人,遵守规则,获得多样性的一种现实、实际的理解,经受成功和失败的考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选择。

我校开设各类社团,组织多种形式的运动会和赛事,在这些“美的节日”,对于比赛的获胜者,让低年级的学生向获胜者献上一束鲜花和奖品。体育的运动美,同学的情谊美,礼仪的庄重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定期和不定期的的展示和汇演,让学生既得到身体的锻炼,又受到美的陶冶。体育运动和生活成为学生美好回忆的宝库,成为学生触及心灵,感受生命,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磁场”。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形成“刚健仁勇、和融奋进”的体育精神。我们把每一处运动环境做真,把每一项运动和赛事做实,在日臻完美中不断完美,在日臻成型中不断求真,不强求数字化的提高,而在真真切切的做中真学、真做,课程基地才会日臻致美。

作者简介:姓名:张同明(1965年12月),男,汉族,江苏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江苏省宿迁人,晓店初级中学校长,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器材体育运动运动
体育运动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我的城市月赛优秀作品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