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预习目标是否达成,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度。但一些语文学科的导学案在预习内容的设计上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如预习内容缺乏生活气息,问题的设计没有趣味性,没有可操作性等,在预习的方法上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指导。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文章对课前预习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有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课前预习;方法价值;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91-01
1课前预习现状及研究综述
1.1新课程下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的现状。在当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和道德取向都发生了改变,许多人都向“钱”看,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做学问。这种社会大环境造成现在学生“厌学”情绪特严重,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课前自觉预习就更谈不上。
(2)学生忽视课前自主预习课文的原因。首先,学校教育主体地位的突出淡化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关注度不够。教学中,教师注重课内,轻视课外。其次,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学生家庭作业越来越少,于是借此机会放弃了必要的课外学习。最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教师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不按质按量完成,逐步形成放弃自主学习的状态。
1.2研究综述
(1)耿红卫在《叶圣陶的导学自学教学思想探微》一文中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说,预习是语文阅读教学得以成功开展的保证。
(2)金书芹在《语文课前预习论略》中要求教师切实将课前预习纳入教学过程,学习领会好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年级的预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正确指导。
(3)周云华在《试论语文课前研读预习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提出:课前研读、预习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强调的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课前预习包含“熟读课文”“对课文质疑”两个重要步骤。
2课前预习的内容与方法
2.1精心设计预习内容
(1)内容设计要生活化。语文学科是最具开放性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内容时,既要立足课本,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又要着眼课外,联系生活,特别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外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内容设计要讲究趣味性。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之于学习,犹如食物之于饿汉,通过兴趣能够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食欲”。因此,预习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能挑逗学生的学习神经,吊足学生的胃口,保持学习的新鲜度,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预习内容设计要有可操作性。笔者检查学生平时的预习作业发现,学生完成自主性作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有的受条件限制,有的受能力限制,有的受环境限制。因此,笔者在设计预习作业时,充分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具体做法是,凡是讲读课文就在上新课前编写预习学案。
2.2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
(1)自主阅读,整体把握。沃特·崽科特说:“每个人教育的精华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给自己的东西。”学习语文主要靠自己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学生自主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自读课文,教师应首先教给学生方法:通读全文,圈点勾画,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查阅批注生字词,理解赏析难句、重点句,不懂的做好标记,以便请教同学和老师。
(2)展开联想,拓展延伸。心理学认为,联想是记忆心理的直接依据,是记忆的基础。联想是预习建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文旧知和新知紧密相关,通过联想,能够温故而知新,前后勾连,更好地提高预习的效果。有了联想,还能使自己的想像力得以发展。
(3)探究质疑,研读课文。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明代的陈献章曾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尖锐,就越能说明学生对教材内容研读得透彻和深刻。因此,在预习时,笔者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3语文预习的价值
语文课前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解決课堂上学什么的突出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才能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语文预习的价值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预习增强自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学习主动,走在前面,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成竹在胸,听课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而“积极的心态的基本原则是能使你的大脑预备成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从你现在的思维模式便能预测你将来成功与否。”这止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课前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概率一般也要比其他同学高,对教师的提问能大胆地表现自己,显得得心应手。这种成就感又会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
(2)预习可以提前质疑,并在预习过程中查阅相关资料,实现问题的早消化,为听课做好了准备和预判,便于学生在听课中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被动为主动,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听课的效率就会得到提高,教学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3)预习大大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经过预习,学生已经对文本进行了整体感知,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利于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深度、广度。预习使课堂教学时间更充分,留给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得到保证,促成学生思维训练的高效性。
作者简介:易阳,男,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