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明
从近两年以来,短视频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网络生活重要的平台,其影响力直逼微信,微博等老牌社交软件。因其出产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等特点,迅速在年轻人甚至中老年当中推广开来。大量数据表明,网络短视频已超越一般的娱乐休闲项目,发展成为一种全民生产、参与、共享的文化现象,它的火爆一方面极大丰富了民间群体的艺术审美水平和精神文化,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抖音APP,本文就以抖音为例,探寻下短视频爆红的原因和对传媒媒体融合发展的启示。
什么是抖音
“记录美好生活”
这是短视频APP抖音的广告语。
今年最大的“流量怪兽”就应该是抖音APP了,抖音已经成了现象级产品。抖音是什么?在60,70后看来这个才出生不到2年的抖音是类似小咖秀,快手的恶搞app,说白就是一个音乐创意短视频app,抖音短视频的拍摄时间为15秒到2分钟,长于微信朋友圈拍摄短视频5秒的时间。抖音用户在拍摄短视频时可以自由选择歌曲,进而形成自己的作品,在拍摄技术层面也是非常丰富,各种特效使人眼花缭乱并且全部免费。
抖音是由母公司今日头条孵化成功的app,今日头条非常擅长运用大数据对APP用户的喜好进行内容推荐和分发,有两点优点,首先,能让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其次,能让原创作品得到更多的流量,即使没有粉丝关注的短视频小白,依然可以收割大量的关注度,获取大量的粉丝,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当上“网红”。以常州本土抖音网红为例,笔者曾经采访过的“菜棚哥”姚大,因其对众歌星惟妙惟肖的模范秀,迅速走红,现在已经是有900万粉丝的网络红人。
为什么抖音能这么火
首先,内容消费端来看,抖音的用户体验符合时尚化年轻化要求,符合“手机电视化”趋势。15秒的短视频从信息量和承载力上刚刚符合手机内容传播载体的特质,这和140字的微博逻辑非常相似。抖音单视频、全屏、下拉的全新交互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找内容”的成本。这种体验从文字版的twitter到图片版的pinterest,再到今天的抖音,实际上一脉相承。
其次,从内容生产端来看,抖音运营团队极大的降低了用户生产高质量内容的门槛。抖音通过很多应用上的视频处理工具降低内容生产的门槛。抖音上“像一棵海草海草”等多个BGM(背景音乐)非常风靡。因为这些音乐推动了年轻人参与PK,参与模仿。抖音还把很多适合对口型的经典歌曲段落演绎成人人可以参与的“模仿秀” 互联网的传播永远是内容为王,软件也一样。抖音运营团队对传播的敏感性非常高,像图中素墨镜+大金链这个熟悉的造型,熟悉的背景音,让受众不但想看,还想自己拍,于是抖音变成了短视频分享平台,不但使用有趣的內容吸引用户,同时还通过线上的活动诱导用户原创,这种带节奏的做法虽然不是互联网界的原创,但是却是应用的最好的一个。
短视频的制作
很多人都羡慕电影,羡慕电视剧,都渴望成为一个焦点和主演。当今很多人在短视频中的影响力大大的超过了明星,所以这个从心理方面也是推动短视频火热的关键因素,但是核心还是短视频的制作越来越便捷也有很大的关系!
4G网络时代已经来临
2013年之前网络速度都是特别慢的,后面到了2014年慢慢提出了4G的说法,而且大家在用智能手机方面普及率还不是那么高,因为大多数都依赖的是wifi所以也是不利于创作的。但从2017年以后,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大胆的看视频,传视频、拍短视频的时代在4G网络支持下,不断推动开来。
短视频拍摄的成本降低
原来要拍摄一部优秀的电影和电视剧需要专业的摄像机、或者相机,但是现在一部手机完全可以搞定短视频的拍摄!因为短视频的拍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现在的手机像素不断的提升,自然拍摄的效果越来越好。
短视频的机遇
一位五十岁的老干部很难理解抖音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年轻人在上面发神经,“小哥哥小姐姐”地乱叫,配上音轨作各种蹩脚的模仿,跳的全是猴子跳的舞,看不到新闻,也学不到知识。这部份人并不看好抖音这一类短视频的发展。
但也有人或单位从中看到机遇。去年一些官方大号的集体入驻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来讲更加意义非凡。去年518博物馆日,抖音“爆款”文物创意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累计播放量突破1.18亿,点赞量达650万,……这一播放量相当于大英博物馆2016年全年参观总人次642万的184倍。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抖音正在积极推动政府、媒体、公益机构和公众人物等入驻抖音,一起打造一系列关于美好生活的正能量挑战。目前已入驻抖音的政务账号共200余家,如共青团中央、中央政法委和各地公安;另外还有合规媒体57家,如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大量的政府、媒体机构合作也在不断的推进中。
不仅是抖音,官方平台正在将短视频平台作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去年4月18日,共青团中央宣布官方入驻腾讯微视,并发起#中国华服日#短视频征集活动,邀请用户通过短视频分享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美。2018年五四青年节,腾讯微视上线的#吾是青年#手势舞3天播放超5亿。
传统媒体能学到点什么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2017年1月5日召开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主流媒体的移动新闻生产,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其中,“微”就是要多提供短小精悍、鲜活快捷、“微言大义”的信息。要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方式,推出更多微内容、微信息,方便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笔者认为,刘奇葆部长的讲话为媒体的“碎片化”传播指明了方向。从微视频、微博、到微信,这些微媒介进一步割裂了人们的生活,使其注意力和生活呈现碎片化甚至粉末化,因此,任何新的媒介内容只可能吸引到用户的碎片化甚至是粉末化的注意力。
当前,媒体融合正在加速向纵深推进,从“相加”到“相融”,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媒体融合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介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结构。近年来,常州本地媒体中,常州广播电视台的手机台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短视频新闻作为媒体转型发展和媒体融合的重要抓手,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坚信随着短视频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我们传统媒体一定能搭上这班快车,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单位:常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