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凤
摘要:目的:研究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卫生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依拉普利)与观察组(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每组分别为3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会引发不良反应明显增多,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为理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20-02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的临床症状,其通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共存,长时期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引发心力衰竭症状,且还会引发脑卒中、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1],单一用药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联合用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系统对比了依拉普利单用与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用药提供对应的资料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四川省青川县大院回族乡卫生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依拉普利)与观察组(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每组分别为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60.5±8.3)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5±2.3)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3岁,中位年龄(60.8±8.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5.6±2.2)年。
1.2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单用依拉普利进行治疗,每次口服5mg,每日2次,持续用药8周。针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吲达帕胺缓释片,每次口服1.5mg,每日1次,同样用药8周。
1.3临床观察指标
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之后,统计两组的血压情况,同时评价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参考文献[2]中评价指标:①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在20mgHg以上,亦或是下降幅度在10~20mmHg之间,而血压恢复正常;②好转: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20mmHg之间,亦或是下降幅度低于10mg,但已经接近正常;③无效: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为满足上述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2.0,血压选择(±s)来表示,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选择%表示,x2检验。
2结果
2.1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情见表1)
2.2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详情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共计发生2例恶心呕吐、1例心律失常、2例下肢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观察组中,共计发生1例恶心呕吐、3例心律失常、2例下肢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两组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11,P>0.05)。
3 讨论
正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本身所存在的危险性,倘若无法针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对患者各个脏器造成巨大的损伤,长时间高血压状态极有可能引发眼底病变、左心室肥厚等症状,后期还会并发肾衰竭、脑动脉硬化、主动脉病变以及冠脉病变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众所周知,老年患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发群体,其自身往往并发诸多病症,且身体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再加上老年群体本身固化的各种不良生活习惯,使得高血压的危害进一步增大。近年来,生活习惯的变化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使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呈现为不断增长的态势。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的选择是关键所在。然而,单一药物通常难以让患者血压长时间维持在理想的目标值范围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小剂量联合用药逐渐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现阶段,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含五个大类,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降压药,各种药物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且究竟选择何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当前临床还存在诸多存在争议的地方。
作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用的一种药物,依拉普利能够针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得舒张小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得以显著降低,对血压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4]。作为一种非噻嗪类吲哚啉衍生物,吲达帕胺能够针对远端肾小管皮质吸收点质量、水分进行有效的抑制,以此来产生利尿功能。与此同时,吲达帕胺还能够针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向钙离子流进行有效的抑制,使得前列腺素PGI2与PGE2之间进行有效的合成,针对血栓素A2实施抑制,使得血管内皮细胞能够生成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促使血管本身对血管加压胺的敏感性得以显著降低,最终实现控制血压的目标[5]。通过依拉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能够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使得药物维持时间更为长久。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的观察组,其收缩压、舒张压、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依拉普利治疗的对照组,充分证明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证明了依拉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并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安全性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罗应茂.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J].北方药学,2019,16(07):112-113.
[2]宋凤丽.咪达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5):61.
[3]薛华.缬沙坦分散片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其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07):78-79.
[4]杨兴祥,何新生.加味杞菊地黄汤联合马来酸依拉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12):90-92.
[5]杨薛峰,雷卫平,邬宇琴,刘文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