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伟 周南芳 万建蓉 江猛
摘要:鸡肠炎型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由于大肠杆菌存在很多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间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鸡感染大肠杆菌后如果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致病能力较低,通常不会发病。但当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同时伴随鸡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该种致病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该文结合一起病例,分析了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关键词: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6.078
0 引言
大肠杆菌是一种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的常见菌群,同时在鸡肠道内也存在。鸡大肠杆菌病防控难度较大,主要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该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缩短发病周期,降低死亡率。临床上不同年龄的鸡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肠炎型大肠杆菌主要发生在雏鸡群体中,具有很高的传播率和致死率。
1 发病经过
某乡镇的一个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内共养殖蛋雏鸡5300只,养殖户从非疫区购进雏鸡,到达养殖场后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并在整个育雛期间进行了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2017年4月13日,养殖场21日龄的雏鸡陆续出现了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病情迅速向整个鸡群快速传播蔓延。养殖户立即将养殖场的患病鸡挑出单独隔离养殖,连续使用强力霉素、青霉素、链霉素进行治疗,效果较差。发病1周后意识到病情难以控制,才将疫情上报当地兽医站。兽医通过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普遍存在卫生条件较差、饲养密度较大的现象。养殖场卫生环境不良,为多种致病原侵袭提供了条件。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进行严格的诊断,明确致病原后立即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2流行特点
在蛋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蛋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临床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发病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致病原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还可以通过患病鸡污染周围环境实现致病原的传播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鸡群肠道中的一种常在菌群。鸡肠道内有益菌群繁殖旺盛,会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进一步繁殖,当鸡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有益菌群繁殖受到抑制时,大肠杆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从而表现出致病性。鸡舍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当,有毒有害气体积累,饲料营养价值稍差,鸡群营养不良均会导致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在疫苗免疫接种中,由于缺乏对鸡群抵抗能力的掌握,导致免疫失败,也会引起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1]。
3临床症状
患病期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变差,嗜睡,双翅下垂,生长发育受到极大的影响,在发病1-2d后,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粥样稀便,恶臭难闻。有个别患病鸡体温升高到41℃以上。腹泻症状出现后,患病鸡身体严重脱水,消瘦,皮肤苍白,无光泽,失去弹性。个别患病鸡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大多数雏鸡在患病3-4d后,因机体严重脱水衰竭而死。4病理学变化
选取养殖场濒临死亡的13只雏鸡,扑杀后解剖可以发现病变位置基本相同。病死鸡体表皮肤干燥失去弹性,皮下脂肪萎缩甚至全部消失。在皮肤和肌肉组织之间,形成了紫黑色的出血斑点,肌肉组织存在明显的淤血现象,血液凝同异常。心外膜存在出血性斑块,心包膜显著增厚粗糙。个别病死鸡的心外膜表面附着有一层灰白色的物质,看不清楚心脏内部的结构。将胸腔打开后,内部蓄积有大量的黄色积液,肝脏质地变硬肿大,外观呈现土黄色,在肝脏表面还会出现零星的紫黑色出血斑点。肠道黏膜严重脱落出血,十二指肠病变最为严重,肠管严重扩张,内部存满大量气体,肠粘膜呈半透明状。脾脏肿大为原来4-5倍,外观呈现紫黑色。
5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鸡的肝脏组织、肠道组织,粉碎后划线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在生化箱中恒温培养48 h,温度控制在37℃。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透明、呈露珠状、湿润光滑、中间凸起的致病菌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致病菌菌落呈现红色。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常规方法染色镜检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有芽孢,有夹膜,能够运动,两端钝圆[2]。结合麦康凯琼脂培养鸡典型的致病菌菌落变化,可以确诊致病原为大肠杆菌[3]。将病料组织粉碎后制成悬浊液注射5日龄肉雏鸡,每只肌肉注射2 mL,同时设置对照组。注射18 h后试验组的雏鸡出现了腹泻症状,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病理学变化和上述病理学变化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明确大肠杆菌存在致病性。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致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克拉霉素、头孢他啶高敏。
6防治
6.1治疗
为提高治疗效果,应该选择2种以上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尽量缩短治疗周期,保证机体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在治疗前对其进行分群处理,将症状较为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鸡全部扑杀,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其余症状较轻的患病鸡肌肉注射30%的恩诺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05mL/kg体重,2次ld,连续使用3d。同时,在全群鸡的饮用水中添加98%的丁胺卡那霉素可溶性粉剂,使用剂量为1g/15 L饮用水,让鸡群自由饮水,连续使用7d。用药3d后,养殖场发病率显著下降,死亡率降低。用药5d后症状消失,有个别患病鸡治疗无效死亡,强化治疗7d后,养殖场患病鸡症状全部消失,鸡群恢复到原有的采食水平,病情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
6.2预防
在日常养殖中一定要做好综合管理工作,重点做好鸡群和鸡舍的管理,定期选择使用消毒药物对养殖区域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及时清理饲料槽和饮水槽,每天对饮水槽进行清洗消毒,以免饮用水和饲料槽中夹杂病菌。养殖场应该始终坚持白繁白育、全进全出的养殖原则,禁止非饲养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区域前都应该更换相应的服装并进行严格的消毒。日常应该控制鸡舍的卫生环境,及时清理鸡舍粪便,避免堆积发酵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分离本养殖场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菌苗,对雏鸡进行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该种疾病的再次传播蔓延。发病后应该立即将患病鸡单独隔离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南兽医进行诊断,明确致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7结束语
鸡肠炎型大肠杆菌病是危害雏鸡健康生长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养殖场的温度、湿度控制不当,就会为大肠杆菌病繁殖生长传播提供条件。因此,在日常养殖中一定要注重控制整个养殖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病后将患病鸡及时隔离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对养殖场内的大肠杆菌血清型进行鉴定,然后结合药敏试验选定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效降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l]米玛次仁,德庆.鸡大肠杆菌病诊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7(2):56,58.
[2]吴庆东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鸡防治[J].当代畜牧,2017(17):38.
[3]朱效祖.鸡慢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治[J]农家参谋,201 8 (2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