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君 程大志 刘戈 陈燕 朱彦丽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与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所调查的1536名医务人员中,30.79%的人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2.93%的人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龄、岗位、编制、健康状况和职称的医务人员,其工作压力感受不同;结论: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现状不容忽视,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善。
关键词:压力;医务人员;人口特征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3-143-04
【Abstact】Obje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working stress and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among the pediatric medical staffs.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Result For all the 1536 pediatric medical staffs, 30.79% of them felt high level working stress, 2.93% of them showed very high level working stress. Among the pediatric medical staffs with different sexes, ages, marital status, school record, length of service, working department, employment model, health condition, positional tit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orking stress index. Conclusion Medical staffs in public pediatric hospital of China are the population of under high risk of working stress.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lieve stress of them.
【key words】 stress, medical staffs, demographic variables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所承受的压力不断攀升,尤其是儿科医生,缺口总量已达到20万,加上风险与收入不成正比,我国公立医院儿科医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研究表明,儿科医生对工作的态度和情绪较为消极,有强烈的离职意向,总体水平不乐观[1]。而从事儿科相关的医务工作者是否也存在工作压力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分析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因素入手,追根溯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缓解社会矛盾冲突,提高儿科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完善医疗体系建设。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北京某公立儿童医院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要求身体健康,无重大精神疾病和精神异常。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测量工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课题组设计的《首都儿科研究所职工工作状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了11项人口学统计变量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学历、工龄、岗位、职称、职务、聘用形式、健康状况。
第二部分职业压力感问卷出自王垒等人的研究成果[2],包括16个自陈式条目,要求被试于7点量表上对每个条目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情况进行评价。每个条目均为反向题,回答“非常同意”记7分,“同意”记6分,“有点同意”记5分,“不确定”记4分,“有点不同意”记3分,“不同意”记2分,“非常不同意”记1分。将所有16个陈述的评定数值相加求和。16个条目相加总分为16~112分。32分及以下为无工作压力或基本无工作压力,33~64分表示存在轻度工作压力,65~90分表示存在明显的工作压力,91~112分为高度工作压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4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共发出问卷1612份,回收1542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1536份,有效率为99%,因此认为本次调查有效。
2.1 工作倦怠总体情况
在所调查的医务工作者中,有8.79%(135/1536)的醫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在32分及以下,57.49%(883/1536)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33~64分,30.79%(473/1536)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65~90分,2.93%(45/1536)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91~112分。
2.2 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2.2.1 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男267人,女1269人。男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58.77分,女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56.41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
2.2.2 年龄差异
将调查对象分为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岁及以上4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事后比较发现,40-49岁的医务人员与30-39岁、29岁以下的医务人员相比,工作压力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30-39岁医务人员与29岁以下的医务人员相比,工作压力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50岁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与其他三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3 学历差异
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比较发现,硕士组与高中或中专组差别显著(p<0.05),其余组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2.2.4 工龄差异
不同工龄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组间差异显著(p<0.001),20-29年、15-19年组与其他组相比,工作压力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10-14年组与5年以下组相比,工作压力指数差异显著(p<0.05),20-29年与15-19年组之间、5-9年与5年以下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3:
2.2.5 岗位差异
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护理、科研岗位与医技、后勤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行政岗位与护理、医技、后勤岗位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医疗和护理、医疗和科研、医疗和行政、护理和科研、行政和科研、医技和后勤之间相比,工作压力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4:
2.2.6 编制差异
本研究中,正式在编964人,派遣制572人,在编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57.93分,派遣制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为54.9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
2.2.7 健康状况差异
健康状况组间效应显著(p<0.05),事后比较发现,健康状况不好、不太好、一般的医务人员与健康状况良好、非常好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
2.2.8 职称差异
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与初级、中级、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且初级、中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5:
2.2.9 其他影响因素
不同职务、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孩子数量的医务人员之间工作压力指数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总体情况
本研究显示,所调查的1536名医务人员中,只有8.79%的人感觉工作压力不大, 30.79%的人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2.93%的人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可见,我国儿童医院医务工作者压力较明显,总体压力水平不容乐观。
3.2 人口学变量对工作压力的影响
国内有学者对医生工作倦怠的压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大多认为,不同学历、职务、临床科室的医生在工作倦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3.2.1 性别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男性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感显著高于女性,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有研究认为,这可能与男、女性的生理和心理上存在差别有关,女性承受压力的能力高于男性,而且在很多医院中,工作强度大的科室多是男医生承担,故显示出男女医生的工作倦怠不同[3]。另外,可能也与女医生在医患关系处理上技高一筹,自我调节能力强有关。
3.2.2 年龄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差异上,40-49岁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指数较其他三组显著增高,30-39岁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高于29岁以下的医务人员,50岁及以上的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与其他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各年龄段的人群担任的社会角色有关。40-49岁的中年医务人员在单位属于重要骨干,大多担当科室带头人,在家庭中要面临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重任,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感觉压力巨大。30-39岁的医务人员面临晋升等现实问题,也会导致压力上升。29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因为精力充沛,能够充分化解工作压力,而50岁以上的医务人员则是因为面临退休或工作经验丰富,没有晋升、考试等压力,能够从容应对。
3.2.3 学历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影响
本研究发现,硕士与高中或中专相比,具有更高的压力感受。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高学历人员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承担更多工作任务,自我实现要求也更高,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因此产生更多的压力感和工作倦怠[3]。
3.2.4 工作年限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影响
前人研究表明,工作年限是医生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5]。本研究发现,20-29年、15-19年工龄的医生比其他组医务人员感受到更为显著的工作压力,工作年限为10-14年的医务人员比5年以下工龄的医务人员具有更高的工作压力感。可能是工作15-29年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和家庭中均处于“重负荷期”,常年经受的压力得不到舒缓,以致出现职业倦怠和高压力感受。有研究顯示,年轻医护人员参加工作时间短,对工作、前途期望值高,而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困难时人生经验和专业技能不足,容易丧失信心[6]。而本研究中,工龄5年以下医务人员的压力感低于其他组的医务人员,主要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象除了医护人员外,还有医技、科研、行政及后勤人员,这些岗位人员由于参加工作不久,对工作充满激情,部分人员还有老师指导,工作压力未能在心理上构成挑战,故压力感受最低。
3.2.5 岗位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医疗、护理、科研、行政岗位人员均比医技、后勤岗位人员压力指数高。由于医疗、护理在医院属于高工作强度的岗位,经常面临医患纠纷,时常加班加点,因此,这些岗位的人员会感受到更高的压力。科研人员立足医院的基础是科研成果,由于近年来项目、基金的竞争加剧,论文发表的压力增大,因此,科研人员的压力也不断上升。行政人员由于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工作成就感均较低,而且在工作中又要经常协调医护、医患等各方面的关系,所以,工作压力高于护理、医技和后勤人员。而医技、后勤岗位人员工作强度低于医疗和护理人员,在医患关系上也相对较轻松,并且,在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压力远远低于科研岗位,因此工作压力感受也相应较低。
3.2.6 编制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式在编人员工作压力指数大于派遣制人员。由于派遣制人员流动性大,当感觉压力大的时候,会主动离职,而正式在编人员流动性小的多,常年面对固定的工作,会导致压力感受增强。
3.2.7 健康状况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自我感觉健康状况不好、不太好、一般的医务人员与健康状况良好、非常好的相比,具有更高的压力感。可能是自我评价健康状况不理想的医务人员具有更高的忧患意识,既要集中精力工作,又担心未来的健康会出现恶化,或者由于健康状况不能胜任工作,产生焦虑情绪,导致压力感受上升。而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较佳的医务人员能较好地适应和调节工作压力。
3.2.8 职称对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压力,中级和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压力感受高于其他人员。可能是高职称的医务人员工作任务也重,除了日常的医疗诊治工作,还要担任科研、带教任务,导致压力上升。
4 建议
4.1鉴于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岗位、工龄、职称、健康状况的儿科医务工作者对工作压力的感受不同,建议医院管理者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及时予以情绪疏导,防止医务人员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
4.2合理安排人力資源配置,将医务人员按照老、中、青合理搭配,避免同一科室或类似岗位的人集中出现压力过高的现象,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开展。
4.3优化管理模式,在考核制度、工作安排、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向高强度、高压力岗位人员倾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4.4 关注医务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除了在工作上给予他们更多支持与指导,还要关心他们的家庭,争取在高压力状态下,获得更多社会支援。
参考文献
[1]李璇,杨燕绥,袁向东.儿科医生满意度、职业倦怠感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基于广东省三甲医院的调查.卫生人力,2018,11,11:68-72.
[2]潘莹欣,王垒.员工工作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心理科学,2006,29 (2):312-314.
[3]王振东,魏杰,尹文强,李艳丽,孙葵.医生工作倦怠与人口学变量关系的研究.社会行为心理,2008,3:1369-1372.
[4]尹文强,王振东,范艳存,田军,斯钦,孙葵,李艳丽.医生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3,24(3):184-187.
[5]Keeton K,Fenner DE,Johnson TR,et al. Predictors of physician career satisfaction,work-life balance, and burnout.Obstet Gynecol,2007,109(4):949-955.
[6]李艺艺,李丽萍.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6,5(34)5:35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