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道银:古陶瓷修复第一人

2019-10-21 10:23蔡理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元青花青花瓷器

蔡理

在上海有这样一位神秘工匠,经过他神奇的修复技术,能使许多出土时缺胳膊少腿甚至粉身碎骨的古陶瓷,恢复原有的神韵。在他40多年的修复经历中,无论是修复文物所属年代涉猎之广博,还是修复物品类之繁盛,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修复的不乏国宝级文物,从良渚文化扁足陶鼎到南采官窑,从元代青花玉壶春瓶到明青花龙云大缸,从唐彩绘陶仕女俑到徐秀堂紫砂艺雕螃蟹等700多件曾经残缺不全,但目前有些已经价值连城的古代陶瓷。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人、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高级修复工艺师蒋道银。

文物专家认为,蒋道银修复了一代代古代窑工呕心沥血之作、智慧的结晶,修复了曾经残缺不全的国宝,更修复了残缺空白的中国古代陶瓷史。

竭尽全力,精心修复稀世珍宝

20世纪70年代,蒋道银分配到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部,从此,走上古陶瓷修复之路。

1970年春天,北京正在修建环城地下铁路,当挖到北城墙时,工人发现了10多件青花白底的瓷器。但等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时,心都凉了!这些古陶瓷器已成了一摊碎片—有人在他们之前已到现场破了“四旧”。

经专家考证,这些瓷器是元代的青花瓷,制作精美,传世极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件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壶,因为它的壶嘴是一只凤头的造型。因此,人们就给它取名为“元青花凤首扁壶”。

15年后的一个秋天,蒋道银接到首都博物馆领导的紧急电话,请他负责修复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不久,首博的人携带这件瓷器来到上海。

蒋道银初见这件国宝时,瓷器碎成了48块,大的如巴掌,小的如蚕豆。这些碎片经人用石膏进行了“修复”,勉强维持了大体的形状,而黏结后的孔洞仍有17处之多。如此严重而棘手的破损,在他所遇见过的文物中是极为罕见的。

蒋道银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拆卸、清洗、补缺、打磨、打底、作色、上光、做旧等多个步骤,历经13个月复杂艰苦的修复,“元青花凤首扁壶”终于显露了原有的面貌。它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颇富情趣的情景。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成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蒋道银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古陶瓷修复大师,声名远扬。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大型远洋贸易商船,在海上丝路行驶过程中,失事沉没于广东阳江港附近,与之一同沉入海底的,还有船上数万件宋瓷。那些瓷器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为国家一二级文物。然而,这些瓷器中很多有盐析、缺损、惊纹等受损情况,亟需修复。

为此,“南海一号”博物馆特地邀请蒋道银前往修复出土古文物。在他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古陶瓷研究所的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共修复了15件“宋代德化窑立笠大碗”,为中国文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运用高科技方法修复古陶瓷

在修复古陶瓷残缺部位时,修复师往往会用传统的工艺,即用打样膏或硅橡胶对文物直接取样、翻模,对残缺处进行修复。然而,蒋道银在多年的文物修复实践中,发现修复质地疏松的陶器时,传统的翻模方法已不适合直接在其表面进行操作了。他几经研究,终于发现可以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修复。如残缺了一个龙耳样花纹的瓷瓶,通过三維立体扫描,建模、设计出残缺的部分再利用树脂合成的现代光敏材料,便能打印出需要的部分。用这个方法打印出的残缺部分几乎可以乱真。此类翻模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直接接触文物,不会对文物本体造成二次伤害。

在上海博物馆里有件“明宣德青花双系扁壶”,它的上方有一圆筒状的瓶颈,侧面带有瓷质双耳,互为映衬。卧壶侧面和壶身隆起处绘有波澜壮阔的海水纹路,典雅奇特,蔚为大观,是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然而,蒋道银至今还记得,接手修复这件扁壶的任务时,其残高只有38.5厘米,瓶颈遗失,壶耳遗失,如今展览的瓶颈和双环均为后来所接的痕迹。瓶颈瓷器的开片收缩和瓶体的差异,几乎难辨真假,在修复这件国宝时,蒋道银用了“瓷配瓷”的新颖修复技艺。

“瓷配瓷”是指对古陶瓷残缺部分用瓷片补缺复原。通过对瓷片收缩率的计算,烧制残缺部分的小样,通过低温焙烧釉上彩,再对其做旧,最后黏结作色,终于制作出了“瓷配瓷”的小样瓷片。

10多年前,蒋道银首次研究出了这个瓷片修补瓷器的方法,至今无人超越。其工艺极为复杂,难度甚高。那胎釉彩的配方、窑具、窑炉、燃料、火候等,都必须按照当时烧造这件瓷器的风格和方法进行烧制。对此,蒋道银反复试验了无数次,最后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这件“明宣德青花双系扁壶”所配的瓶颈和耳环。然而,“瓷配瓷”工艺成本高昂,只有在对待天价国宝时,才会采取这种方法修复。

为传承古陶瓷修复技艺身体力行

“几千年的文明需要修复、保护的东西太多,能修的人太少了。”蒋道银常常感叹现今文物修复状况。

有数据显示:中国各级保护单位有近19万处,全国各大博物馆藏物有3000万件(套),半数以上需要修复。而目前文化遗产行业人员只有11万人,即使全员上岗,按每人年均修复50件计算,也至少需要150年,且行业内存在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的状况。

对此,蒋道银身体力行,将自己丰富的经验进行总结,编著了《古陶瓷修复技艺》等书籍,填补了古陶瓷修复书籍的空白。多年来,他还坚持每年开办“古陶瓷修复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文保系统培养了数百名修复人才。

2012年蒋道银受聘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古陶瓷修复专业教授。古稀之年的他,还在为传承弘扬中国古陶瓷修复技艺而努力着。

(摘自《新天地》,一片云荐)

猜你喜欢
元青花青花瓷器
青花志展览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中国的名牌瓷器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高傲的瓷器
青花·木 产品设计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琵金顿珍藏的明青花将亮相苏富比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