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婷
背景;《2019 年苏州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明文规定:耐久跑为必考项目,其中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那么怎样充分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其耐久跑水平?这是每一个体育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初中阶段跑的各项教材,应侧重发展人体有氧代谢的能力,以提高青少年心肺功能。运动实践证明,耐久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
1影响学生耐久跑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
1.1学生人体自身因素对耐久跑教学的影响
受人体呼吸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限制,以及身体肌肉的耐力水平以及中枢神经调节系统的制约,在进行耐久跑教学时,感受到“极点”的“痛苦”程度不同,临界的时间节点不同,身体的耐受度不同,易造成学生对耐久跑教学的恐惧心理,会影响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1.2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对耐久跑教学的影响
耐久跑教材的特性决定了该项目练习时间长、学生体能消耗大。对一些运动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甚至错误,如脚落地的方法不正确会直接导致身体部位的不良反应,如胫骨骨膜炎等;如摆臂技术的运用不当,限制了跑进的速度;呼吸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岔气现象的发生等众多因素,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耐久跑的效果。
1.3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对耐久跑教学的影响
耐久跑单元的过程性评价,可以采用技能评价70%,課堂出勤10%,课上表现10%,自评和互评10%。在教学中,还要兼顾学生的课上表现,采用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衷地喜欢和享受耐久跑。
2耐久跑教学的对策分析
2.1耐久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2.1.1营造耐久跑的氛围: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做法,每节课安排一个小组长,带领大家“4分钟慢跑”,学生到场先跑组长负责号召和监督。全班学生在分散的状态下自主练习,形成课前常规。实践证明,长期的课前慢跑练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耐力素质,而且改变了学生习惯于来到操场整队后等待老师布置任务,一切听从教师安排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在这种常规练习中,逐渐提高了自我锻炼的意识,慢跑成了学生自觉、习惯的锻炼形式,学生也跑出了乐趣。
2.1.2提升耐久跑趣味性
校园中有各式各样的小径、林间小路、走廊、台阶等不同地形,进行耐久跑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设置情境 “越野奔跑”,脱离传统的跑道,在校园中训练耐久跑。在奔跑过程中,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对疲劳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奔跑过程中感受到更多乐趣,学生的完成度随之提高。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身心舒畅,跑道对学生造成的压力随之消失,故而学生中途暂停、跑步转为散步的现象减少乃至消失,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耐久跑任务。在自然地面中奔跑,难度更低,时间较长,在阶梯、转弯过程中,学生由慢跑转为变速跑,锻炼效果优于跑道上的匀速奔跑。应注意的是,在校园耐久跑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监督工作,防止出现跑步时说笑打闹、不注意路面、翻越栏杆、践踏草地等行为,并做好安全预警,在水池边等区域注意规范学生行为,防止推搡。
2.2教师对耐久跑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
2.2.1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发展:
创设轻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与体育教学,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并从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平日课堂上多注重灵敏、协调、速度、力量等基本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耐力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2.2教师必须了解耐久跑的特点:只注重跑量与持续跑的距离训练方法,既不符合青少年 的生长发育规律,也违背现代中长跑的训练理论。青少年中 长跑应以“短”促“长”,“短”“长”结合。为此,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心肺呼吸循环功能:运动员的肺通气量可以达到 140~160 升/分钟。为此,训练中必须采用心率在 140~150 次 /分钟强度的越野跑,持续时间不能低于15~30分钟。
(2)跑的技术:主要表现在动作自然放松,步频快,向前推进的实效性好。在平时的练习中,形成“适中步幅,快速步频,轻快协调”的技术,加强肩、髋两个关节部位的协调性训练,规范跑的姿势和跑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
2.2.3耐久跑教学设计的合理
(1)课前准备。每节课都必须做到备教材、备场地、备学生,制定可行的课时计划。准备活动要充分,讲解耐久跑的相关知识和要求,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2)耐久跑负荷较大,动作单调枯燥,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的反复跑,采用灵活多变的练习手段来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使每一节耐久跑的教学内容都不一样,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还可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完成教学任务。
(3)耐久跑的多种练习形式:
a跑走交替练习:利用自然地形或田径场进行跑走交替练习。中速跑+自然大步走;
b各种图形跑: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
c.定时跑:匀速跑2~3个3分钟(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
d弯道跑:弯道跑30~50米。整个身体向左倾斜,两臂摆动右大于左,左脚掌外侧,右脚掌内侧着地,体会弯道跑技术;
e.重复跑:等距离重复跑,如,3个300米跑;不等距离重复 跑,如跑3次,分别为300米、200米、100米;
f间歇跑:教会学生自测10秒脉搏来控制强度。按100米的平 均速度跑400米(2~3次);每次跑完后测脉搏,接 着走2分钟,当恢复到20次/10秒时,再进行下一组练习;
g.往返跑:8~10米往返跑3~5次。规范动作要求,发展速度 耐力,提高奔跑能力;
h全程跑:不计时全程跑。注重改进途中跑的技术,体会起 跑、途中跑、加速跑和终点冲刺的完整技术;
3结语
综上所述,耐力素质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在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策略,制订单元计划,分配教学时数,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多结合游戏和身体素质练习进行。再利用大课间、早锻炼、跑操等活动进行化。组织学生开展长跑活动,提倡初中学生每天跑步1500米,让跑步成为每天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真正让学生跑出兴趣、跑出效果、跑出健康!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