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对策与途径

2019-10-21 17:01王志丹
速读·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

◆摘  要:高校行政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了高校各项工作的总体水平,因而提升行政效率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了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必要性,总结了当前制约高校行政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提升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行政效率;对策途径

一、引言

高校行政管理是保证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高校的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其重要性已经逐渐得到高校管理者的普遍认同。在高校日常运行过程中,行政管理不仅需要处理各种常规性和突发性事务,而且要全面协调校、院、系、部等各级单位关系,要竭力保障日常工作沟通渠道的通畅,所以千头万绪的行政管理工作出现偏失在所难免。必须在广泛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当前高校行政工作的弊端和局限,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思想,从制度改革、人员管理、绩效管理等不同角度入手,均衡行政工作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做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工作,从而切实提升高校行政效率,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学术建设总体目標提供可靠的运行机制。

二、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以后,当前每年生源数量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众多高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中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局势,特别是综合实力不够强劲、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的中、下等院校,将会面临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局面。高校要想顺利摆脱生源危机,必须对外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对内加快全方位改革步伐,从而为高校实现突破性发展寻求机遇。提升高校行政效率,能够大大节约高校行政成本,从而使人力资源、经济资源、教育教学资源流向最佳位置,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创造良好条件。提升高校行政效率,能够有效减少高校运作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有利于高校各项事务以更快速、更紧凑的形式展开。

(二)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发展之下,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运行模式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滞后性,逐渐难以适应时代进步的发展要求,所以对高等教育展开全面、深入改革,既是高等教育突破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需要形成以学术科研、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方面为代表的改革合力,从而提升高校发展实力。行政管理改革作为关键性改革内容之一,在诸多改革因素中起到重要的联结作用,只有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改革,才能真正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才能为其他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可能。

三、高校行政效率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行政机构设置的科学性不足

我国高校行政机构设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仿效政府机关,形成了“小而全”的行政格局。这种行政机构模式从表面上看分门别类、细致入微,但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制约了行政管理效率,还会引发多种行政管理问题。高校日常行政工作中,很多时候一项活动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衍生出的权责问题也由不同部门分管,这就导致具体工作多头领导,不利于决策实施,一旦发生问题又会互相推诿、难以追责。这种背景下,高校行政效率难以提升,行政管理成本也不断攀升。而且行政管理机构臃肿庞杂,带来的管理问题积重难返,对高校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形成明显制约。

(二)行政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欠缺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人”都是最重要资源之一,个体的水平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目标是否达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受到传统行政事业单位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存在鲜明的行政色彩,甚至某些高校还滋生了“官本位”思想,严重制约了高校行政效率的提升。具体看,高校很多行政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很少梳理、剖析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更不会从服务师生的角度主动探索工作改革的途径和策略。高校管理者基本将目光集中在人才培养、学术建设等方面,忽略了对行政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而且管理者对行政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法对行政人员形成强有力的激励作用,自然难以解决行政人员职业倦怠问题。

(三)行政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总体背景下,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发展效益而盲目扩招,但并未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行政管理机制,不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看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反而将这一群体看作高校运行的人力成本,这就直接导致很多行政管理工作无法兼顾教育工作者的合理诉求,难以在日常工作管理中形成激励效应。在当前高校发展管理模式下,行政工作的目标设立和职责确认主要依靠各种规章制度实现,从表面来看强调了行政工作的流程与秩序。实际上,机械单一的工作模式反而为行政人员滋生思想惰性提供了肥沃土壤。循规蹈矩、缺乏竞争意识的办事风格,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组织目标难以实现。

四、提升高校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制度规范保障行政效率

高校行政工作琐碎繁杂,时常出现突发性事务,必须依靠全面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约束行政人员工作行为。岗位责任制依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业务性质,进一步细化职责权限与工作标准,是一种差异化、高效化的岗位细分方式,应当在高校行政工作中全面推行,高校要制定相应制度,保证行政管理按需设岗、人岗匹配。对于提升高校行政效率而言,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不能只围绕行政工作展开,还要充分考虑学术建设、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应当与学术委员会制度、治学制度联合开展,以提高行政管理的实效性。

(二)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养管理

高校在开展行政人员培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关注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困境和形式需求,帮助行政人员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分别以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为单位,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帮助行政人员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业务技能,使行政人员能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态度投身于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考核管理。高校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制裁为辅,充分肯定行政人员的付出与成果,对消极怠工、逃避责任等负面行为给予批评和惩戒,以便形成强有力的内外部约束机制。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努力提高行政人员工资待遇,为他们拓宽晋升空间,以便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将绩效管理引入高校行政工作

首先,要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展开岗位分析。通过广泛调研明确行政人员的工作范畴与职责权限,使高校行政人员在明晰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对绩效管理工作保持更高的认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将服务职能放在首要位置,全体行政人员必须完全摒弃以往“官本位”错误思想,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工作追求。其次,加强对绩效分析的优化探索。制定绩效需要以实际调研为基础,坚持“依岗定责”,杜绝“一刀切”的工作模式,并且行政绩效要由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共同制定,从而保证绩效计划的公平、公正,绩效目标也要随着工作进度逐步提升难度,为提升行政效率夯实基础。再次,加大行政绩效考核管理力度。行政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所以考核绩效必须对个体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约束,要与个体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直接挂钩。

五、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必然需要高效率、高水平的行政管理机构作为支撑。当前高校行政效率提升面临的困难较为复杂,这为高校发展带来现实挑战,同时也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着眼点。高校应当树立迎难而上、锐意改革的决心与信念,正视当前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坚持通过全方位的优化探索,为行政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天攀.浅析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1):87-89.

[2]杜汉东.浅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不足和改善措施[J].智富时代,2018(4):239-239.

[3]万勇,白喜文,郭忠兴等.高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运行效率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7):9-14.

[4]王泽丰,康远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

作者简介

王志丹(1984.06—),男,汉,河南鹤壁韩国祥明大学行政学,硕士研究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助教,行政管理、公共政策、文化产业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