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初中古诗诵读教学初探

2019-10-21 13:17王瑞珠
速读·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杜甫古诗古诗词

◆摘  要:古诗是我国古代留下的优秀文化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精髓。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古诗文的学习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诵读

一堂好的诗词诵读课应该以诵读为主线,在诵读中穿插赏析,课堂活动环节简单明了。不能繁杂琐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一堂课只有40分钟,要让教学内容丰实,学生活动充分,教学环节就不宜太多,尤其是诵读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删繁就简,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入自由朗诵者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诵读体验并获得自己的审美愉悦。

一、诵读,能促进学生把握古诗词的主题内容

古诗词都是古人在一定背景下,对其心理感受的一种表达抒发。而通过诵读来理解诗歌内容,不仅是对作者当时心理感受的一种还原与理解,也是对时代背景以及作者人格魅力的一种解读。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也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例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教师先要指导学生了解其写作背景。这是苏轼被贬谪到密州的时候,和同僚出猎的时候写下的一首作品。当时虽然被贬,但是苏轼的情绪并没有消沉,而是仍然充满着为朝廷效力的雄心壮志。接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带着理解去诵读这首作品,并且根据学生诵读的实际情况予以具体指导。当学生能用雄心勃勃而又颇为自得的语调去读“亲射虎,看孙郎”,用低沉充满期盼的语调去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慷慨激昂的语调读“西北望,射天狼”。那么学生对苏轼这首作品中抒发的情感,以及这首宋词的魅力理解的相当透彻了。

二、要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意蕴

例如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春望》这首词中,首先,要了解时代大背景及写作此诗词的小背景。这首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u)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其次,通过想象和联想,脑海中浮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从而进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再次,借助音频、视频媒介来渲染气氛,催生与作品相应的情绪,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情感世界。

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作者生平,写作此诗词的心境。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如下:①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②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評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③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史怀古的目的——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抒怀。

把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所领悟到的情感,甚至个人生活经历的独特情感体验融入到朗诵里,通过声音的演绎,辅以表情(服饰)语言、肢体动作、以及情境设置(如背景音乐、背景图像等的渲染)来演绎他对文本的解读经验,完成审美的再创造,体现朗诵者的精气神。这是最高境界的朗诵,也是最有现场感染力的朗诵。教师的范读要求达到这个境界。

三、吟诵品诗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感情

1.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吟读,教师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等方面给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

2.变换形式阅读,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3.利用古诗本身具有感染性强和陶冶性强的特性。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审美教育的美。一方面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美,做到“披文人情”、“身历其境”,如对诗歌中所描写的祖国锦绣山河为之赞赏、热爱,对诗文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从心底里升腾起崇敬之情,对诗文所表现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不幸倾注同情和关切……另一方面,则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最合适的曲子给诗歌配乐,然后进行朗读,进一步品味感情,加深理解。

总之,读不是目的,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实现对古诗词的理解,学习古诗词优秀艺术手法,接受古诗词情感意蕴的熏陶,这才是目标。也唯有如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才能尽得中华灿烂古文化的精华,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古文化更多的滋养。

参考文献

[1]王素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

[2]李芳.品诵·欣赏·感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9).

作者简介

王瑞珠(1986.01—),女,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杜甫古诗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本期主题:莲
登高
劳劳亭
猜诗词
绝句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