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猪瘟主要的病原体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急性和烈性的猪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症状、高热、皮肤发绀等,患病猪会出现全身性的广泛出血症状,死亡率和发病率极高。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宿主为猪,主要的传播途径为软蜱,该疾病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在非洲地区发现,并逐渐传播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在我国边境存在大量的野猪以及软蜱,因此非洲猪瘟在我国境内大范围感染的几率比较大,有效防治非洲猪瘟是养殖人员和相关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临床症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8.069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猪肉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生猪养殖行业在近年取得比较大的发展。同时,各类疫病的出现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并对猪肉的食品安全造成比较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属于猪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后生猪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性出血等严重的症状,死亡率高,治疗难度极大,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因此要加强对非洲猪瘟临床症状的分析,制定科学防治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其发病率。
1 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也被称为疣猪病、非洲猪瘟疫,主要病因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高度接触的急性和热性传染病,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种的猪均存在感染的可能性,家猪感染的几率最高,死亡率和发病率均能达到100%,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将非洲猪瘟作为需要法定报告的一类动物疫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宿主,主要病毒传染源为康复猪、患病猪、非洲软蜱等,软蜱能吸收猪的血液,进而实现长期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在叮咬其他猪的过程中,病毒能进行有效的传播。非洲猪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患病猪的子代能直接感染病毒,在病死猪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组织结构中大量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在饲养场所的围栏以及各类器具和衣物中,非洲猪瘟病毒也能实现广泛传播。猪在采食受到污染的饲料以及污水的过程中均能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空气和精液也是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一旦非洲猪瘟大面积爆发,将会转变为严重的地方性疾病,控制难度比较高[1]。
2 病原体特征
非洲猪瘟的主要病原体为非洲猪瘟病毒,其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属于脂类含衣壳的双股DNA病毒,直径长度约为200nm,内含200种以上的蛋白质,包括22种完全不同的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具体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非洲猪瘟病毒抵御自然环境的能力极强,能在不同的猪舍环境中存活1个月以上,对于氢氧化钠、甲醛等消毒类物质比较敏感。
3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情况下会产生10d左右的潜伏期,部分猪的潜伏期能达到20d甚至更长时间,不同类型的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差别,主要包括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等[2]。
最急性型的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2℃左右,呼吸急促,全身性出血,病程时间短,猪在感染后病死率能达到100%,急性型潜伏期为6d左右,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持续患病3d左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在患病和发热期间,猪能正常采食,后期出现采食量降低的情况,精神萎靡不振,行动和站立比较困难,皮肤广泛性充血,呼吸急促并伴有咳嗽的症状。眼部出现明显的结膜充血和结膜炎,并存在脓性物质和粘液性物质的大量分泌。患病晚期,猪会出现血便和腹泻的症状。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类似,潜伏期能达到12d左右,体温长时间维持在较高的温度,患病猪存在严重的关节肿胀以及行动困难,在腹部以及耳鼻等位置会出现血斑,后期猪会出现血管病变,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慢性型患病猪会出现關节、皮肤、呼吸道的相关症状,同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肺炎的情况,在耳、鼻、唇等位置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溃疡性皮肤脱落,病情持续时间可超过1个月。慢性型非洲猪瘟会延缓猪的生长,但大部分猪能康复,病毒会终身携带。
4 防治对策
4.1 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目前对于非洲猪瘟尚无特效的疫苗,要通过净化以及捕杀等方面的措施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在农村地区,散养以及放牧等养殖方式广泛存在,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措施。养殖户以及生猪养殖场所在发现疫情的情况下需要将患病猪及时隔离,对其日常移动做出必要的限制和管理。在第一时间与所在地区的兽医和防疫部门取得联系,加强消毒,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各个村级防疫人员要大力开展排查疫情的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严格限制患病猪的移动。屠宰场等机构要加强排查,重点检查淋巴器官等症状,并及时隔离处理,采集患病猪的肾脏、淋巴、扁桃体等样本,及时送检处理。养殖人员要加强饲养管理,降低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猪场的数量和频率,进入养猪场时应严格消毒处理。在饲养中要采取全进和全出的饲养模式,引进的新猪要进行隔离饲养,并依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检疫的申报处理。在饲喂中要避免使用残余饭菜等食物,严格限制家猪与野猪的接触,采购生猪需要明确来源,避免在疫区采购,在出现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情况下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3]。
4.2 加强排查与监测
为提高对非洲猪瘟的防疫效果,各地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区域内屠宰场以及生猪养殖场所、无害化处理场、农贸市场的监管,重点排查疫区生猪的销售情况,建立完善的紧急排查制度,实现对生猪疫情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如辖区内部出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的情况,要向上级部门及时通报,并对疫情加强监控。对于存在疫情风险的屠宰场以及养殖场所,要进行监视和隔离处理,限制生猪的移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捕杀以及封锁等措施,明确划定存在威胁的疫区,加强对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调查疫区在发生疫情前1个月的动物和人员出入情况,实现对疫情流行分析的准确监督和管理。
4.3 建立动态化的监管体系
各地区要充分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生猪养殖以及相关产品销售实行动态化管理,明确各个养殖场所的责任主体,加强对消毒、车辆出入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督促养殖户依据国家规定进行疫情的申报处理,通过严格的监管,实行对非洲猪瘟的有效控制。同时,各个地区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对生猪养殖人员进行严格的宣传教育,并对饲养环节以及疫病的防控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管理,重点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在疫情发生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确保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另外,为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治效果,政府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明确内部责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各个部门的联动效应,以此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治,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5 结束语
非洲猪瘟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生猪养殖行业会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要加强对临床症状的研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政府部门需要提高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凯来,焦永亮,毛柳元.构建“四互”防控模式筑牢非洲猪瘟防控浙西屏障[J].浙江畜牧兽医,2019,44(2):21-22.
[2]谭小兵.非洲猪瘟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分析[J].畜禽业,2018,29(12):91.
[3]王廷丰.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8,43(6):21-22,37.
作者简介:郎克清(1987-),男,汉族,重庆石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研究生在读,中级畜牧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病理学,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