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盈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大气和水污染等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资源的浪费和掠夺引发一起又一起的自然灾害。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全国掀起的环境整改“绿色风暴”和环境督察“回头看”中,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因环保问题得到了停工、整改、罚款、限制招投标等处罚,建筑行业一片哀嚎。本文将分析建筑工程环境污染问题,然后给出一定的应对建议,为建筑业环境保护问题的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业;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管理
一、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由于建筑的工程特点,会带来诸多的环境负面影响问题,以及建筑业历来重“质量、成本、工期”,轻“环境”的管理模式,导致建筑业对环境保护问题不重视。根据2018年12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数据分析显示,群众举报反映最集中的行业是建筑业,占43.2%,建筑行业已成为引起环境污染的重要行业之一[1]。建筑行业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建筑企业没有认真贯彻相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针对环境保护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环境标准,甚至还加入了有关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国际公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民用建筑工程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等。但是,相关建筑项目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实施却不如人意,大部分的建筑項目为了节约成本,加快进度,再加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淡薄,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规定,不履行相应义务,逃避环境影响评价,擅自施工,只做资料不做实事,或者施工后补办手续等,各种违法行为层出不穷[2]。
(二)相关政府执法部门执法不到位
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较多,涉及的相关政府部门较多,不单单是政府某一个部门的管理责任,而政府各部门各自代表不同的利益,大多数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权和其它职能部门“协同监督管理”职权如何区分,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或相互争夺职权的现象。而且,建筑工程环境保护不会带来短期的物质效益,有些环境的破坏在短期内不会显现后果,造成违法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不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在环境执法过程中遭遇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冲突时,便将牺牲环境效益作为权衡利益后的选择,这就是建筑工程项目存在众多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建筑施工工艺及环境保护措施有待提升
大多数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一直使用施工工艺落后的方法进行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也相应简陋甚至缺乏。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对相关建筑工程的工程师进行访问,得出施工阶段造成环境污染的五个类别: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水污染、光污染等。其中,施工机械及设备的运行时产生噪音污染,将会影响居民休息,而且大型施工机械产生的震动还将影响周边建筑的稳定性;雾霾、空气质量污染产生于平整场地、土/砂/石灰堆、车轮带泥沙、水泥搬运、混凝土搅拌、木工房锯末,沥青涂料等有毒有害材料的挥发;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办公垃圾等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等产生污染;施工现场厕所粪便、材料检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施工用的各种油、酸、碱和油漆等的泄露和排放等,将污染水、空气和土壤;电焊、夜间照明、幕墙玻璃等建筑材料的反射光影响周边群众生活和休息。
二、环境保护问题应对措施
(一)建筑企业必须认真贯彻相关建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建筑企业应认真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原则的完整法律制度。建筑企业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建立符合实情的“PDCA”环境管理模式(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认真推行环保体系的运作。建筑企业应以项目经理部为单位组建“环境保护和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经理和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环保理念、环保知识、相应法律法规的培训,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落实“环境保护和文明工地”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认真执行环境管理办法,将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落实到项目管理每个环节。
(二)相关政府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和明确执法目的
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响应十八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及管理工作,将以前的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变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才能有效地防范、及时地纠正在建筑工程中一些不良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引起的生态环境污染等现象。
对于经济效益和执法力度不够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及时提高相应地违法处罚的幅度,消除环境执法的经济障碍,加大对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执法保障金。其次,对于地方政府在建筑工程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削弱执法力度的情况,国家应完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的惩罚体制,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素质教育与培训。
(三)建筑施工工艺及环境保护措施的改善
建筑是由多种构配件、多种技术、多种工艺联合形成的特殊产品,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建设项目施工环境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污染原因对应不同的解决措施,例如:为了防止灰尘污染大气,施工现场的道路应经常喷水维护;为减少施工噪声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区域应设隔声板或临时隔声屏障封闭施工;在现场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排入污水管内,防止水污染等[3]。因此,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各阶段施工工艺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防止污染措施,并将具体解决措施详细写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三、结语:
国家相关部门应对相关执法部门加强监理,相关执法部门应对建筑企业采取强硬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明确执法目的。建筑企业要多听取工程附近居民意见,不断完善并提高环境保护手段,积极响应国家法律法规,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环境保护做好提前预防措施,对环境问题积极整改,做一个让居民满意,让政府放心的良心工程。
参考文献:
[1]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年12月全国“12369”环保举报办理情况.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1901/t20190124_690844.html.
[2] 任婷. 我国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7.
[3]刘文栋. 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与控制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