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荣荣 董琳
摘 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逐步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方向。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内外各大高校关注的热点。而实践教学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模式。远景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以全方位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文章阐述了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研究概况,提出了实行资源共享与功能互补的跨学科協同实践教学的意义,介绍了远景学院开展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与展望,以期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104-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terdisciplinary, interdisciplinary and compound talent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alent demand. Cultivating diversified and compound talents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major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link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recent years, Vision College has actively carried out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in all aspects.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research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with resource sharing and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and introduces the prospects and prospe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n Vision College, with a view to interdisciplinary compound talents. Cultiv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Keyword: Interdisciplinary; Synergistic; Practical Teaching
近年来,我国跨学科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不同学科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显著差异,通过内在知识重构,激发学生协作创新的积极性,从而产生知识协同效应。而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提高跨学科学习兴趣,获得复合型人才应有的能力。远景学院作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重点建设的文理学院,以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作为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的发展,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战略任务。
一、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研究
(一)跨学科协同教学概念
跨学科(Cross- disciplinary),也称交叉学科,是指跨越 2 个或者多个学科的研究,既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各自的内部交叉,也包括学科之间的交叉。跨学科协同教学是指由2个或多个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合作,彼此分工,共同分担教学任务,展开共同研讨、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1]我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在1998年首次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路。2012年,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新模式。[2]近年来,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也在逐步渗透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二)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的价值
跨学科协同教学,是由来自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团队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依托统一的学习平台,共享知识,相互影响,激发协同效应,实现学习效果一加一大于二,最大程度实现知识增值。然而,由于各学科知识体量巨大,短期内掌握某一学科知识都十分艰难,要求学生短期内全面了解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更是不易,因此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性学习,而学习内容的取舍有赖于实践环节。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明确提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市场需求接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亦提出“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能够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有利于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的开展。通过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各学科特点,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发挥学科之间互补性,用多学科视角思考问题。以团队协作为实施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执行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实践能力,规划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实力和专业技能。[3]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打破了学校和企业间的行业束缚,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交流融合,通过利用校内外资源实现多学科资源优势利用和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远景学院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概况
远景学院从2012年开始,确立了培养“完整的人(Well-rounded Person)”育人理念,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完满教育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融合,培養智商、情商、心商协调发展的跨学科专门人才。通过建立涵盖人文与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大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结构,以人文与艺术为切入点,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借助实践平台,设计教学模块,研发多层次实践项目来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完满教育三者相互融合的育人模式的落实。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每届学生的行政班级和住宿采用多专业混合模式,打破专业壁垒,所涉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英语、经贸英语等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园林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理科类专业;考核形式中形成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占30%,更加注重过程学习和过程考核;以“完满教育”形式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从体育、艺术、公益、社团等几个领域大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分要求以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2:2:1的比例设置,并将此三部分在保持各自育人功能的前提下深度融合。通过发挥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团队的作用,驱动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创新。
三、远景学院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远景学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由其他相关院系协助完成,其余课程由专门组建的跨学科团队的教师(下称“团队教师”)主导,并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讲授必要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践活动,由团队教师结合课程开发实践项目,学院牵头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结束,围绕课程内容和实践任务,进行成果汇报。此外,实践期间,团队教师分小组参与实地指导,并及时进行研讨、调整,保证实践过程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研究、实践全过程得到充分锻炼。
(一)开发实践项目奠定基础
在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设计中,开发实践项目是关键,如果实践项目不合理,会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分散。自远景学院与平遥国际摄影展组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平遥国际摄影展协办单位以来,远景学院以一年一度的平遥国际摄影展为载体,由三个教研室形成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炼教学内容,开发实践项目。对7个不同专业、共125名学生,开发15个左右与课程相关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实习。其中,外语教研室开发的项目,以英语课堂教学输入与课外实践输出构成系统,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基础目标,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为高级目标。人文与艺术教研室开发的项目,以所涉及的课程学科特点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延展,包括音乐剧、大众传播、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开发的项目,以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技术理论的运用和对跨专业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为目标。参与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教师共19名,涉及选修、必修课程27门,以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二)过程指导重建知识体系
接受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又是以团队形式来参与这种教学活动,这种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指导十分关键。在教学活动期间,团队教师根据不同职称、年龄、学科领域进行小组重构,分批次分阶段走访学生实习基地,跟踪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不同学科在知识和思维上的异质性,串联多门相关学科分散的知识点,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不同学科教师的影响,提高学生多视角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重构学生知识体系。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不仅较好发挥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教师的特长,打破学科之间壁垒,实现教学过程的协同创新。同时,通过协同实践教学,让学生逐步学会辨证看待教师的知识权威,进而培养学生质疑、批判、论辩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性尝试也为学生提供了智力和管理上的协作范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巧。
(三)成果分享提升教学效果
面对同样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学生间的差异会导致学习效果千差万别。小组间开展成果展示,通过发扬合作共享精神,增加学生获得感,整体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成果分享也可作为整个课程的总结环节。[4]在学生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回归课堂,进行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例如英语类课程采用全英文汇报和全英文答辩;人文与艺术类课程引导学生感受文化魅力,反思自然与人类思想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展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是学生在成果汇报期间的团队协作,还是汇报过程采用的多元化的展示手段,既满足了学生能力拓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在实践成果汇报过程中的点评环节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更好耦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升华,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在开放的教学环境发展集教、学、做、创于一体的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5]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案例的编写,为更好落实多方位多层次育人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四、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展望
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是一种新模式,是对传统的单专业自成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扩展,十分有利于促进跨学科学习的深耕和拓展,培养学生在宽广的学科视野中考虑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新模式,还需要在平台、团队、实践项目、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完善。
(一)一个平台
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不仅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协作配合,而且实践教学的内容,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和筹划,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协调。这就需要一个平台,防止影响各院系常规教学。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學院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主要依托远景学院这一平台开展。不论是行政资源还是教学资源,根据远景学院的需要,学校各部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协助。未来,持续的行政支持和不断的资源资助是平台发展的关键。
(二)一个教师团队
虽然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活动由专门的团队进行设计、组织和协调,但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方面,组建教师团队方面至关重要。另外,长久以来,大部分教师以从事本学科的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为主,在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共同教学、实践方面,经验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深入钻研,淬炼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的组织能力。因此教师团队的改革能力需要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加以保障。
(三)可行的项目
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需要以实际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践项目设置,让学生面对真实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些虚拟的问题,亲自参与,亲自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升。在远景学院跨学科协调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公益服务项目等平台,为设计可行的教学项目提供保障。研究市场需求,丰富实践项目,立足并满足对未来社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培养是衡量项目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
(四)合理的考评制度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这种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如果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可以奉献一两次指导工作,但很难保持其长久的自觉指导热情。因此,在工作量计算和项目经费资助方面,学校应该给予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项目一定的倾斜政策。学生的考核也很重要,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又是以团队形式来参与这种教学活动,因此要将过程考核与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相结合,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6]灵活适宜的管理考核方式是建立科学合理考评制度的催化剂。
五、结束语
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为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未来要面临的多样化生活做准备。远景学院深入开展的跨学科协同实践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希望能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跨学科协同教学:密歇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97-100.
[2]甄少波.高校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8(22):94-95+98.
[3]刘智勇,李郡.协同教学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跨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4):47-51.
[4]刘璘琳.高校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运行机理与实现策略——知识共享的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8(3):107-116.
[5]付百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4):60-63.
[6]朱科蓉,王彤.跨学科多专业协同实践教学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4(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