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菌核病的防治现状及防治措施

2019-10-21 07:31崔艳艳
种子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菌核病辣椒防治措施

崔艳艳

摘   要:广大农户不能正确识别辣椒菌核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且对病害用药不合理,以致在防治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辣椒菌核病,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该将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关键词:辣椒;菌核病;防治现状;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126-01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志码: B

1   防治现状

1.1   用药不合理

1.1.1   农户缺乏基本常识

由于农户缺乏植保的基本常识,不能正确识别病害,依赖误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较为普遍。有时盲目追求一时的效果而连续多次使用同一种杀菌剂,造成菌核病菌产生抗药性,有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保地养地,多年连作种植,造成菌核病严重发生而导致减产。

1.1.2   易受农药使用方面的误导

农户在选购农药时多以药袋上的说明及数据作为主要参考,一些农药企业就在用药说明上做手脚,扩大农药使用量。

1.2   病害防治技术宣传不到位

部分技术人员植保专业水平低,对农民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指导滞后,或者在技术培训和宣传时,对病害知识的宣传不到位,导致菌核病等重要病害的预防体系不健全。

2   发病症状及规律

2.1   症状

菌核病在辣椒幼苗时即可发生,最初在近地面幼茎上产生黄褐色水渍状扩散斑,以后病斑变棕褐色,严重时病斑可绕茎,病部缢缩,易于折倒折断。果面和果内空腔常形成大型散生或聚生的黑色菌核。苗期染病时最初水渍能够看出是状浅褐色斑的状态,之后慢慢变成棕褐色,如果温度较高,就会出现软腐等现象。成株染病时茎分叉的地方会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而且底端会出现褐色斑纹。果实染病表现在果面的部位,起初为褐色,最后呈现出水渍状腐烂的状态,慢慢会将整个全果覆盖,最终会使果实全部腐烂掉,从而使表面长出带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在发病之后,就会形成黑色并且完全不统一的形菌核[1]。

2.2   发病规律

此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侵染引起。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表层土壤内的菌核,由于这种发病受到温度的影响,从中要将温度控制在30℃,因为该菌发病所能够适应的温度是20℃左右。因而孢子萌发病也会受到温度影响,则将其温度控制在5~10℃,但是较为特殊的孢子萌发最高温度能够达到35℃,从中可以看出适应最低温度是5℃。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轮作倒茬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菌核要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促使成活率降到40%左右;经过3年左右才能够将存活率降到18%左右。由此得出,谷子以及玉米等作物进行对应的倒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抑制菌核侵染,一般实行3~5年的轮作周期才有效。

3.1.2   精选种子

首先用风机、筛子和滚筒进行1次常规选种,使辣椒种子在净度和纯度上达到规定的标准,然后用精选机汰除菌核,最后进行种子包衣。选用复合型种衣剂,种衣剂中添加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抗菌核病农药、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2]。

3.1.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辣椒抗菌核病的主要品种有农乐、苏椒5号、沈椒3号、牟椒1号、海花3号、中椒2号等。

3.1.4   拔除病株,清除病残体,秋耕深翻压埋菌核

在发病初期,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尽可能减少病株与健株之间接触传染的机会。收获后也要及时将田间杂草和残根落叶就地深埋或焚烧,以破坏菌核越冬场所。因而进行秋耕深翻能够将菌核在某种程度上降到最低,将菌核埋到土壤的最低处,从而导致了生长物难以继续生长,进一步阻碍了种子的发展,在土壤最深处会使菌核吸水膨胀以后腐烂,有效地减少菌核传播。

3.1.5   深灌

在春季即将来临之前,要将种子进行深灌,这样一来,可以促使菌核提前萌发。与此同时,也能够促使田间无法产生可侵染的寄主,从而失去了再生的机会,有效地降低了侵染源。在进行辣椒收获的过程中,也要进行深灌,从而大大加剧了土壤中菌核、子囊孢子的灭亡,进一步减低了田间的染源。

3.1.6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会对膜下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起到阻隔作用,可大大降低子囊孢子侵染辣椒的机会,从而降低发病率。

3.1.7   合理密植、施肥,及时中耕除草

通常采用大小垄种植,设置株距40㎝,行距50㎝,保苗密度2500~4000株/667m2。施硫铵15㎏/667m2,草木灰100㎏/667m2,然后浇水1~2次,再划锄1~2次。10~15d后进行第2次追肥,可以冲施人粪尿1000㎏/667m2或硫铵10~15㎏/667m2。要進行3种方法完美融合,第一是中耕,第二是追肥,第三浇水,从而符合辣椒对土壤的一系列要求。由于辣椒对磷、钾肥等的规定数据要求相当高,而且要在基肥中应用磷肥,不能低于35㎏/667m2左右磷酸钙[3]。

3.2   药剂防治

用10%盐水漂洗种子2~3次,可除掉混杂在种子里面的菌核。也可以使用另一种办法,将50℃左右的热水浸种30min左右,就能够将菌核烫死,随后再转移到冷水中,让他慢慢冷却下来。也可按种子重量的0.4%~0.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消毒。

防治菌核病的最佳时间为开花初期到结果期。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施药液150L/667m2左右,5~7d施药1次,连续施药3~4次。叶面喷雾0.1%磷酸二氢钾,喷液15~30L/667m2,可在开花前期或开花初期施用。

4   小结

对于辣椒菌核病,农户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和病菌繁衍的环境,还需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从根本上提高辣椒菌核病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 1 ] 杨士杰,占军平.不同药剂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J].上海蔬菜,2018(5):41-43.

[ 2 ] 于舒怡,刘志恒,邵丹,等.辣椒菌核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其生物活性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4):53-55,63.

[ 3 ] 杨志伶.菌核病在辣椒制种田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种业,2014(4):78-79.

(收稿日期:2019-09-13)

猜你喜欢
菌核病辣椒防治措施
辣椒之争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我的办法我知道
卖辣椒的智慧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