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周及其以前的刑法思想

2019-10-21 07:47吴杰
写真地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刑法思想

吴杰

摘要:从历史的进程看,可以说,中国古代刑法思想源起三代,,兴于战国,丰在汉魏,亡自清末。西周以前,律学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体系,但《尚书》等古籍中有相当丰富的刑法思想,尚待整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争辩,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倡言法治,在法律理论上有很高的成就。

关键词:西周;刑法;思想

一、西周及其以前的刑法思想

(一)恭喻天罚,主张刑法代表天地的旨意

在西周及其远古时代,法律有很强的自然法理的成分。即当时的人,认为有一种足以支配自然和支配世界的力量。是“天”或“上帝”。但是这个时期中国所谓的“上帝”并不是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它并不是一个具有人格意志或宗教色彩的神,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或规则。,是必须崇拜和服从的全能的最高权威。世界上的一切,包括王位的更换、政府的建立、法律的制定、国家的治理,都必须服从“天”。因为“天”既洞察一切,又判定万物,,它的旨意即是天地的法则。法律就是这种天意的反映。

这种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对天堂的感知。前秦时期的天国观实际上是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两个方面的理解。由于生产力低下,大自然对人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谜。人们敬畏自然。只好顶礼膜拜;而且统治者也认识到假借天威,管理国家比仅以自己的本来面目统驭百姓更为有效。凡是帝王的一举一动,都是天的意志的体现,因而也就当然合理;一切政事举措、规章制度都是上帝的赐予,百姓更必须无条件的接受。

(二)礼刑并用,强调刑辅礼主

礼在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礼一般限于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和个人修养;在中国,礼是治国安邦的大法。古代学者对礼的推崇,上纲上线,推崇极致。后世以儒家为首的诸子百家受其影响深远。中国自古便被称为"礼仪之邦",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其实,礼的起源很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的祭祀仪式。由于对神明的敬畏,形成重礼的传统,礼的作用日益扩大,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至行军打仗、诸侯会盟、春耕秋收;小至婚丧嫁娶,宴饮会友都必须行礼如仪,受到礼的规范约束。

礼与法都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统驭人民的手段,都是一种行为规范,都有一定的国家强制力作后盾,但两者的作用与功能又有许多不同。礼的本质是"异",即强调等级差别,所谓“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法的本质是“同”所谓"刑无等级"。在作用上,刑与礼,有表里之间、标本之间、辅助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礼多规定应为之事,法多规定禁为之事;礼限之于未然,法紧之于已然;礼之不容,多为法之所禁,礼之所容,亦为法所不禁。所谓出于礼则入于刑。礼法并用的思想对中国封建刑法的影响十分深远,为历代儒家所崇。

(三)以刑弼教,强调刑法教育作用

这一点同出礼入刑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出礼入刑,讲的是礼和刑的关系,以刑弼教,讲的则是刑法的作用。多大人认为封建刑法只讲惩罚而不讲教育,这种看法太過于片面。当时的统治者对刑法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例如《,大禹谟》提出的“刑期于无刑罚”。这意味着刑法不能轻易地用于不遵守法令而不接受教学的人。只有当刑罚能够预防或消除犯罪时,才能使用刑罚。《酒诰》提出对聚众饮酒的要处以死刑,而对于殷商的旧臣和工匠沉湎于酒的则应“勿庸杀之,故惟教之”。在当时提出“无刑监禁,辟以止辟",主张刑法的终极追求是"无刑"、"止辟"。可以说是对刑法目的认识的深化。

(四)刑法宜"中",追求刑法的平允

从《君陈》提出的“从容以和”,到主张执行刑法的标准要“唯厥中”等论述来看,都强调刑法应当平允、宽和。在《吕刑》中对"中"有更充分的阐述,如认为刑法的制定要贯彻宽大精神,指责苗民丧国绝祀的原因就在于滥施刑法,只有公平公正地执行刑法才能使百姓崇德向善,在具体的刑法制度上,则实行"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等。

(五)原心论罪,强调主观罪过

西周以其以前的统治者们都主张刑故宥过。故意犯罪、累犯,哪怕是小罪,也要严惩不贷;若是过失犯罪和偶犯,即使是大罪,只要彻底坦白交代,也不能处死。

参考文献:

[1]论传统刑法文化对刑事司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改进[J]. 汪明亮,顾婷.  河北法学. 2005(04)

[2]先秦儒家预防犯罪思想探微[J]. 张翅.  池州师专学报. 2002(02)

[3]中国古代关于预防犯罪的教育思想[J]. 席小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4]先秦儒家犯罪预防和社会控制[J]. 唐元林.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

[5]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文化的检讨[J]. 梁治平.  比较法研究. 1987(02)

[6]礼记[M]. 中华书局 , 胡平生, 2017

[7]荀子[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青少年成长必读经典书系》编委会, 2013

[8]刑法文化与犯罪预防控制的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守芬, 2012

猜你喜欢
刑法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过度刑法化的倾向及其纠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商标权的刑法保护完善
《刑法》第217条“复制发行”概念的解释与适用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论刑法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