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珺
摘要:《堂吉诃德》一书堪称西班牙新旧交替时期描述其黑暗的社会面貌最全的佳作之一,该书讲述了穷乡绅堂吉诃德因沉迷骑士小说,试图通过恢复封建社会的骑士道精神来拯救世界。作者通过堂吉诃德外出游历的精彩故事讲述了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没落,在批判了专制统治的黑暗以及腐败、教会的腐朽和反动的同时,肯定了新兴的人文主义、资本主义萌芽,在此背景下塑造了一个因喜剧诞生的却陷入浓烈悲剧人物形象。本文试图深入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深处,探究其内心,以此来了解这位老乡绅身上的悲剧和喜剧因素,由此深入体会时代给是如何造就了这一二重性人物形象。
關键词:堂吉诃德;悲剧;喜剧;时代塑造
前言
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一书塑造了一个悲喜交集的老乡绅形象——堂吉诃德,通过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展现了广阔的西班牙社会图景的同时,辛辣的讽刺了黑暗的西班牙社会现实,而作为书中的主角,堂吉诃德身上体现出的矛盾性,正是本文探究的重点,老乡绅身上的悲剧,不仅有作者赋予的必然性,更是时代的产物。堂吉诃德身上既有落后保守的旧观念,又存在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思想萌芽,有封建的东西又杂糅着人文主义的关怀;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正面喜剧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又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混杂在一起的两重性,这值得细细探究。
堂吉诃德身处于资本主义已经兴起的时代,却企图通过恢复骑士道来清除社会上的不平现象,显然是荒谬的,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恰恰也显示出了这位骑士的善良以及对于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关怀。尽管其种种想法都与这个时代脱节,不被人所理解,他仍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这种崇高的英雄品格以及执着的奋斗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一、封建骑士道的摧残
首先是在骑士道精神方面,塞万提斯给他设定的形象就是埋葬封建骑士制度的骑士。骑士阶级是西班牙存在了很多年的统治阶级,在西班牙驱逐摩尔人的光复运动的战争结束后,许多骑士擢升为贵族,骑士们保家卫国的精神为统治者所欣赏,也为普通民众所崇敬。而《堂吉诃德》中的这位老乡绅,从沉迷骑士文学开始,却在临终前的立下三条遗嘱中,有两条都在强烈谴责骑士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折呢?塞万提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表示过,要借堂吉诃德形象消灭西班牙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成了与骑士小说对立的产物。作者通过堂吉诃德在经历了沉迷小说内容、行侠仗义、幡然悔悟三个个过程后,彻底的将骑士文学与主人公产生了对立,将其对于封建骑士文化的嘲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过于理想化的世界观
同时,堂吉诃德这一形象还是给世人提供生活乐趣的“大众笑料”,这无疑是令人心疼的。在作者的笔下,堂吉诃德在沉迷于骑士文学前,是个学识渊博的学究,有小部分积蓄、受人敬仰,而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乡绅,因为骑士道文学,他失掉了理性,脑子里满是魔法、决斗、漫游这些荒唐的内容,凡是书中所写的他都信以为真,甚至发生奇想去做游侠骑士,去解救苦难、去建立功业,由此也开始了他被人当作笑料的旅程。尽管堂吉诃德本人的心愿是匡扶正义,百姓却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疯子,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些可有可无的笑点。塞万提斯用了喜剧的手法将这一莫大的悲剧对比的更加令人心痛,在小说中的堂吉诃德,已经不是正常范畴的喜剧人物形象,确切的说是一个小丑的形象,他的游侠经历,与其说是冒险,倒不如说是在社会的舞台上表演的一个自我沉沦、毁灭的闹剧,人们喜欢看他的荒唐胡闹,仅仅只是为了给生活寻找乐子。堂吉诃德最终只能带着他心中的骑士道,离开这个对他不够友善的世界。这一位“大众笑料”心性坚定、真诚善良、富有正义感,但对于现实的评估过于理想化,沉迷于幻想,最终结局令人叹息。
三、自身性格的缺陷
当然,不可否认,这位老乡绅的思想上存在着很多狭隘和封建的特质——其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宗教禁欲主义以及独断专横的性格都饱受世人的诟病。他一方面奉行宽容包含外族文化的骑士道精神,却不能吸取其中的精华,仅仅是沉迷于小说表面的形式上的救死扶伤,对于其中可贵的精神完全摒弃。尽管他十分反对教会对人性的摧残,到了自己身上,面对喜欢的人,他却依旧选择不将心意说出,深埋在心中,当情感压抑不住时去他甚至在深山中如苦行僧般地修炼,这种对自身情感压抑的做法,其实与宗教并无二致。在他身上,向往自由与鲁莽无知并存,正义的行侠仗义与狭隘的种族主义同在,这样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令堂吉诃德的形象更加鲜活。
就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而言,尽管这是一个骨子里都带有些许封建守旧的老乡绅,但他身上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的理想,正如如对弱者的同情、对人权的捍卫、对理想的追求,这些都是被宗教制度和封建势力压抑了许久的人文主义之内涵,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堂吉诃德不仅仅是书的人物典型,也是作者心中矛盾的抒发口:他既有严肃认真、崇高伟大的一面,又有荒谬绝伦、滑稽渺小的一面,在他的身上,兼容了戏剧性和悲剧性,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喜剧人物。
在《堂吉诃德》一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堂吉诃德严肃认真、崇高伟大的一面,又能感受到荒谬绝伦、滑稽渺小的一面。在塞万提斯的笔下,他是可悲的,抱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一辈子郁郁不得志,死时才清醒过来,回顾了自己荒谬可悲的一生,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尽管理想不具有现实意义,但他依旧乐观地、不懈奋斗,这样的锲而不舍、坚强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塞万提斯通过该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敬又可悲的双重性格人物形象:堂吉诃德甘愿用生命来捍卫道德和正义的的同时,他身上具有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和禁欲主义等又体现了他渺小的一面。总而言之,堂吉诃德这一双面性的形象,是时代赋予的,在西班牙封建没落以及西班牙新兴资产主义兴起却利己主义泛滥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老乡绅的形象,通过作者精炼的描绘,深刻的存在于读者的心中。
参考文献:
[1]魏维芮.浅谈《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与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8(03):76-77.
[2]曹啁童.《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读[J].语文建设,2017(33):50-51.
[3]颜竞一.对小说《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J].艺术科技,2014,27(09):96+115.
[4]丁卓. 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重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陈玲芬. 疯癫中的生命真意[D].安徽大学,2006.
[6]张凤娟.伟大之中的渺小——解析《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形象[J].语文建设,2015(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