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在教学医院中的现状及发展的探索

2019-10-21 07:15唐涌连陈铃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唐涌连 陈铃

【摘 要】201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正式成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国家对输血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输血医学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其他学科,本文就输血医学目前在教学医院的现状做出分析及对输血医学今后的发展进行探索,促使输血医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输血医学;教学医院;输血科

【中图分类号】R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31-01

1 输血医学目前在教学医院的现状

医院层面:2016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正式成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并在其下设立“基础输血学”、“输血技术学”等六个三级学科,这是输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进一步说明了输血医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输血科目前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国家的政策,当下我国除了一些三甲教学医院设立独立的输血科外,多数医院的输血科还隶属于检验科,而已经独立的输血科的日常工作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理论方面和技能方面的进一步的深化和改进严重滞后,新技术如深度自体采血、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及干细胞的分离采集和血浆置换,免疫细胞治疗术,输血科门诊等都只有及少数几家大型医院有开设,

大部分教学的三甲医院的输血科还停留在做血型,配血、发血的基础层面。

人才方面:输血医学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特别是适应输血科技能创新型人才和研究创新型人才。美国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完成4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再经过1-2年输血医学的专科培训才能成为输血医学专科医生。输血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指导临床合理用血能力的输血医师”,在美国培养1名合格的输血医师通常需要12-14年[1]。我国输血医学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至今仍无系统的输血医学教育内容与规范的培养输血技术人员的渠道和措施,既没有设立独立的输血医学学科,更未全面开展本科水平以上的正规专业教育,与当代医学整体进展潮流也有一定距离。目前从事输血科工作的人员都是五花八门的专业,临床、技师、护士等等,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输血医学,而大部分医院的输血科在医院的地位低,待遇跟不上,平台低,而输血科的责任又大,一旦出事就是重大医疗事故,上述种种原因,导致输血科人才层次比较低,没办法指导临床用血,恶性循环。国内除了几家大型教学医院输血科发展的比较好,人才多,做的项目高大上,科研堪比一流水平,其它大部分医院的输血科都是停滞不前的,吸引力小,虹吸效应在输血医学更为明显。

政策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是大力支持输血医学的发展,早在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输血科职责包括: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等。《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输血科需要参与疑难输血病例的诊断、会诊与治疗;有输血医师,并有输血医师培养计划[2]。可是到目前为止,输血科医师还没有单独在职称考试和职称评审中独立出来,注册范围也是比较尴尬的事情,这些都严重影响输血科医师的发展和培养,而且在临床规培的时候,很多医院也不给输血科医师走出去的机会,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3]。医院层面,很多院领导都觉得输血科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科室,在政策上都是偏向把有限的资源给临床科室发展,使得输血科的发展失去政策支持,停滞不前。

2 输血医学在教学医院的发展探索

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本专业系统,有独立的培养体系,和其它二级学科一样,各大医学院校应该开展输血医学的专业的招生,有标准系统的教学教材。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在生源选拔、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能力素质要求、评价要素等方面要统一标准,这有利于稳定学科人才队伍、提高学科整体竞争力。其次就是能给输血科医师一个“合法的身份”,目前输血科的医师聘职称和考职称都只能挂靠在其他专业之下,非常不利于输血医学的发展。最后希望在输血医学的项目上能有更明确的界定,比如输血科可以开展哪些项目,必须开展哪些项目,这样就不会出现输血科和检验科或其它科室谁应该开展这些项目责任不明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一个项目多个科室开展,浪费医疗资源。

医院层面:输血医学是研究血液及其衍生物、代用品应用于疾病治疗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与临床密切关联的交叉学科。自1900 年发现ABO 血型系统以来,输血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新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对输血医学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培养输血医学专门人才,努力提升输血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是输血医学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医院应该给予政策支持输血医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输血医学要求输血医师毕业于临床医学,具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与相应能力;同时具备输血 、检验的专业知识,将输血与临床相结合,规范、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在输血科医师的培养上,医院也应当有统一的规范政策。

輸血科层面:输血科需要建立和完善本专业的管理系统,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一是管理制度的建立,二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专门人才,努力提升输血人员的知识结构。输血科还肩负着为行业发展培育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造就高级专业人才和发展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要途径,其本身就得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己。

输血医学在我国刚刚起步,很多政策有待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仍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自己,努力培养出具有坚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输血医学后备人才,以适应日益提高的输血医学要求。

参考文献

[1] Sibinga CT.Filling a gap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ransfusion Med Rev.2009,23 (4):284 -291.

[2] 刘永生 ,李芬芳.输血医师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 (1):143-I44.

[3] 邓素容.新形势下的输血医师培养模式构建.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 (12):109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