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治疗知多少?

2019-10-21 08:31徐利民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微创腰椎脊柱

徐利民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33-02

腰椎管狭窄主要症状表现为腿痛和腰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治愈疾病。伴随手术治疗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在此过程中,手术治疗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减压加融合在其中得到了有效运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脊柱畸形与失稳的发展概率,但是,临床并没有数据表明该方式更优于单纯的减压治疗。虽然,我国减压加融合手术数量逐年增长,甚至高于单纯减压术,但是根据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式治疗腰椎管狭窄意义不大,由此可见,该方法并非最佳措施,其运用并未获得更好的疗效,临床认为并非是必要性的治疗方式。

1 非手术治疗

针对症状轻微、拒绝手术治疗、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硬膜外注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法。非手术治疗无法清除纤维结构增生、椎管内骨,但是,部分患者能够通过注射维生素以及合理的休息达到缓解和消除硬膜外、硬膜、马尾、神经根等组织的水肿与炎症情况,以此达到缓解与消除临床症状,减轻压迫刺激的目的。该病症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0%-25%,反之,采取保守治疗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就当下来说,治疗该病症采取保守治疗是根据临床经验与医学学者的意见执行的。

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症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针对老年患者,也非常适合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重点在于减轻对神经结构的刺激,同时,维持局部生物力学特征以及保持脊柱骨结构的稳定。根据临床RCT研究表明,早期采取手术对于治疗椎管内狭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患者能够得到最佳受益。相比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保守治疗虽然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实现减压,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纤维组织与骨组织的增生问题,同时,随着病症发展会引发更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根据临床随访数据表明,针对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的35例患者,表現为硬膜囊受压严重的患者如果持续采取保守治疗,可能会导致病症恶化,对此,该类型患者需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控制疾病,提高临床疗效。

2.1开放减压术

该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干预的重点在于消除神经结构的刺激与压力,从而改善部位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压主要有以下方式:关节突减压术、单侧椎板开窗术、半椎板切除术、棘突劈开椎板减压术、全椎板切除术、各类椎管扩大形成术。减压方式的选择需要以患者受累节段、狭窄位置,是否出现脊柱失稳、脊柱畸形来考虑,同时,不同减压方式的优势与不足临床仍然存有争议,没有依据证实哪一种方式疗效最好。由此可见,在减压方式的选择中,需从患者出发,以减压为目的,为患者选择适合并且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的最佳方式;在此期间,针对患者选用个体手术减压能够将椎管扩大,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保护局部软组织、骨组织,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2融合术

通过单纯减压治疗后,有的患者脊柱会出现失稳的情况,而该状况促进了融合技术的迅速发展。该手术方式可以使得腰椎失稳部位能够稳定,同时能够使得关节面、椎间盘病症引发的痛感得以消除。融合术的核心在于稳定脊柱,常用术式有:后路椎间孔椎体、后外侧椎间、后路椎间、前路椎间等融合。针对减压术期间骨质大量切除的患者,会使得脊柱稳定性受到影响,或者当患者并发后凸畸形,或者是腰椎滑脱退行性改变,在或则是峡部裂开的患者,需要进一步采取融合书治疗。融合的重点在于维持稳定,消除症状;对此,临床治疗采取椎板减压后在进行融合书存在许多争议。

2.3微创减压

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促使微创技术在椎管内狭窄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创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病程短的优势。主要术式有:XLIF、MIS-TLIF、PTED以及椎间盘镜等。当下,微创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治疗中,但是,该类治疗方式仍会引起并发症状。同时,微创治疗的疗效与医疗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应用的关系尚未明确。根据临床回顾性分析数据表明,腰椎管狭窄采取微创手术进行减压会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当下,临床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手术便有多种形式,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避免由于过量选择微创而忽略彻底减压的机会。微创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探索,也许是临床实践的检验,科技的迅速发展,微创治疗具有辽阔的发展前景,而研发也需要与时俱进,为腰椎管狭窄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2.4非融合固定

有的患者,行融合术治疗后会出现症状无法缓解、节段加速退变的情况,由此动态固定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该治疗方式能够使得手术部位承受的盈利减少,促使节段退变能够减弱。临床研究的深入,促使不同类型的动力固定装置应运而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棘突间固定、椎弓根螺钉固定。虽然不同类型系统的运用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临床数据偏少,随访较短,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评定长远疗效;同时,该术式成本较高、再次手术概率偏高,因此,术前选择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微创腰椎脊柱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小学生脊柱侧弯人数超五百万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