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琴
摘 要:堤防工程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做出巨大贡献。基于此,本文着眼于生态堤防工程,对将生态设计理念引入堤防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生态堤防的设计原则进行简要分析,并论述了生态堤防工程的施工要点,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堤防工程;生态理念;生态堤防
前 言
堤防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河流治理质量,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堤防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建设施,具有重要的防洪减排效能,是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稳定的重要设施,在此基础上实现堤防工程的生态化建设是现阶段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就需要强化生态设计意识,将生态设计理念完美地融入堤防工程设计和建设中。
1堤防工程中生态设计的意义
在大部分堤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都对周边的土地、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植被,导致工程的生态功能难以发挥。为保障传统防洪排涝的功能指标、兼顾工程运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堤防应运而生。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以及河流的自然景观,防洪排涝功能和生态营造功能必须有机的进行融合,确保必要功能实现时,应多考虑在生态构建、景观绿化上进行营造,能够为人们提供一处自然、风景优美的公共场所,为城市生态景观的打造增添一笔。
2生态堤防工程设计原则
2.1多样性原则
生态堤防工程的基本功能为水环境治理,其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提供便利。生态堤防工程的实用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兼具,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坚持多样性原则,全面开展前期调研、勘察活动,了解当地地质水文条件、生态资源分布情况,结合获取的真实信息,在维护河流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方案设计,避免工程建设过度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2整體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在生态堤坝工程设计中统筹兼顾,将综合效益最大化作为核心设计目标。给出的生态堤坝工程设计方案,既要能满足工程相关者短期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获取需求,又要兼顾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等长期利益。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确保生态堤防工程能够融入到周边生态环境之中,稳定发挥水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功能。
2.3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原则即在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工程设计。生态堤防工程虽然充分强调生态性,但其作为一项人工工程,仍然会给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其必须处于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例如,结合当地自然特点,优化设计堤防结构、体量,尽量保留河流原本的自然景观。对于河道自然边界、弯曲河段等人为改动难度高、破坏程度大的位置,应设计相应的补偿方案。
2.4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是生态堤防工程区别于常规堤防的最突出特点,因此在工程设计中,也应重点强调生态性原则。例如,在确定生态堤防间距时,应与河流特点相适应,为河水流动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避免对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长、栖息造成负面影响。生态堤防工程建设还应避免过多改变河道两岸原有的生态景观,最大限度的保护河岸植被,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设计工程后期的生态修复方案,提高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
3生态堤防工程施工方法
3.1合理选择堤型和堤线
在堤防工程建设环节,必须对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充分考量。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应该明确该地区的河流形态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特征,以便于合理选择的堤型、设置堤线。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实地调查,明晰地方生物链和生态环境特征,进而确保堤线设置的定位精准性和选型合理性。
在实际作业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以水资源分布情况为依据开展堤线设置工作。比如,以河流原貌和流经曲线特征为依托设计堤线位置,以保护水资源和维持神态系统平衡为目标布设堤线。而在堤型选择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同样应该彻底落实生态设计理念。选择堤型时,要先考虑其是否具有稳固性,所以需要对其防汛能力进行合理预估;同时还应该考虑堤型选用的环保性,应尽量避免在堤防工程建设环节占用过多土地资源,或造成水资源污染和植被破坏[1]。所以,实际作业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基于堤型选择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作业。比如,强化渗透性保护,为保证堤型稳固可用奠定良好基础;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堤防工程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相协调,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此外,在这一环节还需要合理控制堤防间距。为确保堤防工程可以切实发挥防汛泄洪、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方工程建设目标,合理控制临近堤防之间的距离。
3.2合理应用生物性措施
为保证堤防工程的生态化设计有效,在作业时应积极引进生态性的作业方法。比如,推进生态性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为增强堤防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度和协调性奠定良好基础。在这一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堤防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在这一环节施工人员那就可以借助于生物性措施与工程措施的配合来达成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比如,以设置排水沟的方式有效开展开挖区域支撑,再以喷播种草等生物技术,实现绿地种植,为扩大植被覆盖率奠定良好基础。
而在取土场和渣场防护环节,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生物+工程”的方式作业。比如,以整地和栽植植被的方式,提升取土场的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以便于通过植物增强土层稳固性,使其具备抵御雨水冲刷的能力;以搭建土墙、铺设排水沟和种植灌木、沙棘、三叶草的方式实现渣场防护;以种植花草和增强排水与导流的方式做好整体防治工作等。
3.3开展周边景观设计
在生态堤防工程建设环节,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人工干扰力度,以保证周边景观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原生态。比如,尽量避免水流经过建筑物,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干扰力等。在这一环节,施工人员应该与周边居民进行有效沟通,尽量避免因施工而干扰其正常生活[2]。同时,在拓展植被覆盖率、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借助于合理规划让工程景观与周边环境保持一致。比如,栽植同类型植被、合理布置自然景观,为推进生态堤防工程与自然环境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结 论
总而言之,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堤防工程设计和施工环节,是保障堤防工程可持续发展性的关键。在生态堤防设计环节,需要遵循多样性、整体性、自然性和生态效益性原则作业。而在施工环节,则需要实现对堤线与堤型的合理选择,并做好生物防护措施和周边景观建设工作,以提升堤防工程与周边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 孙广有.生态堤防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16-117.
[2] 钟鸣辉.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设计理念和思路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8(06):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