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地理优势 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2019-10-21 07:47李武婧
写真地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兴趣信息技术

李武婧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种,要“根据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借助区域地理优势,将道德教育与本地文化融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最优化 ”。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由于《道德和法治》的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比其他课程更为明显。因此,在《道德和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借助地理优势 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一、根据实际,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的课程倡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通过沟通、合作、问询共享学习、快乐、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利用生活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倾听学生的声音,掌握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让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独立而大胆地探索,积极体验实际矛盾和冲突,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达到教育教学的理想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践中,随时将学生的情感教育渗入课堂,让新鲜的生活引入课堂,教育学生。如,我在教授“体验生命价值”、“感知生命价值”、反思脆弱生活等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在“珍惜生命、接近自然、热爱环境、珍惜资源”等话题中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在课内让学生进行辩论,学习效果非常好。课程结束时,我安又排了课外调查问题:请深入了解您居住的社区,调查动植物、物种及其在社区中的生活条件,观察每个物种和每个生命的特征,并撰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这样的课内外学习及实践,学生对生活的关怀不仅保持在各类认知中,而且在生活中也会付诸行动,教学的主题已经升华。

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活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突出介绍生活,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就会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使学生喜欢道德法治课,教育和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者,应该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适当的活动,要巧妙地运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人性化的教育氛围,使教学活动的发展中反映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道德和法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体验的过程。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向社会推广,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加强日常行为规范与德法学习评价的结合,运用开放评价和评价,充分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例如,一些常识、技巧或作为人和做事情的真理都存在于其中,因此学生可以受到教师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传达信息,然后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形成对生活的某种生命和态度的概念。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学习,让知识从书本中生活出来,用生动的人物塑造孩子的思想和心灵,让孩子感受到沉浸感和体验。音乐是一种很容易和愉快地教导的好方法,如果教学内容是“你的父母对我们的”看法。此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音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释放。在学生们听着关于母爱的音乐之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论自己的感受。此后让学生在回家时主动与他们的父母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借助区域地理优势,将道德教育与本地文化融合

教师应善于借助区域地理优势,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要善于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探索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材料,并以积极的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受到纯理论的枯燥,而是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意识,使学生能够专心学习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场所的限制,开辟广阔的教学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互动式、开放性的教学。道德法制教学也通过讲故事、听歌、背诵、角色游戏、表演、知识竞赛、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就规则方面进行探索,在学生学习完之后,可以小结遵守规则“就像我们爬山时需要一根绳子,当你在工地工作时,需要一个安全帽,当你要游泳的时候,,需要一个游泳环,你开车的时候,需要系上安全带,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规则和我们一样,日复一日,规则是保护我们的有力武器……”这样,可以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最优化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也较强,采用情景模拟,可以使教材中枯燥的词语转化为某种情景,使学生能够参与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选择近期报刊和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使学生能够讨论,这既符合学科的特点,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参与性。

在“社会公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乘坐公交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身份的人,乘坐同一辆公交车。教师不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做演绎,也不需要设定情境,让学生自由演绎、发展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独立的情境来学习体验。除了典型的情境创造以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模拟特定场景的实验,让学生扮演角、品味、尝试。例如,在引入法律知识之后,可以设立一个类似的法院,让学生分别担任法官和原告和被告,然后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李贵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考试周刊》 2019年06期。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兴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