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京狄
摘要:本文首先对软岩的定义,力学特性及受力后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围绕软岩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从多种角度对软岩巷道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导致软围岩巷道不稳定的原因是多样的。
关键词:软岩巷道;巷道围岩;力学
一、引言
20世纪从60年代和90年代,软岩的概念在国内外讨论定义了多达几十个。然而,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定义,总之,一般可分为描述性定义,指标化定义和工程定义,每一种定义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1、描述性定义
陆家梁指出软岩是指岩层结构松散、软弱的岩层。相对于坚硬岩层而言,软岩自身强度较低。
2、指标化定义
软岩是指岩体抗压强度σc<20MPa的岩层。
3、工程定义
董方庭教授提出按松动圈的大小来划分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大于1.5米的才能叫做软岩[36]。
何满潮教授在软化临界荷载概念的基础上创作性对软岩进行了定义,突显出了软岩相对性的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软岩蠕变力学实验证明,岩石在收到施加的载荷当不超过一定值时处于稳定变形状态,岩石的变形量会逐渐趋于某一固定值而不再继续变化;同种巷道围岩的软化临界荷载是一样的的。对围岩的施加的载荷低于软化临界荷载时,岩石表现为硬岩特性,这时的岩石可以被称为硬岩;当施加的负载水平高于软化临界荷载时,围岩的表现为软岩特性,此时的围岩称为软岩。
二、软岩巷道围岩破坏主要影响因素
在深部地层中,围岩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中,并且由于软岩的强度低,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在5Mpa-115Mpa之间,甚至更低。因此,围岩变形破坏非常强烈,表现在:
第一、围岩的自稳时间短、来压快。所谓自稳时间,就是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围岩从暴露到开始失稳的时间。软岩巷道的自稳时间仅为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巷道来压快,要立即支护或超前支护,方能保证围岩不致冒落。
第二、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特点就是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持續时间长。一般来说,巷道掘进的第1-2天,变形速度少的5一10mm/d,多的达50一100mm/d;变形持续时间一般25一60天,有的长达半年以上仍不稳定。巷道的围岩的变形量,在支护良好的情况下,其均匀变形量一般达到60-100mm/d以上,大的甚至300一5OOmm/d;如果支护不当,围岩变形量很大,300-1000mm/d以上的变形量司空见惯。
第三、围岩的四周来压、底朦明显在较硬岩层中。围岩对支护的压力主要来自顶板,力主要来自顶板和两帮,但在深部软岩巷道中硬岩层围岩对支护的原则是四周来压、底朦明显。底朦明显是深部软岩巷道的重要特征,如果巷道底朦或底朦不明显,围岩就不是软岩。深部软岩巷道四周来压,如果不支护,将出现一个支护结构的薄弱带,巷道破坏首先就是从不设防的底朦开始,又因底朦导致两帮移近和失脚,直到片帮冒顶,巷道全部破坏。
第四、普通的刚性支护普遍破坏,深部软岩巷道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普通刚性支护所承受的变形压力很大,施工后很快就发生破坏,必须再次或多次翻修后巷道才能使用。这是刚性支护不适应软岩巷道变形破坏规律的必然结果。
上述3类软岩变形的力学机制基本概括了软岩膨胀变形的主要动因,由此可知影响巷道围岩与支架变形的主要因素为:
1、岩性因素:岩体本身的强度、结构、胶结程度及胶结物的性能,膨胀性矿物的含量等,这均是影响软岩巷道变形的内在因素。
2、工程应力的影响:它是造成围岩变形的外在因素。垂直应力、构造残余应力及工程环境和施工的扰动应力,邻近巷道施工、采动影响等,特别是多种应力拘迭加情况影响更大。
3、水的影响:包括地下水及工程用水,尤其是对膨胀岩,水对其变形的影响汲大,水不仅造成粘土质岩的膨胀,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岩石的强度。
4、时间因素:流变是软岩的特性之一,巷道的变形与时间密切相关。
三、软岩巷道支护原理
由于巷道开挖,破坏了原岩应力平衡状态,围岩应力产生了重新分布,随着对间发展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应力和应变又处于不断调整状况中,在这中间围岩主要经历的是以自承能力为主的稳定进程[}as}软岩巷道支护的重点应放在充分利用和发挥自承能力上,支护原理是:根据者层不同属性,不同地压来源,从分析地压活动基本规律入手,运用信息化设计方法,使支护体系和施工工艺过程不断适用围岩变形的活动状态,以达到控制围者变形,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f2}1。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改变传统的单纯提高支护刚度的思想,支护结构及强度与加固围岩、提高围岩自承能力相结合,与围岩变形及强度相匹配,实践证明,单纯提高支护刚度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
2)必须采取卸压、加固与支护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对高地应力地区,要卸得充分,对大变形地区,要让得适度,对松散破碎区,要注意整体加固,对巷道围岩整体要支护住;
3)进行围岩变形量测,准确地掌握围岩变形的活动状态,结合量测结果进行反馈,以确定二次结构的参数,确定补强时间、再次支护时间和封底时间;
4)树立综合治理、联合支护、长期监控的支护思想体系;
结束语
软岩是一种复杂的岩石力学介质,其复杂性在于在一定条件下的会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在现场工程应用中一般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地质软岩和工程软岩。地质软岩的主要特点是松、散、软、弱,具体表现为岩体强度不高、孔隙度较大、胶结程度低、受构造面和风化作用等影响显著及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工程软岩则是指在工程力的影响下,会产生剧烈塑性变形的岩体。软岩由于其复杂、难控等特性,使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一直是困扰各国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大问题,也是工程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康红普,刘玉堂.软岩巷道底鼓的机理及防治措施[A]:何满潮.中国煤矿软岩巷道支护理论与实践[C].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98~99.
[2]贾明魁,赵兴东,贾安立.极软岩巷道底鼓锚注支护控制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Vo.l24,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