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驰
人一生中面对很多需要,或许你被他人需要,又或许来自你主观需要,而每一份需要都是价值本身的体现媒介。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在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只有那些和社会的要求保持活的联系和倾向,才能获得辉煌的发展。价值就是在面对需要中得以体现的。在众多的需要中,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我们需要正视和努力追求的,这三方面的需要也是人生价值体现的最重要载体。
一、国家的需要是人生道路的无悔选择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号召年轻学子唤醒沉睡的高山,换取无尽的宝藏。在国家需要下,欧阳自远自愿报考地质学专业,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当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他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努力扩大个人视野,奋战在科研一线,多次带队钻研地质,开展地下核试验,并进行深空探测。2004年1月24日,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他承担了“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的重任,战胜多重难关,最终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这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对于我国的探月工程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被誉为 “嫦娥之父”的他,将国家需要作为人生前进方向,将国家需要作为人生道路的指向标,将国家需要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面对需要,他将自己满腔热血和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国家事业,在人生道路上谱写他与国家的求索故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两个梦想,自己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1]对于袁隆平来说,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是他一生研究的课题,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他追求的梦想,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同时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90多岁的袁老先生在为了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上,为了解决国家的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顶尖的技术难关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亩产神话。他将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为了国家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田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无数像两位老先生这样的科学家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作为一生的追求,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繁盛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奇迹。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老一辈科学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心系人民的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二、社会的需要是舍生忘死拼搏的号角
消防官兵在面对社会需要时,一次次警笛声诠释了他们伟大的社会担当和公众责任。消防工作的危险不言而喻,但与时间赛跑的是他们,与死神做抵抗的是他们,在生死间徘徊的也是他们。
不仅是消防官兵,还有很多奋斗在一线的民警、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社会稳定的需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面对社会的需要,吹起的每次号角都是他们舍生忘死拼搏的动力;面对社会的需要,他们争分夺秒,诠释这份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面对需要,他们从未退缩,永远向着危险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并书写着与死神抗争的故事。
三、人民的需要是义无反顾奋斗的使命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几十人的小群体发展到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面对人民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于心,不忘初心与使命;面对人民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总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每一件事,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的需要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奋斗的使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千千万万的人民在优秀的基层干部的带领下过上好日子。姜仕坤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但是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人民的需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一生的奋斗目标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在担任贵州省晴隆县委原书记期间,始终坚持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奋斗的方向、始终保持对党的赤诚之心、走在脱贫攻坚的一线。他的一天都是围绕着工作展开,白天在村里与人民交谈,调查实际情况,晚上与其他工作人员开会、讨论、探索晴隆县的脱贫之路。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 [2]
在他的带领下,针对晴隆县的特色,发展旅游业和农业,大力发展经济。在他任职的2010年至2015年,晴隆全县生产总值增加了3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增加了4亿元,贫困人口下降了8万人左右。他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事业上,在生活中从不铺张浪费,同时禁止家人利用他的职务谋取利益,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人民。
黄文秀同志是北京師范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可以留在北京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了人民的需要奋斗在抗洪第一线。回到家乡之后,她把自己扎根进贫困村,担任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有村民问她,你是北京毕业的研究生,本可以有大好前途,为什么想到来这里?她坚定的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3]为了人民的幸福和需要,在回家看望重病卧床父亲的时候,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中国有太多太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党员,为了人民的需要,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于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正是由于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奋力前行,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面对需要,有些人选择挺身而出,奉献自我;面对需要,有些人选择义不容辞,赴汤蹈火;面对需要,有些人选择用个人价值为社会和国家谱写最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陈芳、胡喆.“始终把国家需要作为一生追求”:袁隆平、黄旭华院士在京分享科研心得. [N/OL].新华网,2019-09-29.
[2]李春惠、罗宇凡. 清廉、务实、爱民:县委书记姜仕坤的人生情怀[N/OL]. 新华网,2016-10-09.
[3]石光辉.芳华无悔——追记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产党员黄文秀. [N/OL].新华网,2019-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