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教学模式、教师素质、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研究性教学实施进行分析 ,试图找到一种较好的办法以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认为在“基础”课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法 ,可以改变“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路径探析
一、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造就一支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观念转变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 要彻底转变“灌输式”的单向型教学模式 ,彻底转变重 “接受”轻“探究”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以能否辅导研究性学习作为衡量一个教师合格与否的标准。这不是削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而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人格魅力、解决解释“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 ,一些教师过低的学术品位是造成“基础”课教学效果差的最直接原因。而实现教学学术品位的提升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树立现代大学教学观 ,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研结合,以自己的科研心得作为教学的基础 ,注重师生互动 ,让大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研究,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大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促进大学生求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追求 ,促进其主体精神与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 塑造研究型教师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实践证明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必须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知识 ,提供研究范例 ,帮助选择课题这不是仅靠传授一些所谓基础性知 识所能做得到的。很显然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学习内容的垄断者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当然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造就一批“研究型”的教师 ,既要创造一定的外部机制 ,通过有效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形成科研氛围 ,给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增加必要的压力,也要激发教师自觉地实现教育价值,形成内驱力,逐步进行,以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逐渐 形成适合“基础”课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必须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精心备课 ,逐步形成合适的教学模式 ,用新的理念指导研究性教学实践。以学习性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基础”课的研究性教学过程 ,一般可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而是相互交叉、交互推进的。
(一)充分酝酿 ,提出问题阶段
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阶段 ,影响到研究性教学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所谓问题 ,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可以在精心研究教材 ,深刻掌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开场思考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也可以由学生在研读教材相关章节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分组讨论 ,自行确定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分析问题,探索答案阶段
这是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性阶段 ,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选取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具体方式可视情况而定 ,一般可采取如下一些方式:问题确定后,可自问自答 ,通过个人研究撰写小论文或报告;亦可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征集答案、互问互答 ;也可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讨,共拟提纲,由每组选定一名执笔人撰写论文报告 ,讨论定 稿。每位同学每学期至少要有一次机会作为组长提出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视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指导 ,随时准备回答学生的疑问 ,有效避免放任自流、课堂失控。
(三)解决问题 ,交流内化阶段
这既是活动的终结过程 ,也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活动做出评价 ,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这一阶段 ,可以选取简要报告、五分钟演讲、分组辩论、记者招待会等方式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究竟采取何种方式 ,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结评价应面向全过程 ,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并可由全体同学评选出数位杰出表现者 ,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以正面鼓励为主旨在激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反思教学过程的疏漏与不足 ,及时进行总结性的补充、阐发、归纳等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应对学生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学生往往对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比较困惑,迟迟不能研究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积极进行引导,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调动学生的兴趣 ,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所选课题的意义、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研究方案是否切实可行,如研究所需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是否具备;确定课题的题目 ,避免题目过大不利于研究的深入找准问题的切入口等等。
结语
推动研究性教学还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必须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 ,大胆创新,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满海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6) .
[2]罗彩云 ,陆正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 [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2) .
[3]殷世东 ,伍德勒.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探索 ,2005 ,(5) .
作者简介:
文雁,女(1965.05.23),籍贯:湖南省醴陵县,学历:研究生,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YZX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