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

2019-10-21 05:42裴学东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十九大精神

摘 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那么,这一思想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包含以下内容:努力建设低碳节能的环保社区,努力建设与大自然共生的生态矿区,建设以石油精神为基础的矿区文化。

关键词:十九大精神;基地建设;生态矿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新作为”思想,那么作为海洋石油基地怎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发展呢?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进一步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毫无疑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是未来海洋石油基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学习十九大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的现实意义

中海实业公司燕郊基地分公司前身是中国海洋石油测井公司基地,始建于1983年。1998年,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总公司“油公司集中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步分离”改革思想的指导下,燕郊基地划归中海实业公司管理。管理區域包括一个独立办公区、一个办公与生产生活综合区、2个职工住宅小区,总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住户约724户。矿区内除了写字楼、车间、宾馆、住宅外,还设有娱乐、体育、医疗、配餐等设施,是集办公、科研、生产及生活为一体的典型的、小而全的海油矿区。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发表了习近平在2017年5月26日的一篇讲话:“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有以下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社区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因此,和谐矿区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二)是海洋石油事业发展的需要。

回想建国以来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大多数时期都是秉承“先生产后生活”的理念建设的,在过去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石油职工牺牲个人生活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海洋石油事业的大发展,燕郊基地矿区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海洋石油事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维护好海油”这个品牌的需要。“海油大院”良好的秩序、优美的环境及较高的素质在燕郊当地居民中有很好的口碑。随着“三供一业”改革的进行,海油基地的内涵可能会重新定义,但海油基地作为矿区一定会长期存在并且需要长足进步。因此,在十九大东风的指引下,燕郊基地必须思考如何将取得的荣誉和良好的口碑保持下去,打造与“海油”这个品牌相匹配的新的矿区管理模式。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包括 建设低碳节能的环保社区、建设与大自然共生的生态矿区、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建设以石油精神为基础的矿区文化等内容。

二、学习十九大精神,努力建设低碳节能的环保社区

近几年来,在中国海油和中海实业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全力破解瓶颈问题,有效推进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高耗能设备淘汰和技术改造,逐步完成对燃油溴化锂机组、高耗能变压器、空调风机盘管、太阳能系统的技术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减少燃煤锅炉烟尘排放,积极响应地方政府“蓝天工程”号召,统一将生产生活区的暖气系统并入市政管网,实现供暖社会化;同步取消使用燃煤自烧小锅炉管线供应热水,逐步向社会化并轨,从矿区节能和社区和谐的角度考虑,对矿区住户、公共区域进行供水分步改造。这些举措大幅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了职工满意、矿区和谐、环境改善的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在这当中,“绿色社区”概念的提出,为我们努力建设低碳节能的环保社区指明了方向。建设低碳节能的环保社区,既是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力表现。今后燕郊基地应更高度重视建设节能型环保社区,着力改变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理念,积极组织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活动,本着对社会、对环境、对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将节能减排贯穿于日常生产、工作、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将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三条主线,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全力破解瓶颈问题,力求有效推进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学习十九大精神,努力建设与大自然共生的生态矿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燕郊基地绿色满园,清新怡人,道路两边绿树成荫,草坪齐整,还有成片杨树林、柿子林,形成了“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和谐统一”的绿色生态体系,呈现出“区在园中、房在林中、路地树中、人在景中”的绿化美化效果。矿区内绿化覆盖率达到55%以上,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高、中、低错落分布,点、线、面有机结合,增加了绿地品位和情调,造就了春有百花盛开,秋有硕果飘香的美丽家园。

矿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小动物到这里“安家落户”,十几种候鸟和留鸟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出没,鹧鸪、喜鹊、八哥以及布谷鸟也是这里的主人,逐渐成为了小鸟天堂。人们间或还能看到松鼠、刺猬的出没,真正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矿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创建和谐矿区最重要的一点。为了维护矿区良好生态环境,基地务必在矿区中倡导“四多四少”,即:多一点意识,少一点淡漠;多一点爱护,少一点破坏;多一点节约,少一点浪费;多一点环保,少一点污染。利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有力宣传时机,推广使用节能灯、一水多用,讲解普及科学小常识,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环保公约,增强环保意識。

四、学习十九大精神,建设以石油精神为基础的矿区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石油精神是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精神之源,是海油人的传家宝和海油企业文化的底色。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燕郊基地在建设矿区文化中应当从继续在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海油精神为引领,推进矿区和谐文化建设。

“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的海油精神是石油精神的传继,海油精神也是弘扬石油精神的重要内容。2014年,燕郊基地青年员工大胆创新,提出了拍摄海油版《小苹果》广场舞的设想。借助火遍大江南北的神曲《小苹果》,组织驻地200余名员工以及部分退休职工,以海油精神为主线,重新编排并拍摄了反映矿区和谐文化的《小苹果》MV,体现了燕郊基地矿区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MV后期制作完成之后,团支部又采用微信转载发布方式,将视频链接推送到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转发次数达到2万余次,几周内视频点击率高达3万余次,在系统内外广受好评。

(二)以技能比武为抓手,构建和谐班组文化。

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是中国石油企业的老传统,燕郊基地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在班组内部开展岗位应知应会竞赛、技能比武、“五小”竞赛等活动,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员工多次在中海实业公司组织的比赛中获奖。2017年基地完成了包括烹饪、前台服务、中餐宴会摆台、中式做床、安保、电工维修、水暖维修等7项技能比武, 170余名选手及工作人员参加。12月份会议服务、办公楼保洁、通讯网络、石油设备制图等项目的技能比武活动陆续展开,基本将技能比武覆盖到全部岗位。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宣传“三老四严”文化。

燕郊基地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在推进企业文化传播上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增进了与客户的沟通交流。近两年,由分公司团支部牵头,分别以燕郊基地客服、食堂、安保三个班组服务内容为主线组织拍摄了三部微电影,在总公司各项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称赞成绩的同时,弘扬了具有燕郊基地特色的班组服务文化。其中讲述90后客服助理成长励志故事的《指尖上的青春》荣获总公司青年影像作品大赛一等奖。这3部微电影均由班组青年员工担当主创,从主题选材,撰写剧本,再到后期制作,可谓是各展所长,最终赢得了荣誉。2015年,创建了以服务社区、服务客户为核心功能的“燕园”微信公众号,由各班组员工组成业余编辑团队,定期推送与矿区职工和居民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通知和信息,获得了好评。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也就是说,在海洋石油事业大发展、员工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让广大干部员工、离退休员工在生活环境方面得到更多的满足感。我们理解,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石油基地建设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是在创建中不断完善、充实它的内涵。作为海油石油基地人,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报告的精神,以勇于开拓进取的态度为海油基地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满足石油基地住户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建凯,关于提升生态文明指数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J],2013(12),43-44.

[2] 朱冬梅,油气田勘探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分析,化工管理[J],2013(14)37.

[3] 郭江鸿,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化工管理[J],2018(10)188-189.

作者简介:裴学东(1961-8),男,广西省防城港人,政工师。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十九大精神
高职院校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几点思考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医改环境下医院党建工作的思考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凝心聚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浅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路径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