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霞 吴长青
摘 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也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数学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可以对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
小学数学练习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课堂的实际内容而设计的,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要让学生学会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设计具有差异性的课堂练习,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同学,应该设计稍难一点的数学练习,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设计稍简单一点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可以喜欢这种数学练习模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题型过于简单,并且重复训练
一些教师认为,同样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多练习几次,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并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但是,这样的训练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学习的心理状态,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理解了数学知识点,而不愿意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会认为数学知识过于简单,翻来覆去也就这几种习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同时,反复练习同样类型的作业,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过于单一
虽说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但部分教师还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认为练习设计就是书面形式的,对练习设计也只是走个过场,习题形式过于单一,练习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创造性,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单一的,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心理状态,教师也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气氛也无法调动起来,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一)分层设计数学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设计统一的小学数学练习,会造成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过于简单,做起来浪费时间,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学习过于难,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无处下手,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学习,甚至出现厌学的状态。因此,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理解能力上对数学知识有更新的认知,教师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综合设计数学练习,将不同的问题模式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创造知识,并能从练习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在练习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错题练习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错题练习,在学生的错题中寻找共性,将错题一一进行分析,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并将错题进行分类整理,找出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数学练习设计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设计不同的练习作业,摒弃传统的一刀切的练习设计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将练习设计分类,将难易程度划分,根据学生对习题的易错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同时进行数学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對数学的认知能力。
(四)形式多样,让练习充满趣味性
少年儿童好奇好动,求新求趣,练习设计一定要生动活泼、有多样性。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知識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形式可以采取:1.定期进行计算过关测试。2.进行班级小竞赛。3.学生自己制作单元题卡。
(五)联系生活,让练习凸显实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数字编码时,可以课前布置预习练习,先让学生去了解有关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电话号码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六)有效指导,让练习呈现有序性
在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扮演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练习活动开始时,教师必须明确练习活动的要求,对于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练习要求。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仿照以前学长方形的面积的方法数方格,再根据数的结果猜测公式,再进行验证。验证公式时,按照以下三个步骤:(1)转化;(2)找关系;(3)推导。
2.适时引领落实。例如,教學“相遇问题”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60千米/时,乙车40千米/时。甲车先行1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再过4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较复杂的相遇问题,有些孩子的思维完全停留在标准的相遇问题基础上,一时找不到如何入手。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让复杂的叙述直观化,学生就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法。
结语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可以开拓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习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学会分类设计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全会.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若干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16):71-72.
[2]李娜.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J].学周刊,2016(08):62.
[3]王翠华.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策略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5,13(27):142+144.
[4]李颖.大班额条件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