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明
摘 要: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现状入手,在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到位的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力发表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加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对国有企业来说,须依法治企,制度管人,科学的、实用性、规范性的制度是保障经营管理正常运行的内部规定,是全员经营管理的行为准则,制度执行力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建立实用有效的制度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一、国有企业制度执行力现状
(一)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流于形式。制度建设重制定,轻执行是当前企业在内控管理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制度的出台都是依据上级要求来编制,且都承袭原有制度内容,结合实际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制度修订完善不及时。除此之外,制度条款缺乏可操作性,制度间缺乏系统性,也容易导致制度建设流于形式。
(二)内部管理制度重视不够。制度出台后往往忽视了层层学习宣贯,仅限于在某一个层面传达了事,导致基层不清楚、不了解,不能很好地执行。管理时常借助于经验,存在“人情化”和“鉴于实际情况”等诸多问题现象,从而使员工认为内部制度是可以松绑的,是有机可乘的,甚至主动寻找空子,最后出现“法不责众”的情况。还存在个别企业领导放松了自我约束和世界观改造,在利益诱惑下,置内部管理制度于脑后,做出违法违纪行为。
(三)内部管理制度执行脱节,搞变通。一些制度执行存在“写一套,做一套”现象,执行力度区别对待,没能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容易养成不正之风。如:涉及职务消费的管理制度,往往执行起来参差不齐,造成管理力度下降。
二、存在制度执行力不到位的原因
(一)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思想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没有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虽然,国企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管理制度,执行模式。有的一把手带头执行了,而班子成员间由于不够团结,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执行各项制度的共识,造成对自身分管的工作的相关制度执行好一些,不是自身分管的制度执行的就差一些。
(二)制度本身制定的不切实际,难以在实践中贯彻到位。有的制度已经执行多年,没有跟上时代节拍,进行适时调整修订,不适合日新月异市场变化的需求,有的已无法执行。对这样过期的制度就要重新进行整合,或者废除,制定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便于执行贯彻监督。
(三)制度制定后没有适时组织宣传学习,没有很好地领会制度制定意图。一项好的制度应该要先通过学习讨论、培训,做到边贯彻边在群众中收集问题,然后研究总结提高。这样避免不切实际条款能够及时得到调整。而不是根据上级要求拟写制度,经相关领导批准下发就完事了,有的还不断地生产出主观臆断的制度,没有发挥制度执行的价值和意义,反而使员工应接不暇,造成制度满天飞,执行无着落。
(四)对制度监督执行不到位。存在制度执行靠自觉,即便组织检查,也是走过场,听汇报、收材料,没有真正到各个执行当事人或周边群众中了解实际情况,去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检查监督走过场,更不用说,跟踪督促其整改。同时,制度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责任追究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制度只规定应该怎么做,如何遵守好,而没有明确规定违反了条款,使责任得不到落实,影响了制度执行力。
三、提高管理制度执行力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制定完善和宣贯制度。根据企业所处市场变化的需要,合理废除、整合、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制度与市场接轨,符合制度制定必须遵循的合法性、科学性、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重视制度宣贯,适时、定期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宣传等方式组织员工学习,使广大干部员工了解制度、崇尚制度、遵守制度,增强制度意识,把制度转化为行为准则、自觉行动。在执行中,要运用“木桶原理”抓“短板”现象,真正起到强化执行的效果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制度只有建立在自覺的基础上,执行才有最深厚的根基,这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根本所在,这样才能坚决纠正以文件代替贯彻、以会议代替落实、把制度停留在纸上嘴上的形式主义。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发挥头雁效应。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关键在领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制度,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自觉带头学习制度、自觉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要把执行制度看作一面自律“镜子”,随时照一照自己的言行;把维护制度当作是一把监督“尺子”,经常量一量自己的差距,成为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表率,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切实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不把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不把权力行使置于制度之外,这样才能增强制度执行的氛围,有效推动制度的执行。
(三)建立完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是保证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所在,必须切实把监督检查融入到制度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权力缺乏监督会产生腐败,制度缺乏监督会导致群体“失约”、行为“失常”,因此要保证制度的严格执行,就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必须建立相应的督查、考核、评价机制。督查是看大家是否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方便后续工作的展开。考核是将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细化考核内容,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监督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搜集反馈意见。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是否便于操作,将信息反馈给制度的建立和修订部门,便于弥补不足之处。对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运用好监督执纪问责“四种形态”,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在制度的约束下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关于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000(10):191-192.
[2] 程小玲.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J].商业会计,000(0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