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的夜晚,燥热的广州稍微冷静下来,吹着难得的凉爽的偏北风,也迎来了一位来自“北方”的客人。手机来了一段语音消息“我后天要来广州啦,你是不是要来当我的导游!”我爽快答应,虽然几乎要忘记了这个约定。她是我暑假在重庆旅游时结识了一位重庆朋友,她说她最向往广州,因为她想象中的广州充满了活力和美食,有机会必须感受一趟广州之旅,我答应她一定要当她的专属导游。
朋友到达广州时已经是傍晚,夕阳已偷偷藏起来了,只剩下一丝残留的余晖,在机场回家的高速路上,朋友像个小孩子一样指着远方“哇!是小蛮腰!”,马上拿出相机拍个不停。透过车窗能远远地看见刚刚亮灯的若隐若现的广州塔,整个画面如同油画一般色彩斑斓而协调。看到美景的兴奋也很快就被从重庆到广州近八小时舟车劳顿的疲惫所掩盖了。朋友通过眼睛感受到了广州的第一印象,但是广州人会告诉你感受广州,缓解旅途疲惫的最好方式是通过胃。我们先回家吃了一顿广州的家常菜,但是会担心吃惯了重庆重油重盐重辣重口味的她会不适应广州的清淡口味,幸好她吃得很开心很对胃口,她说她最喜欢喝老妈熬的老火汤,最后喝了满满的三大碗。饭后,朋友跟我介绍她提前做好的广州旅游攻略,满满的一小本,游玩方式有登山、逛街、骑行,海陆空齐全,游玩所及范围最南到南沙水鸟世界,最北到从化温泉,从南到北,不得不感叹于她的“搜查”能力。她问我哪些景点最能代表广州,我思考了许久,“老广州”才是最有底蕴的广州代表。
第二天很早我们便收拾好小背包,一起看看藏在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中充满烟火气息,市井又温暖,厚重又可爱的老广州。第一站是从小就很喜欢的地方——荔枝湾,周末的时候总是会一家人到这里散步听曲,我喜欢这里的生活的慢滋味,这里几乎把所有老广州的特质都集中在一起,精巧的岭南园林、粤剧戏台和老字号广府美食。在路上朋友很认真地问“荔枝湾是有很多荔枝树吗?”正像我小时候问妈妈一样。我开玩笑的说荔枝湾没有荔枝,这一点都不奇怪,在广州这和老婆饼没有老婆,鸡仔饼没有鸡仔是一样的道理。其实古代的时候,这里种满了荔枝大概就是“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景色,后来慢慢地这些树就没有了,成了没有荔枝的荔枝湾。
荔枝湾是西关腹地,粤剧舞台、西关老屋这些老广州符号在这里都能找到。荔枝湾有八亭、八桥、四廊、三厅、一轩、一阁,顺着一湾荔枝水缓缓前行,湿润的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初秋的凉爽,十分舒服。沿岸是兼具岭南特色和西式风格的建筑,红砖绿瓦,质朴的木质栏杆,色彩丰富的玻璃窗户,古朴典雅中又不失时髦感。耳边忽然传来一阵热闹丝弦锣鼓,紧接着一把尖锐高亢的粤曲唱腔接踵而来,原来我们已经走到了荔枝湾大戏台。舞台上简单地摆放着两把椅子一张桌子,背后挂着绣有大红牡丹的图画。两位粤剧发烧友手持着麦克风,为台下的观众唱曲。台下的老小众人惬意地听着,几个老人闭着眼跟着节奏摇摇头,口中跟着哼几句,时不时摇摇手中的大蒲扇。我们也驻足听了一段时间,朋友听得特别入迷然而她并不会粤语。她说她喜欢听粤语歌,觉得用粤语说话,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味道都很婉转,光是说话就像唱歌。我想荔枝湾所代表的就是广州温婉的一面。
步行游荔灣,已到中午,两人都已经饥肠辘辘了。我们走到了“泮塘路美食一条街”,路边清一色“红底金漆”的招牌,每个小铺间烟气弥漫,看见几间店面前排了长队,肯定就是最出名的小店了。我们沿着泮塘路,各种广州美食琳琅满目,濑粉、艇仔粥、双皮奶……两个选择困难症患者最终选择吃艇仔粥和甜品,因为这里是艇仔粥的发源地,一定要尝一尝才不会后悔。鲜味的鱼片,脆脆的油条,点睛的葱,原料多而不杂,粥软软绵,芳香鲜味,就是熟悉的广州味道。泮塘最著名当属于它的马蹄糕,香甜可口,朋友吃不停口,赞不绝口,看见她如此有兴趣,好客的甜品老板现场教学,送了她一包原料让她要带回去给家人试一试这软弹的神奇口感。
吃饱喝足后,我们又动身前往下一个地点沙面。这是朋友早早就做好攻略说必是必去景点,她取出手机给我看沙面的照片,可见她期待值之高。沙面作为广州知名度较高的景点,欧式建筑当然会让外地友人向往。沙面西桥就像是一条中西的分界线,连接着中西文化,沙面像是一个置身于闹市之中独立的小王国,见证广州百多年来的沧桑与变迁。十九世纪沙面作为租界,各国领事馆在这里驻根,现在的沙面依然有独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街头巷陌分布着雕像、凉亭、花圃、木椅和喷水池等西式街道的元素。但是除了这些华丽而复古的建筑更加吸引朋友注意的是街道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群,有在打太极拳的爷爷奶奶,有穿着白白长纱裙在排婚纱照的新婚夫妇,也有在附件工作的外国人,每一个群体看似都想独立而不相容,但是在这里却感觉一点也不奇怪,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老奶奶会告诉摄影师哪里取景最为好看,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人也会和常去的店面老板打招呼,一切都如此日常。而广州就是一个如此包容和开放的城市,就如广州的美食一样,各种食材,各种风味,只要经过广州这个神奇的“大锅”加工,一切都会变得融洽和谐,一点也不突兀。
我们走进一条小巷子里,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聊天,能感受到喧嚣中的宁静。旅行的最后,作为东道主,我问朋友今天过后,对广州感受怎样?她说:“广州是一个温情的城市,广州的街道和重庆山城的不同,它适合行走,广州的街道是拥挤而充满人气的中轴线两侧高楼耸立,中间还是留了一条可以步行的花园。在市中心还是有不少这样曲径通幽的住宅和公园,小巷子里隐蔽着很多有意思的小吃和小店。我也很喜欢广州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独特的生活节奏。我觉得广州给我的印象就像是昨晚妈妈的老火汤。”
我当时好奇于她为什么用“老火汤”形容广州,但仔细一想,确实十分妙。乍一看不太惊艳,不太时髦,带着老一辈的怀旧,但是入了口,方觉得温润可口,吃完山珍海味,还是需要一碗老火汤,五脏六腑才觉得妥帖。诗人汪国真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是生活在广州二十年,却依然能发现这片土地不同的魅力,作为一座老城它有不变的浓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他又有日新月异的创造力与活力,有时候我会觉得它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有时候我会觉得它像是一位充满青春朝气的年轻人。百变广州,现代化广州,但它的本质还是那个淳朴温厚的老广州。
作者简介:
黄凯韵,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