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刚
【摘 要】目的:探讨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胆胰肿瘤外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检查。统计CT、MRI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经病理诊断,30例患者中确诊26例胆管癌,4例为非膽管癌。CT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50.0%,准确度为86.7%;MRI检查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准确度为100.0%。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度为100.0%,高于CT检测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采用CT联合MRI技术进行诊断,准确率高,能够迅速对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T;MRI;肝内胆管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02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起自肝內胆管的上皮细胞,占胆管癌的10%[1]。肝内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可分为肝门部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中段胆管癌和下段胆管癌3个类型[2]。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男女之比为1.5~3.0。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消化道症状(消化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厌食、厌油、稀便等)、黄疸、发热、右上腹肿块等[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肝胆胰肿瘤外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0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42~65岁,平均(54.8±2.3)岁;病程2~13个月,平均(6.1±1.3)个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检查。采用西门子多排螺旋CT机,在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4 h,行横断面检查,层厚与间距均为5 mm,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平扫,扫面的位置从膈顶部到肾脏下缘,然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剂量80~100 ml,流速为3.0 ml/s,注射开始后的20~30 s进行扫描。采用西门子1.5T MRI超导型扫描仪,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5~6 mm,层间距0.5~0.6 mm,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矩阵(205~226)×256,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SE和T2WI/SE,注射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经肘静脉快速注射,剂量0.01 mmol/kg,然后行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CT、MRI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②观察患者的形态学改变情况,记录患者的病灶数目、大小、位置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经病理诊断,30例患者中确诊26例胆管癌,4例非胆管癌。与病理诊断比较,CT的敏感度为100.0%[(22/(22+0)],特异度为50.0%[4/(4+4)],准确度为86.7%[(22+4)/(22+4+0+4)]。
2.2 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RI检查的敏感度为100.0%[26/(26+0)],特异度为100%[4/(0+4)],准确度为100.0%[(26+4)/(26+0+4)]。
2.3 CT、MRI及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的比较 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度为100.0%,高于CT检测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形态学特征 收集的所有病例中,2例表现出肝内3个病灶,4例表现为肝内2个病灶,24例为单发病灶,共38个病灶。病灶在肝左的有18个,在肝右的有14个,交界处6个;病灶面积为(2.3 cm×1.7 cm)~(10.6 cm×4.3 cm)。
3 讨论
肝内细胞癌主要是指患者肝内胆管发生的癌肿,包含左肝管和右肝管的第1级分支以上,属于原发性肝癌。肝内细胞癌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黏液分泌,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肝大、体重下降等。导致肝内胆管癌的原因也较多,包括感染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是胆管癌发生的基础)、胆囊结石等疾病(20%~57%的胆管癌患者伴有胆结石)、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胆管癌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0倍,伴溃疡性结肠炎的胆管癌患者发病年龄较一般者早20~30年)等.肝内胆管细胞癌表现为延时强化,CT技术可以显示肿瘤的持续强化,坏死边缘表现为环型强化,能够显示出索条状强化影响病变内延伸。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肝内胆管癌在MRI的T2WI上多为较明显信号,且其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伴延迟性强化。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势,软组织对比良好,其与CT相比能够更加清楚地显示肿瘤边缘与内部组织的结构,但会受到患者呼吸运动的影响,出现伪影,继而造成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此外MRI可无创显示胆管树全貌,因此能够更好地判定胆管梗阻位置和原因。在本研究中,CT诊断的准确度为86.7%,MRI诊断及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100.0%。MRI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但CT诊断的速度更快,对钙化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两者联合使用的诊断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肝内胆管癌患者采用CT联合MRI技术进行诊断,准确率高,可以迅速对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陈枫,赵大伟,文硕,等.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11):843-847.
姜浩.不同诊治方案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03-4904.
李鹏飞,白光文,谢俊华,等.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实用癌症杂志,2014,18(3):2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