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 王嫣娜 吴长权
[摘 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想不断发展和升华的集中体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域内三省一市即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上海市商务发展各有特色。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商务发展应找准各地特色优势,共同推进长三角商务领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商务发展;特色优势;高质量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对外开放水平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7%,常住人口约占全国常住人口16.7%。2018年经济总量达211479.3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3.5%,社会消费品零售(下称“社零”)总额83007.1亿元,占全国社零总额的21.8%;货物贸易进出口(下称“货贸”)总额110482.3亿元,占全国货贸总额的36.2%;实际使用外资527.8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39.1%;对外投资中方备案额除暂缺安徽数据外,其他三省市总额约447.3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35.3%。
与珠三角(广东)地区、京津冀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无论从社零总额、货贸进出口额、实际使用外资还是开放平台数量占全国比重都相对略高,在全国占比分别为21.8%、36.2%、39.1%和27.2%。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占比大步领先于珠三角(广东)地区(占全国比5.4%)和京津冀地区(占全国比4.0%);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比是珠三角(广东)地区(占全国比16.3%)和京津冀地区(占全国比16.5%)的两倍有余。
1.社零方面
(1)江苏社零总额遥遥领先。从社零总额来看,2018年江蘇社零总额达到33230.4亿元,是长三角地区社零总额唯一超过3万亿元的省份。安徽社零总额与上海的接近,但增速较快,近五年平均每年增速为12.2%,高于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除上海以外,三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均高于城镇,从另一侧面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城乡发展相对均衡。从行业看,沪苏浙皖2018年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较上年分别增长8.2%、7.7%、5.7%和5.7%;住宿和餐饮业较上年分别增长4.2%、9.7%、5.4%和5.8%。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江苏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最高,达30.8%;浙江石油制品类销售成为拉动社零增长的主要力量,增速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上海化妆品、金银珠宝类消费活跃,大型零售企业快速增长,服装类商品强力拉动全市零售额。安徽省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商品零售额较上年增长12.6%,增幅创4年来新高。
(2)人均社零额差距较大。2018年全国人均社零额为27303.5元。长三角地区除安徽以外,三省市人均社零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市居民生活水平最高,2018年全年人均消费高达52268.4元;江苏、浙江2018年全年人均消费分别为41276.4元、43590.6元,而安徽2018年全年人均消费为19134.8元,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有余。
2.外贸方面
(1)对外贸易依存度差距明显。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104.1%、47.3%、50.7%、13.9%,出口依存度分别为28.8%、37.7%、41.8%、8.0%,三省一市差距较为明显。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充分体现,外贸依存度大幅领先,进口贸易优势明显,进口总额达20343.1亿元,位列三省一市首位,经济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领先长三角其他地区。江苏、浙江2018年对外贸出口稳增长贡献大,江苏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额为43802.4亿元,出口总额为26657.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0.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2%;货贸总额位于三省一市之首。浙江出口额达21182.1亿元,首破3000亿美元大关,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74.3%,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9%。2018年安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为4166.7亿元,较上年增速为16.6%,其中出口总额为2396.0亿元,较上年增速18.3%;进口总额为1770.7亿元,较上年增速14.3%。
(2)一般贸易进出口增幅较大。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比分别为51.9%、48.7%、79.0%,分别同比增长8.0%、10.9%和11.0%。安徽省一般贸易出口额同比增长16.6%。其中,浙江省贸易方式趋向多元化发展,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额1208.7亿元,市场采购方式出口额2039.4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75.6亿元。
(3)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三省一市外贸出口主要产品。其中,上海机电产品出口额9480.2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5735.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比分别为69.4%和42.0%。浙江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408.4亿元,仅占全省进出口额比重的6.6%,远低于其他二省一市。
(4)上海、江苏外贸进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江苏、上海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市)总额比重分别为61.5%和64.1%,均超六成。相较而言,浙江省民营经济优势明显,对外贸进出口贡献大。2018年浙江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1.7%。安徽省进出口总额首破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全年增长29.2%,增速明显。
(5)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处于前列。根据外管局上海市分局的初步统计数据,2018年,上海服务贸易(简称“服贸”)进出口总额1975.0亿美元(约13069.4亿元,按年平均汇率6.61741换算),同比增长1.0%,占服贸和货贸总额的27.8%,远高于苏浙皖三省。贸易逆差达783.5亿美元。其中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运输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7.0%、
21.3%、15.1%,增速依次为16.1%、11.6%、18.2。全年全市旅游业贡献逆差873.4亿美元,相当于全市服贸逆差的111.5%。浙江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814.7亿元,同比增长83.5%,位居全国第四,贸易逆差达1676.1亿元。其中,运输服务、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作为浙江省服贸出口的两大支柱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旅游业贡献逆差1722亿元,相当于全省服贸逆差的89.7%。
3.外资方面
(1) 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多。截至2018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2个,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670家。2018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江苏省对引进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也非常重视,开展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认定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认定225家。浙江新批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5家,投资总额28.9亿美元,合同外资13.2亿美元,其中新引入世界500强企业3家。安徽省新引进4家世界500强企业。
(2)服务业是三省一市利用外资的重要行业,服务业占比高于制造业。除安徽以外,上海、江苏、浙江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均高于制造业,在全省(市)利用外资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69.9%、50.1%、64.4%,而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为9.8%、43.6%、32.0%。由此可见,制造业已不再是利用外资的最主要领域。
(3)上海、江苏外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上海、江苏外资企业工业生产总体规模水平较高。上海、江苏外资企业工业产值分别为16213.8亿元和25385.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44.9%和63.2%,总体规模水平高于浙江、安徽。上海、江苏外资企业税收贡献大。上海、江苏外资企业承担了长三角地区近800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税金。长三角地区吸引人口流入及带动就业能力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全年平均用工人数超过350万人,其中,江苏省年平均用工人数占三省市比重的59.2%。
4.对外投资方面
(1) 江浙沪对外投资走在全国前列。据《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上海、浙江、江苏对外投资分别为129.9亿美元、106.6亿美元、43.6亿美元,分别位于全国的第1、3、7位。2018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备案额1266.8亿美元;江浙沪境外直接投资备案额分别为94.8亿美元、183.8亿美元和168.7億美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民营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浙江省对外投资中98%以上是民营企业。上海和江苏民营企业投资比重分别为62.4%、80.8%。是两省市对外投资主力军。同时,上海、江苏对外投资中国有企业比重分别为31.8%、9.2%。
5.开放平台方面
(1)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上海、浙江自贸区分别列入第1、3批试点,成为对外开放的龙头,并在期现合作等方面开展联动。同时,江苏、安徽正积极谋划自贸区申报工作。
(2)开发区建设江苏相对领先。据2018年《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公布,目前全国共2543家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共有470家开发区纳入公告目录,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共150家,占比27.2%,经济开发区共65家,高新区共32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共43家。其中,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全国领先,共有71家,较位居第二的浙江足足多了33家,占全国比重高达12.9%,浙江省经开区共21家,占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比重大,达到55.3%,但海关特殊监管区相对较少,共8家。上海、安徽国家级开发区则数量相当,分别有20家、21家。
积极扩大进口贸易。建议积极利用进口博览会这一平台,加强进口贸易主体和平台建设,扩大大宗商品及先进技术装备进口,扩大民生产品进口,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和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
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进一步加大外资引进力度,扩大外商投资规模,鼓励投资方式多样化;提高使用外资质量,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鼓励各地市出台优惠政策,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程度。
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从顶层设计、营商环境、政策培育引导等方面,加大对跨国公司总部及功能性机构的引进力度。共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集聚高质量油气企业,打造油气领域总部基地。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注重开放平台能级提升,提高国家级开发区占比,聚焦特色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推动形成新型产业体系,搭建好贸易投资的高能级交流平台。扩大综合保税区数量,优化布局,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者单位:浙江省商务厅)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