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艳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跟踪审计的法律规定尚不明确,这不能很好地达到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预期目标。虽然审计署每年出台《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但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做了一些指导,但对实施过程中依据的标准、具体的程序、细节缺乏统一规范。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实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时,仅仅依据中省市制定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没能从法律层面进行统一规范。有的制度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刚性,导致审计机关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程序不规范、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难以保证审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政治站位不高,服务大局意识不强。有的审计机关强调客观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作为不够;有的审计机关汇报时很重视,但审计计划安排、力量调配、项目实施等轻描淡写,基本上处于被动应付;有的审计机关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对本级政府决策失误、懒政、怠政产生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不客观反映。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发现的像资金配套不到位、财政资金整合不到位、虚假投资等反映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隐瞒不报,无法揭示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的审计机关生搬硬套,不结合本地区改革发展的实际,依靠“老习惯、老经验”,按部就班,只重视查找问题,没有服务当地政府及部门的意识,对审计过程中富有成效、值得研究推广的工作方式、经验不提炼不总结,服务大局意识不强。
(三)推进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能力不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审计工作,既要审计人员具备查处违法违纪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政策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需要掌握管理、法律、综合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四)审计方式方法创新不够。一项政策的实施,横向涉及众多部门,纵向涉及组织实施、资源投入、调整优化和协调监控等多个环节,面对复杂的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机关不仅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对宏观经济和微观实体的影响,把握政策落实的关键点,还需要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这就对审计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而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经济责任等传统审计的组织方式、取证方式、信息传递及问题导向的审计理念,无法应对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三大攻坚战中的扶贫、环保、“放管服”改革审计,仅靠传统的听、查、看、走等传统审计方式方法,远远不能发现和揭示问题,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就会影响审计监督效能的发挥。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需要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将新理念、新技术同常规审计相结合,以适应复杂的审计内容。
(五)外部环境不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涉及多个行业或多个部门,因此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就更为重要,但被审计对象出于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虑,信息获取不便以及信息不实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政策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时,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沟通不畅、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料支持等问题也可能造成重复作业或做无用功,使得审计难以高质高效开展。
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依据及审计标准。制定政策审计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指南,及时调度政策审计发现的问题,全面掌控进度情况,利于促进完善政策審计的理论和管理体系,带动政策审计的全面推开和纵深发展。解决审计行为和审计标准法律依据的问题,在审计法律体系中明确审计部门的政策执行监督权限,对政策执行情况监督的目标、范围、职责、权限、形式加以规定,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审计制度。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相对统一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明确操作规程。
(二)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机关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一是加大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对人才培养要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常抓不懈,探索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是全方位、多途经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优化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更新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造就一专多用的复合型人才。三是以培育专家型审计人才为目标,建立审计职业化体系,优化审计人力资源配置,推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引进计算机、工程、环保等方面专家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充分发挥专家人才的专业特长,解决政策审计领域的屏障问题。五是审计机关合理调配现有审计资源,推进审计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轮换,进一步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资源共享,发挥好联动审计效应,有效解决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工作,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方式方法、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因此,需要审计机关探索多样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质效,发挥审计的综合性监督作用。一是创新审计方式,构建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审计模式;二是融合多种审计方法,构建具有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特色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三是利用分析模型,加大数字化审计力度。
(四)管理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质量管理应从审计程序、现场管理、文书审理等各环节进行管理。一是规范审计行为。坚持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对审计项目全过程加强质量控制,切实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严格遵循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做到于法有据、程序合规、证据充分、定性恰当、责任明晰、建议可行。二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重点之一通过对重大项目或者行业性项目的审计,反映相关政策执行情况,所以项目跟踪审计上做到到位不越位,并结合自身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寸,有重点开展审计。三是创新审理方式和内容,加强审计质量全过程控制。积极转变审理方式,探索由传统的事后审理向事前、事中审理转变,把审理工作融入到审计过程之中,问题解决在审计过程之中,风险控制在审计过程之中,实现审理关口前移,促进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是开展审计质量检查,强化审计质量责任落实。严格执行审计项目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问责,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五)聚焦审计整改,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应以揭示问题,促进整改为原则,实现边审计、边整改。一是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作为审计事项。每季度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方案要将以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必审内容,在审计实施中,做好取证及相关整改资料汇总工作,汇总前期和现阶段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问题数据库。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对无故拖延,整改不力的进行通报;对移交的审计线索,由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及时立案查办;组织部门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指标,促进各部门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三是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部门和单位,不能让审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让审计整改流于形式。
(六)加强政策审计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审计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简报等传统媒体,注重发挥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拓展政策审计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宣传层次和水平,扩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知晓度。讲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故事,写出好作品,宣传好审计人。对地方政府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富有成效、值得研究推广的工作方式、经验及时提炼总结,进行宣传,服务好当地政府。通过宣传,取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及政策执行部门理解与配合,优化外部环境,减少阻力,高质高效地保障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实施,促进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汉中市南郑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