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沾粉巢巢香

2019-10-21 08:18张喆
牡丹 2019年25期
关键词:王浆养蜂人工蜂

张喆,本名张艳丽。作品见《滇池》《星火》《人民文学》(增刊)《南飞燕》《雷雨文学》《东莞文艺》《新世纪诗典》《诗歌流派》《诗探索》《椰城》等刊,多次获征文比赛奖项。

但凡从农村出来的人,没有不知道手艺人的。哪家若有个手艺人,生活肯定会好一些。虽然从某一方面来说,手艺人也是下苦力的,但各行的技术含量也不低,行行都能出状元。总归我们那里有一句土话:“千好万好,不如一技在身好。”这“一技”说的就是一门手艺。

一个人若有一门手艺,无论走到哪里,不愁一碗饭吃,还倍受人尊敬。听到那一声声“师傅、师傅”的叫喊,心里头美滋滋地乐开了花。

在我们老家,方言有“生计”两个字,这两字拆散来看就是“生活计划”。如果把生活过得好,还过得下去,确实是需要一番计划的。所以,从打小的时候起,家里有男孩子的贫困人家,多伴会让孩子拜了一门师傅,学个手艺啥的,不至于将来吃穿发愁。

那时,农村常见的手艺人,多从事瓦匠、泥匠、剃头匠、漆匠、篾匠、铁匠、木匠等,这些也许大家都见过不足为奇。但我今天要讲的是蜂匠。所谓的蜂匠,也是养蜂的人。按照手艺人多少来说,养蜂人的确很少。我们一个大队(现改村),我所知道的不过四家。到如今,听说只剩一家人还在养蜂。可见,这个手艺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

1

从我有了记忆起,我的父亲就在养意蜂。意蜂就是意大利进口的。中国人多数养的都是意蜂。意蜂的身体多是棕黄色与黑色环带,头尾部黑色明显一些。当然,也有人养中蜂,也称土蜂。这种中蜂一般来说,不适合在寒冷的地方养,存活率比意蜂低许多。

不管是哪种品种的蜜蜂,它们之间都是分工合作的。蜂王是母蜂,一个蜂箱只能有一个蜂王,它统领着一个团队。工蜂负责采蜜,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不采蜜。工蜂寿命很短,与雄蜂的寿命一样,一般来说是3到5个月左右;只用蜂王才可以活到6年左右。它们的命运就像是一茬茬被收割的韭菜,在春夏秋时期,只要有蜜源,死亡与新生更迭的相当快,任何时期打开蜂箱,都是密麻麻一片,嗡嗡的声音传入耳膜,只听得头皮子发麻。

每年开春时节,万物苏醒,芳草萋萋,大地上开始桃红李白,许多小花仿佛凭空冒出来似的,一夜间开始芬芳起来,那金黄的油菜花,紫色的菜籽花,一串串的荆条花等,它们在春风里摇曳出别样的风情。这样醉人的季节,慵懒了一冬的小蜜蜂开始出门采蜜了。

这些能够出门的小蜜蜂,经历了冬日的严寒,它们的一部分同伴死于寒流之中。所以幸存下来的算是相当幸运。当然,养蜂人也有跟着季节走的,不必在家里过冬,哪里暖和往哪里去。这些靠天吃饭的养蜂人,在年成好的时候,辛苦赚的一些钱,除去家里的一切开支后所剩无几。如果某一年雨水多,養蜂人还得掏钱买白糖喂养蜜蜂,自然是亏损不少。

一群群的小蜜蜂,飞到满山遍野的花枝上,用嘴吸进花蕊里的花蜜,然后回到蜂巢里吐出来,存在巢洞中,当蜜差不多满了时,工蜂又分泌出蜂蜡封住蜂巢。这时候,养蜂人就知道开始要打蜜了。打蜜有专门的工具,叫摇蜜桶。

每次打蜜,我父亲就得全副武装,头上戴着防蜂帽,戴上手套,裤脚扎紧,然后抽出蜂脾(也可叫蜂框),这时的蜂脾早就不是当初购来的那种薄薄的巢础,它们被蜜蜂分泌出来的蜂蜡沿着础型做成厚厚的巢穴。父亲用长刀片割掉一层薄薄的蜂蜡,那一个个巢穴里,正闪着甜蜜的芬芳,晶莹剔透的蜜,让养蜂人看了心情大悦。带蜜的蜂蜡放在盆子里,来来往往的邻居都会用手拈起一块,放在嘴里咀了个满嘴蜜甜;也有人用这割下来的蜂蜡泡茶泡酒。那一巢巢的蜜,既是蜜蜂天然的本能勤劳酝酿,也是养蜂人的辛苦结晶,这两者都是相辅相成。没有这些养蜂人,我们到哪里能寻到这些芬芳这些舌尖上的营养美味呢?

父亲这边,双手各捏着蜂脾的一角,用力地一一抖动,蜜蜂掉在蜂箱里,一部分没有掉落的,就用一把软毛刷正反一刷,蜂脾上的蜂子全部干干净净的。然后把蜂脾放在摇蜜桶的框架里,摇动手柄,随着高速的转动,蜂巢里的蜜摇进桶里。在摇蜂蜜的过程中,是最容易引来蜜蜂的,它们隔着衣服就能蜇人。常常蜇得两条手臂一块块地红了起来,而有的人是过敏体质,可以引起大面积的红肿甚至死亡,这就是蜂毒在体内发作的状况。

养蜂人平时除了看蜂情、打蜜外,还要提取一种重要的分泌物,它的营养价值相当高,含有人体中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这种分泌物就是蜂王浆,又叫蜂皇浆、蜂乳等。蜂王浆是工蜂咽头腺的分泌物,主要是供给将要变成蜂王的幼虫吃的。

幼蜂虫其实没有人能分得出来公母,在生长的过程中,个头变大的幼虫就是雄蜂,然而蜂王与工蜂的幼虫是一模一样的,仅仅因喂养的天数不一样,结果命运就千差万别。如果把幼虫拿来培育蜂王,人们就会把幼虫挑出来一些,单独放在特制的大些的蜂巢里,具有“神虫”之称的工蜂,自然就能感知蜂巢的大小,在这些特制的大蜂巢里,工蜂们一年四季会吐出王浆喂养它们,这些常期吃王浆的幼虫慢慢地长成了蜂王;而那些只喂养三天王浆的幼虫,后面就吃花粉与蜂蜜长大,成为工蜂中的一员,它们的命运因为不同的喂养天数,从而变得天壤之别。

考虑到蜂王浆的价值,所以我父亲这些养蜂人,在春夏两季时经常“骗”工蜂。他们把特制的大巢蜂脾放进蜂箱,再放入幼虫。那些成年的工蜂便天天忙碌起来,来回在花源与蜂巢之间进行马拉松比赛似的奔跑,天天吐出王浆喂幼虫,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不过如此。躺在王浆上的幼虫,还没有等来长大的机会,养蜂人便会用摄子捏出来扔在地上成为鸡们的营养饲料,有时父亲也会用这些幼虫泡酒喝。蜂巢里有着甜甜气息,白色的王浆用小小的毛笔刷一卷,便抽出来白白的糯软的一团,把毛笔在一个瓶口刮净,蜂王浆便跌落到瓶底。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取浆,毛笔换了一根又一根。

养蜂,最累人的活就是取王浆,一点一滴,一个一个蜂巢往下用毛笔“挖”。这倒也罢,坐在凳子上,一只手拿着蜂脾,一角放在膝盖上,一只手拿着毛笔,低下头弯下腰,半天不能动弹,屁股腿胳膊全都酸疼。所以说,我现在只要一看到父亲与哥哥的驼背,我就会想,他们是否被当年的生活压得不堪重负?

我哥哥每次取王浆都要叙叨半天,嚷着累呀苦呀。不过,每次望着瓶里的王浆,他也很有成就感,仿佛看到了柴米油盐新衣服深藏其中。

因为王浆不能存放在高温环境里,加之贫穷的年月里,家里又没有冰箱,所以王浆一出巢,只要够两瓶,养蜂人就会马上送到县城去卖掉,再换来家里所需的生活日常用品。

养蜂的过程中,最细心的是防治蜂螨。这一切,靠的是一个养蜂人长年对蜜蜂仔细观察了解总结出来的经验。蜂螨就是蜂病,这是蜜蜂的主要“克星”,这种蜂病随着蜂王的产卵繁殖而繁殖,蜂螨主要寄附在幼蜂或成蜂身上,细小,黑赫色状,不注意观察是看不出来的。当蜂箱内出现大量的蜜蜂死亡,或者蜜蜂出现残肢状况,不用说,定是螨病大面积爆发了。这个时候,无论是蜜蜂的身体或者采蜜状况,都会下降得很厉害,如果任由发展,整个蜂群会全部死亡。所以说冬季的防疫及初春的治理都相当重要。养蜂人会提前把滑石粉或螨磺撒在蜂箱底部和蜜蜂爬行的进出口;蜂脾上就用杀螨剂逐脾喷治,同时蜂箱里里外外都要喷洒药水。

蜜蜂的天敌还有蜘蛛、马蜂,这种马蜂也叫胡蜂。马蜂个头大,攻击能力强,不仅明目张胆地来抢蜜,而且会凶狠地攻击蜜蜂,会咬死它们。每次马蜂一来,蜜蜂会团团地盘旋在蜂箱上空,乌泱泱一片,“嗡嗡”声轰鸣,双方战争已进入白热化。若马蜂大批前来,我们只得点火把,它们闻到烟味就会四散,来不及跑的,会熏落掉地,我们就会扫到一边,踩死马蜂;而掉落在地的蜜蜂,一会儿就会慢慢苏醒过来,重新飞回蜂箱。

2

说起养蜂人,这里不得不说到我老公。打十四岁起,他就被父母送进他本家叔叔那里学养蜂。而他的本家叔叔与我家又在同一个大队,相隔有三四地里吧。这些养蜂人之间,经常要搭伙结伴去卖蜜或异地追赶花期,这样的情形下,我老公自然也结识了我们一家人。

所谓追赶花期,就是根据各地不同季节的花期,请来运输车,把蜂箱抬上车,一路南下,运到有花源的地方赶鲜蜜。这种跟着季节流动的养蜂人,多伴历经了颠簸流离之苦,在异乡还会遭受当地人各种刁难欺负,甚至提着礼物要找当地村干部出面或重新搬到下个地方。有时在异乡,即便到了年关,为了多打蜜多赚一些钱养家糊口,养蜂人多半是不回家过年的。常常会到来年春天才回家乡,这个时候又得请车装上蜜蜂,昼夜星辰往家里赶。赶上家里的花期,顺便与妻儿老小团圆一下。所以,那时我家里的田地农活,大部分都落在我母亲身上,待到哥哥长到十二三岁,他又成了父亲的帮手,也跟着去外面走南闯北地养蜂。

我老公身为徒弟,他自然讲究着师傅之间的礼节规矩。他那时吃住都在他师傅家,自然要勤劳有加。家里水缸没水了,他一挑挑地从半里地挑回来,直到水缸装满;家里米面没有了,他得跟随师傅从镇上购回来,那时没有车,都是肩挑背扛;逢上插秧割稻,他是打头阵的主力军……总之,他既是师傅的徒儿,亦是他家的长子。苦累脏他都不怕,有啥活干啥活。不光这些,有时几家拼车去市里售蜜,他抄近道来我家通知。运输车过来时,他自然也会亲自上阵帮忙,撸起袖子帮我家扛着蜂箱往车上放,累得汗流浃背也不肯歇会儿。

这样的眼力劲下,他的师傅自然对他喜爱有加,而我父亲我哥也很喜欢他,说他为人直爽侠义,干起活来不藏奸不使诈。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父亲就会跟他讲解养蜂中的各种细节问题。比如一个箱子分框不要多,最多放四五脾(框),多了蜂箱不容易散热;每次取蜂,不要把蜂巢的蜂搅得太干净,没有蜜,蜜蜂很容易跑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都耐心地听取询问。

大千世界,冥冥之中,谁也不曾想到,因为养蜂,他跟我家人的结识,为我们的情缘埋入了伏笔。

四年的时间下来。我老公从他师傅那里满师了,按照事前的约定,他没有工钱可拿,他师傅赠送十箱蜜蜂与他。但恰逢此时,因为收购商少,蜜价前景暗淡,价格相当低迷,加上各种辛苦,同行人都开始把蜜蜂处理掉了。这种情形下再养蜂就没法生活下去。家里的日子要过下去,加之改革开放又深入内地,农村人都开始北上广在外地赚钱养家。我老公便跟他师傅讲好,暂时不要蜜蜂了,他跟着同乡南下深圳。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他才十八岁。

同年,我哥嫂也不再养蜂,他们去了青岛打工。至此,我们家便结束了养蜂的历史。

命运,总是那么神奇。时隔六年之后,我老公又亲自上我家提亲。彼时,我才算是第一次认识他。之前我一直在学校上学,只听得家人对他的各种夸贊,算得上闻其名不见其人。

因为养蜂的契机,我们牵手走在一起。

3

命运总是让我们一家与这些“神虫”有缘。2014年春天,一群中蜂跑入我们所在的观澜工厂,落在荔枝树杈上,我老公拔开蜂群捉住蜂王。他开着车到羊台山临时买来一个蜂箱,把蜂王放了进去,工蜂便一个个钻入蜂箱。

就这样,我老公又开始与蜜蜂打交道。闲暇之余,他在花前枝下与蜜蜂为伴。这些中蜂由当初来的2箱,现在变成的10箱。南方的花期长,从荔枝蜜、龙眼蜜、百花蜜每年都会打出一些。每次打蜜的时候,同事熟人都守在旁边,蜂蜜很快被抢购一空。这些生活优越的人,都知道蜂蜜营养丰富,含多种身体所需的元素,有清热解毒、缓解疲劳、消炎健肠、保肝等妙用,常饮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睡眠。

那一巢巢的甜蜜,缓解稀释了生活的苦涩。饮一口,唇舌生津,满嘴蜜甜,幸福的滋味爬满心头。

责任编辑   杨   枥

猜你喜欢
王浆养蜂人工蜂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
都晓蜜蜂勤作苦 谁知背后养蜂人
养蜂人
黑龙江地区提高王浆产量的几项措施
鲜王浆生产、储存、交运和过滤、灌装过程中的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