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诵读与语感教学

2019-10-21 08:30谈红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感文章语言

谈红霞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这一环节的忽视是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语言文字积累少,语感差,缺乏文化涵养。新的语文教学改革,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离不开语文诵读教学的环节。

一、诵读教学能充分体现现代汉语的特点,符合汉语言的习得规律

语文有其自身的习得规律,要学好语言就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辞优美的散文、古诗文等,特别适合朗读吟诵。它们词句精粹,音韵和谐,节奏分明,如同行云流水。朱光潜先生曾说:“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该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去认知、去联想和汲取文章的营养。例如《老山界》这一课,有很多精彩生动的描写,笔法细腻,文辞优美。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 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平生没有 见过的奇观。”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些都是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把这种感受用最贴切的语言描绘出来,字里行间,满是红军不畏艰险的意志,满是乐观的革命情怀。其实,革命哪有这么轻松啊,作者是要用最好的语言表现红军的家国情怀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壮举。这样的字句,要反复诵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之中,读出意境,读出感情,感受作者的妙笔。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干巴巴的、支离破碎的理性分析,不悉心细读吟咏,学生就会感觉味同嚼蜡,又怎能感受此情此景,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呢?

汉语富有音乐节奏美,平仄声韵,整齐有序,朗朗上口,易于诵读。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并指导学生诵读吟咏,创造最佳的教学情境,如此才能激发学生教与学的双重积极性,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像《黄河颂》这篇课文,是一首伟大的抒情诗。学习这篇课文,第一要务就是“读”。老师要示范,要联系时代背景,把握黄河的源远流长、博大的胸襟、恢弘的气势,读出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以强烈的气势来感染学生。同样,老师带领学生诵读此诗,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诚如刘国正先生所言:“让学生学语文,不能用语言感染他们,不能让他们感受到汉语的魅力,决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

二、诵读是培养思维能力和积累语言材料的基本途径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停滞不前的状况,不少有识之士鞭辟入里地指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误区:“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传统教学的熟读背诵,能让规范的书面语言在大脑皮层留下系统和较为深刻的印象,那些丰富多彩的词汇、通畅协调的句式、意味深长的语景等,会让学生慢慢形成一定的语感。

巴金先生说:我背诵得最熟的几部书中间有《古文观止》。……熟读成诵,慢慢就能体会到文章的味道和魅力。虽然我对任何一篇文章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那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人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测。

当我们面对很多学生不达标、不过关时,是否会想到学生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篇文章?一百篇、五十篇,还是更少?新的语文教材,除了选编了许多文情并茂的必学文章外,还推荐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经典诗词等,其实语文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学生一起品读赏析这些诗文,要求学生将推荐的古典诗词背下来,这看起来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实则积累了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新高考已经很重视语文了,广大家长也意识到将来会是“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局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熟读背诵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是学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有了这项基本功,学生才能移情化性,激发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诵读是培养自学能力、增进文化素质、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诵读不同于“死记硬背”,而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诵读者把书面文字变成口头表达,使文章中的“情”与诵读者的“情”产生“共振”,“集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像《紫藤萝瀑布》一课,描写之精,音节之美,花草的生命,人的遭遇,一字一意境,一词一情怀,这些都是要靠诵读吟咏来体会的。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形象动人。又如“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字里行间,多感官互通。再如“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的情景包含在字词之间。这样的文章读多了,文学素养也會同步增加,词到用时,便可信手拈来。

中学教材选入的典范文章,大都文质兼美,不仅语言丰富,还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反复诵读去感悟和体会,有利于增强语感,有利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诵读是语感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并充分运用这一手段,是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冷静面对的一个课题。

猜你喜欢
语感文章语言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是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