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张悦
摘 要:国网湖北检修公司作为全国最早的500kV超高压运行维护单位,是“三峡电力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全国联网的中心”,在全国电网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在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推进、成本监审不断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湖北检修公司积极应对,紧紧围绕输配电成本这个核心,加强成本全过程管控。主动参与上级单位开展的标准成本制定,在“制度、标准”层面发言发声,确保公司成本来源有序;以定额为原则、以考核为手段,促进成本开支过程的能控、在控;运用创新性方法合理归集资产组成本消耗,解决了单个资产组成本归集的难题;探索应用标准作业法,率先在全省开展单体资产成本精益化核算研究,契合了国网公司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方向。
关键词:电力;直属企业;加强成本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58
按照国家输配电价改革“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电网企业发生的成本要接受政府监管,对不合法、不合理、不相关的成本要严格予以核减,并要求电网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按照业务活动、电压等级、资产类型和用户类别准确记录和合理归集成本费用数据,并在适当时机向社会进行公布,因此成本全过程管控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成本预算全过程管控,主动参与国网公司跨区电网运维标准成本制定,在全省率先开展单体资产成本的消耗和归集研究,主动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冲击,并总结出适用性强、可推广性高的资产消耗成本归集方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1 追根源——领衔参与了跨区电网标准成本的测算和制定
公司较早参与了国网公司组织的跨区电网运行维护费测算和标准制定工作。
一是公司内部组织人员攻关。成立了专业工作小组,及包括运检、财务、技经等人员参加的课题小组,集中开展跨区电网运行维护费用的测算和标准化制定工作,并形成了多份有效成果报送国网公司,得到采纳。
二是主动参与国网公司组织的跨区电网运行维护费测算,力争将公司真实成本在标准规范层面予以反映。
通过上述努力,近些年国网公司下达跨区电网运维成本基本满足了公司实际生产需要,有力支撑了公司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 控支出——加强成本耗费过程中的精益化管控
2.1 提前对各单位日常运维费用进行预下达,把握招投标有利时机
公司总部全面预算工作经过“两下两上”,正式下达到地市公司一般都在二三月份,再分解到基层单位后一般在三月底,往往可能会错过一些常规固定性支出的第一次招标时机,检修公司参考近三年成本实际支出,在12月份即按上年初70%这一比例,对次年各单位费用进行预下达,便于基层单位及时启动招投标、合同签订等流程,在时间上掌握先机;在收到省公司正式下达预算后,再进行公司内部成本预算的正式下达。
2.2 强化管控手段,建立成本费用执行月度通报、季度考核制度
通报和考核一直是工作管控的有力手段,在公司领导月度例会、公司内网主页公告上,将各类成本费用、各单位完成情况通过直观的柱状图、红黄绿警戒图标等方式进行发生进度通报,并在前三季度末和十一月底按照20%、40%、60%、85%的入账目标进行基层单位负责人关键业绩指标考核。通过此种方式,成本入账进度比对原来有大幅提升,解决了年底突击入账的顽疾,降低了成本管控风险。
2.3 实行技改大修项目资金里程碑节点管理
以往在项目下达后,财务部跟踪具体项目存在困难,一方面不了解实际工作开展的进度;另一方面受停电、流标等因素影响无法迅速反应,损益预算、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申报不准确。结合了项目里程碑管理思路后,公司根据每个项目下达后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采购等不同阶段类别,结合招投标和合同付款约定,将项目成本入账指标分解到月度,并由项目具体管理单位逐一确认,实现了考核标准科学化;对基层单位业绩考核的同时,也对项目主管部门进行本部部室负责人绩效考核连带考核,有力促进成本及时入账。
2.4 将一定比例的检修运维费进行项目化管理
公司参照技改大修等向上级单位申报审批后执行工程项目方式,开展内部成本项目的申报审批制度,即将检修运维成本中一部分以项目形式,按照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预算下达—实施—过程跟踪—完工结算等全流程规范动作进行管控。通过此种“项目+工单”方式,既规范了内部项目成本发生,又使成本耗费针对到具体设备资产,更加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和成本监审的方向。
3 巧分摊——创新应用“当量公里数法”解决多业主资产组成本消耗的归集
按照跨区电网成本监审要求,需要计算每一个专项工程一年的运行维护支出。湖北检修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依靠自有人员和设备,独立自主开展设备运维工作。公司资产产权虽分属多家,但生产检修运维并没有按产权属性、资产组来区分,而是按照交、直流和变电运行、检修、线路运维检修等电网功能性质来设置组织机构并开展工作。与生产组织体系相匹配,各类费用支出也不区分产权属性或具体资产组。根据一般会计准则和国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检修公司對大修项目实行专项核算,由于大修项目是针对具体资产进行修理,因而可以较为合理的将大修费用归集到具体资产上;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则没有核算到具体资产上,现有的会计核算系统也不支持。为解决多业主每个资产组消耗成本的统计,公司尝试了固定资产原值法、电量法、实物数量法等多种方法,最终确定了“当量公里数”法。当量,就是指某些性质不同的物质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经研究、分析国网委托运行维护费合同,可以查找出合同签订金额中隐含的变电站、线路等资产的标准成本,以平均每公里线路日常运维的标准成本为基础,计算出“1个变电站、直流站、特高压站等资产相当于运维相同成本耗费输电线路的公里数”,即为“当量公里数”,进而将公司运维所有输变电资产折算成当量公里数,再根据每个资产组所含的当量公里数的占比,将公司的全部运维成本账面发生数按比例分摊。“当量公里数法”测算的数据来源主要为:年度科目汇总表、国网运维费合同统计数据、运维全部变电站和线路实物量。
4 重实践——探索单体资产成本精益化核算,契合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变革
单体资产成本精益化核算,其核心是应用作业成本法,基于“产出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原理,将每一笔费用细化到每个主变、每条线路等具体资产上,实现检修运维支出的精益化管理。
为合理构建检修运维标准作业库,首先将运维成本按照作业大类分为巡视检查、操作、验收、维护和检测五类,将检修成本分为日常维护(消缺)、定期检修和试验三类。
在此基礎上,针对主变压器、架空输电线路、断路器等九大类设备,参照运维检修规范等资料将以上作业进行细分为231项运维检修标准作业,并明确每一项标准作业的作业内容、频率、是否外包、影响因素等信息,形成具体的标准作业库。
(1)标准作业定额测算:作业定额的测算主要从定额构成出发,采取实际测量和历史数据统计等方法,明确不同成本构成的定额,每项作业定额再分别包括人工成本定额、材料成本定额和机械台班成本定额。
(2)标准作业单价测算:成本定价由人工、材料、机械三部分组成,需要理清各类成本定价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标准作业定额和单价的测算方法见表1。
由标准作业定额和单价即可以按量测算各项标准作业成本。
单体资产成本精益化核算研究,与多维精益管理体系在本质上有相同的理念,最终都需要以“成本中心、项目、工单”为“桥梁”,通过规范共同承载业财信息的采购订单、付款订单等一系列载体维度,搭建业财信息自动转换的通道和链路,实现按照业务规则自动推导成本监管核心维度。
5 今后的改进方向
(1)加快多维精益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步伐。以“一套科学稳定的会计科目体系,一套灵活、可拓展的管理维度体系”为主线,构建开放、共享的多维价值信息反映体系,满足法定信息披露,服务业务精益管理;以自动高效的业财信息反映规则为主线,推进业财数据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流程贯通,促进业财深度融合,推动管理变革提升。
(2)在理论和应用层面继续探求摸索,争取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有说服力的系统体系。在多维精益化管理体系成熟应用后,仍能稳定应用于不可直接归集的企业管理费以及无法准确使用“工单”归集的检修运维费,使成本费用归集更合理更清晰。
参考文献
[1]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2013年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价格水平调整办法(定额〔2014〕13号)[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