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李岩 张勇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方面高度关注,但是专门针对跨国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的研究较少,对于吸引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这一问题关注较少。基于吉林省舒兰市的实地调查,针对他们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开办创业培训活动;合作社应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专业人才;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接待能力;提升创业者社会责任意识和知识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 跨国务工人员 返乡创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061-02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舒兰市580余名国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家乡办厂兴业。南阳屯共有174名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村民以资金、技术、土地等入股成立富民合作社,年底按股份分红,并且让29个贫困户免费入股。2018年南阳屯累计完成投资3133万元;8月下旬,举办俄罗斯啤酒美食节,期间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万元,创造了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①跨国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属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国外创业经验、国际化的视野和充足的创业启动资金,通过寻求跨国际资源的共享整合,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这方面高度关注,但是对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研究较少,对于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所能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关注不够。由此可见,研究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问题对于实现乡村振兴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对南阳屯的实地调查与对跨国务工返乡创业人员进行访谈,发现他们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1.国外环境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跨国务工活动与当地政局是否稳定息息相关,机遇与风险并存。最近几年主要跨国务工人员所在国家政局动荡、经济低迷,居住条件恶劣、被当地商贩挤兑、市场无故关闭,严重影响了当地我国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业困难,生存压力加大。伴随着各国对外来人口相继出台限制措施,导致出国务工获限越来越多,获利越来越少,已经不利于满足基本的务工需要。
2.国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并保持着稳中向好的趋势。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相继出台,营商环境也得到良好的改善,这为创业提供了前提。特别是近几年中央出台了许多针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返乡创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3.自身原因
长期处在异国他乡,跨国务工人员对于国内亲情的渴望以及返乡创业、回报乡里的心愿已经大于对金钱的追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经济待遇与外国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国外市场已经不能满足跨国务工人员的经商需求,与其“赚大钱”的初衷不符。并且作为一个中国人,落叶归根、家国一体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跨国务工人员也不例外,他们牢记“根之所在”,坚持“实业报国”,致力“回哺家乡”。
二、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现状
1.返乡创业人员的性别与婚姻状况
从调查数据得知,南阳屯共有174人返乡创业,跨国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中基本以男性为主,仅有1名女性单独创业和5对夫妻共同创业。因为当年绝大部分出国务工的是农村男性劳动力,因此,返乡创业中男性占大多数,这些返乡创业的女性基本是同其丈夫共同返乡创业。从婚姻状况来看,均为已婚,这一群体中男性单独出国务工占绝大多数,多年来与妻子和儿女两地分居,由此可推测,家庭原因是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一个重要推力。
2.创业分布集中
南阳屯的174名返乡创业者成立了同乡会,均在南阳屯进行创业,且创业行业基本为餐饮服务业。并且以村民和创业者共同入股的形式建立富民合作社,通过政府出资和合作社集资在南阳屯建设俄罗斯风情小镇,努力将南阳屯打造成拥有异国风情的特色旅游村。
3.返乡创业存在季节性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跨国务工返乡创业者属于季节性返乡创业,当前南阳屯主要发展的是旅游业和餐饮行业,通常夏季属于旅游旺季,当地的啤酒节、水上乐园等会迎来大量的游客,也会带来餐饮行业的高峰期,大多数创业者会在旺季时返乡经营管理国内的产业;但是在淡季,他们仍回到俄罗斯继续积累资金,并且将资金投入到国内的产业发展中。
三、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针对性不强,缺乏沟通渠道和创业培训
第一,政策针对性不强、创业政策配套服务不到位。很多政策主要针对的是普通返乡创业者,对跨国务工返乡创业者适用性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跨国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的滞后性,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在打造南阳屯俄罗斯风情民俗村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与创业人员之间缺少专门的沟通渠道,导致创业者政策理解不到位。第三,政府缺乏专业的创业知识培训。由于跨国务工人员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他们常年在国外打拼,对国内的信息和相关创业政策并不了解,导致其在创业的过程中受挫。
2.合作社对资金利用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
合作社通过社员共筹集300万资金,创业者们对资金的使用存在分歧,缺乏专业人才对资金进行合理统筹规划,无法做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另外,合作社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营人才。由于合作社由返乡创业人员和村民组成,绝大部分社员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理念、技能,心理和管理素質,没有建立全方位运营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
3.交通通达度不高,接待能力弱
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发现,南阳屯俄罗斯风情小镇客源立足本市,以本省为主辐射周边地区。一方面,由于该地地理位置比较特殊,通行能力有限、村内道路狭窄,交通指路标志系统不完善。另一方面,市区与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道路以及交通工具单一,交通通达度不高。景区住宿条件简陋,餐饮设施不配套,接待能力偏弱。卫生状况不佳,安全保卫措施不完善,接待能力不灵活,不能较好地满足城市游客基本的生活需求,从而导致游客的整体体验感较差。
4.创业者不了解国内市场情况,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一方面,跨国务工人员因长期在国外发展,对国内的情况、市场信息缺乏深入的剖析,不能充分、及时地了解到国内政府提供的返乡创业政策,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存在一定的信息滞后性和不完全性。另一方面,文化水平较低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创业。返乡创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大多数,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尽管他们在外务工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但因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管理方式往往是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导致企业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上升机制。这也就注定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创业多以失败告终。
四、对策
1.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开办创业培训活动
政府应该提高对跨国返乡创业的认识,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研究,努力营造跨国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下一步政策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应设立专门针对跨国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管理服务中心,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一站式”和“一条龙”的办照、办证、登记等办理业务。政府还应该开展创业培训活动,给跨国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传经验、讲方法。
2.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专业人才
合作社应该重点引进大项目和有助于形成产业升级的项目,积极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保障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在人才方面,要高薪吸引先进管理人才,根据引进人才的岗位责任、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合理分配薪酬。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且为引进的人才加强服务保障,提供优质服务。
3.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接待能力
一方面,对道路网络系统进行改善,提高道路的车容量,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应实施推进重点景区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加快停车场系统建设,发展景区观光车、增加公共车站点、组建旅游车队、火车站零换乘等改进措施。旅游旺季,应增加公共交通运营车辆,延长旅游专线的运营时间,提高交通的通达度。另一方面,根据不同阶层和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住宿方式和价格,体现亲民性。增加旅游区内高端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通过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完善接待设施,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感。
4.提升创业者社会责任意识和知识水平
创业者不能仅仅着眼于创业所带来的利益本身,在创业成功的同时还要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创业者可以利用自身创业成功的经验,向其他准备创业或处于创业观望期的人提供一定的经验,帮助其解决创业困难。创业者要与时俱进、紧随新时代发展步伐,在创业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阅历,提高知识水平,积极了解国内政策和创业形式,增强对市场的预估能力和对自身的认知能力。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支持公益事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行动,以实际行动来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情系家乡、助力家乡、宣传家乡,尽其所能回馈家乡百姓,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舒兰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shulan.gov.cn.
参考文献:
[1]梁栋,吴存玉.论乡村振兴的精准推进——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机制构建[J].青海社会科学,2019(2):122-128.
[2]邵艺瑾,马如意,卫丹,刘聪雨.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调查分析——基于天津市10所高校调研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6):53-56.
[3]张莉萍.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栾川乡村旅游为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4(1):76-77.
[4]吕仁朋,王东生.汉中市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54-55.
責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