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的基层党组织实践模式

2019-10-21 05:01韩静静
学理论·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员大学生

韩静静

摘 要:党的十九大在《党章》中新增条目,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担负组织宣传群众的职责,突出群众参与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地位,强调联系群众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大学生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参与主体的观点出发,基于大学生参与的党组织活动案例分析,提出以党建育人共同体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动力、以内外部治理为保障及以“双向”评议监督为抓手的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的组织实践模式。

关键词:参与主体;大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9-0095-03

党的十九大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的基层组织做了修订,具体表述为:“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与原章程比较,该条系单独新增。这明确了联系群众是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把群众参与地位与党员主导地位置于同等高度,保证了群众参与者的主体身份和平等交流关系。参与式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其民主化功能适用于以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为参与主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参与学校决策制定、管理事务、奖惩工作等,这对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党内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战略性工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主导作用,大力号召大学生立足主体地位,共享教育学习资源,共建组织管理机制,共治组织生态环境,对打造高校党建育人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当前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和监督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党员意识薄弱,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被动性跟进政治课等[3-4]。实践教育思想性不强,实践创新不只是形式转换,更不是学习内容的照搬,而是切实达到教育效果[5-6]。大学生入党动机日趋多元化,入党前后不一致,缺乏先进性长效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而“政治过硬”“先进分子”现实情况不易把握和操作,出于大学生考察周期短,有些组织以避“考察之重”就“程序之轻”[7-8]。党员监督机制尚处在起步阶段,考核力度不够,单一的监督考核机制不足以保障推优选拔的公平与科学,要本着政治本位原则,需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有研究提出用量化的指标考核党员,并增设一票否决和一票当选的特殊情况[9-10]。

综上所述,更多研究关注在以党员为主体的组织管理结构及运行机制上,忽视广大青年的群众基础及参与地位。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其群体性参与诉求及反馈机制未得到重视。笔者基于实际活动案例进行专题调研,确认党员主导地位与群众参与主体的共生性和双向互动关系,挖掘其潜在的内外部互动效应,并以新《党章》为指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以党建育人共同体为目标,以党建治理工作为保障,以群众学生评议为监督,探析大学生参与主体的基层党组织模式。这种双向反馈机制,对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与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指导作用,也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式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大学生群众参与的基层党组织活动案例分析

2018年4月,本课题组策划举办了“重温誓词,唱红歌,祭英烈”为主题的清明节烈士陵园公祭活动,活动主要目的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先进性。参加组织有某大学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班集体和军事爱好者协会共70名学生,包括党员、积极分子、班委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及来自各专业军事爱好者成员。活动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第二部分为献花篮、歌颂英雄、缅怀烈士的公祭仪式;第三部分为清明节陵园扫墓的公益劳动,其中设有寻找放置于公园中有关“党章”“十九大”知识问答纸条的环节;第四部分为撰写“致祖国一句话”实践报告。通过本次活动案例,基于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发展党员管理工作及党员班干带头作用和监督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全体参加成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回收的69份有效问卷和个别访谈结果发现,大学生参与基层党组织生活积极性很高,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待深入研究,尤其推优监督考核机制存在诸多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

调查发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发展重要性的比例达98%,其中33%的参与者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未能有效结合,22%的参与者发现基层党组织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入;在开放型问卷位列前三高频词分别为“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足以说明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度很高,理论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势在必行。但12%的学生不同意撰写实践报告,7%的学生表示“致祖国一句话”报告并不是经自己思考撰写,未对活动进行反思,这可能是一贯的理论考核带来的排斥心理。总体而言,參与者基本认同本次活动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结合的典型案例,活动内容丰富、设计合理、切合主题、不乏乐趣、专业性强、思想性足,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着实体现了实践教育的内涵。

2.群众参与管理

本次活动中,大学生参与的比例达98%,基本全覆盖,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党性修养普遍增强,政治学习的呼声很高,也反观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这涉及组织规范、资源整合及形式多元等因素。譬如,有2名同学表示对组织活动期望不高,没有积极性,这可能受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吸引力不足、形式化学习的影响。12%的学生认为该形式不能实现党员与群众间的互动,更不能实现相互监督管理目标。通过访谈了解,有学生提出限于重组型资源结构和开放型管理形式,不能作为常态化管理形式,而更多学生呼吁自主管理,新时期大学生要充分适应参与式管理体系,充分调动自身能动性,从“纸上”到“躬行”、从“个人”到“团体”,做好时刻接受考验的准备,更适用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考核监督机制

91%的同学认为本次活动能够实现学生党员、班委与积极分子、群众学生之间的监督作用;认为已经达到了相互考察目的的比例为88%,且建议对优秀先进分子的失范行为采纳倒逼机制。通过本次活动还发现学生党员干部未能发挥带头模范作用的情况存在,比例为6%,经个别访谈了解时有学生提出,对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不合格者可采用退出办法,适时运用一票否决制,一方面对失范“先进”分子做出处理,从而再次择优,另一方面对群众予以警醒,从而规范行为,达到切实推优的目标。

二、建立群众参与主体的学生基层党组织模式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动力的教育模式

首先,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提出,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11];同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党之大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12]。当前大学生要充分意识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动力源泉,以广大学生为基础,以学生党员为重點,铺好大学第一条走廊。正如“地基打得牢、房子盖得好”,为党的建设筑好第一道防线。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源泉,党建工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一为指引,二为保障,互为依托,密不可分。

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新时期国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高校是人才“母机”和知识“工厂”。青年大学生需进行党性体检,也需打扫思想灰尘。新时期大学生要争做“四要青年”,党员要“四讲四有”,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学生要做到“六个下功夫”。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党员的培养要求提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目标,换言之,新时期大学生与党员同样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党员承载着广大青年的力量,广大青年承载着大学生党员的能量。力量是外延型的控制力,能量是内生型的影响力,在这种“内外兼修”的提炼中一脉相承,继往开来。

最后,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革新。从案例不难看出,新时期大学生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关注度很高,有效运用教育资源从教育形式创新转向教育效果创新尤为重要。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应抢占新媒体思想教育阵地,利用支部网络主题教育、专题纪录片以及“红色文化”基地等多层资源,整合党建实践学习内容,刷新以往单一宣讲学习。以学生党员为“中心点”,组建积极分子“培养线”,号召凝聚大学生“基层面”,以点带线跨越面,切实体现高校党建实践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这种广大学生参与主体的党组织教育模式将实现教有所授、学有所需、教有所依、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为新时期培养人才实践模式提供新思路。

2.以内外部治理为保障的管理模式

第一,组织内部管理生活中,严格遵循党的章程及党的政治规矩。在组织发展、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以及学习教育等各环节中以不同方式、不同层面真正做到征求群众意见、考虑群众意见、采纳群众意见,群众不再仅停留于监督者视角,群众要以参与主体的身份成为基层党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组织外部管理生活中,切实发挥群体治理和党员自治的协同作用。要不断激励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的需求动力,激发群体“领头羊”即党员学生形成崇高的荣誉身份感,自我治理,进而守好“阵地营”、做好“排头兵”。这种双向互治的效果来自正向“领导力”和反向“后视镜”。当个体需求被满足,群体目标被确立,一个良性且活力的群体内聚能量能协同发力、互励互进,提升管理效率。

第三,切实保障主导与主体间的权益关系。历来管理者与民众之间有割舍不断的关系,无论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都是一种治理方略。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学生群众参与基层党组织生活,能够保障群众参与的诉求权益与党员主导的核心作用,保证党内组织生活的民主公平以及组织模式的内化外延,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

3.以“双向”评议监督为抓手的监督模式

第一,“诉求”与“奉献”的科学考量。基层党组织依托党群联动创新平台,号召广大学生党员和群众,横向联系、纵向带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开启朋辈间补给养分的内驱力和传帮带的外作用,只有“知己”才能“知彼”,透过“镜像”还原“本真”,党员先进性才得以被验证。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党员与群众的考察联系,透过群体性组织形式更具体捕捉发展对象的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也直接考察党员党内事务参与积极性、发挥作用持续性以及入党前后一致性,科学考量入党“诉求”和现实“奉献”,并定向引导,不定项监督,重塑再教育,搭建“双向”考察的意见反馈渠道。

第二,“激励”和“倒逼”机制的联合。监督机制要做到定性、定量、定向,建立党内柔性的奖惩办法,实现长效深入的考核效果。譬如:强调政治首要,学业突出,不能违背学生主体身份,保证众服;确保民主推优,切实做到征求群众意见,保证众推;加强组织纪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释放失责必问的信号,保证众醒;民主测评建议采纳政治一票否决制,履行“功不抵过”原则,并试行先进性量化考核,现实表现纳入综合测评及评奖评优,预备期党员测评不合格延期转正,连续两次不合格党员予以劝退,保证众评。

第三,“自律”和“他律”模式的转换。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往往体现在被监督者本身行为失范而监督者评判失衡,并在这种平衡摩擦中互相制约、互相进步。党员自我追求的榜样形象转化为广大学生推崇学习的外在“推动力”,监督其进步与发展;然而广大学生自我进步的激发意识逆转为党员维护身份的外部“监视器”,监督其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种双向监督将引导其养成在外部约束力下的自我监督意识,在磨砺中塑造独立人格和坚定信念。在教与学的对视下,形成双向的监督力使彼此受制约而发挥作用。

三、结语

总之,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深入联系广大青年,以党建育人共同体为培养目标,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理论指导,深入开展党建教育实践,建构内外部双轨治理模式,确保大学生党员与群众双向监督的主体地位,这种内调外控的双向组织模式为当前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EB/OL].[2017-10-24].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0839329&ver=1675-&signature=bGqQgtQdEoSMnsLdfWAeKu9O*QrmT8*Wwl-Ux-H7MYuiBZqkUSHtEthi1N7SPSdUXeAjYOHpj3qs0U-Kht2xRQCQ8GvStzw2SgZr2wp4IAHaoOxAjvc5KHjAUOQ-9k0Ahi&new=1

[2]王建富,何正英.論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参与式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3]刘伦,王成平.保持高效学生党员先进性务必保持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4]叶柏森,朱益飞.“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

[5]廖琪丽.论高校学生党员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9).

[6]张丽青.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

[7]张克菡.用互联网思维探索高校党员教育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8]孙世萍.新时期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

[9]韩露.高校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与退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

[10]王本城.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量化考核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6).

[11]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5-04]http://news.sina.com.cn/c/xl/2018-05-04/doc-ifzyqqir0166578.shtml.

[12]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60839997&ver=1675&signature=TJv2HYNNVohfrUolyhKb60nldIxnCpRehg8GuDsfZ61VtW5v3aYDpgFKf6nWFhe-kXAFkckQlUVgZ9Lq*UuzhaiKH3SnKVAO*2v-Q*FoTw-k8VQEBNlrFbBJtLFdNFYj1&new=1.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党员大学生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正式党员人数减少至3人以下的党支部是否要撤销?